???? 2019-09-16 ??10.35.09.png


  • 内容简介: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一代词宗”。她的词婉约清丽,音律谐婉,感情真挚;善用白描手法,独具一格,被称为“易安体”。她尤爱以花为题材和象征,她的词里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婉约,亦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流”的高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亦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凄美,写尽了自己漂泊跌宕却像花一样美丽的一生。 
           卫淇以唯美浪漫的笔触,结合李清照生平及历史背景,精读现存仅有的五十首易安词。全书共分五卷,细腻解读李清照天才少女的才思、新婚爱情的甜蜜、青州屏居的淡泊、南渡漂泊的磨难、晚年独居的凄凉。史料掌故翔实可信,诗词赏析新颖精妙,文笔细腻灵动,引人遐思。 
           文后特附李清照诗文辑录,她的诗磊落大气,文章如《词论》《打马赋》等皆为妙品。


  • 作者简介:

  •        卫淇,本名康伟。康姓源于卫国,《诗经?卫风》起篇为《淇奥》,故以卫淇为名。长于古代文学及历史研究,尤喜古典诗词,文风或幽默旷放,或唯美浪漫。主要作品有《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人间词话典评》等多本畅销图书。


  • 目录:

  • 序 一 
    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 _001 
    序 二 
    人生几何花烂漫 _005 

    卷 一 自是花中第一流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_003 
    自是花中第一流 _008 
    湖上风来波浩渺 _012 
    此花不与群花比 _016 
    莫许杯深琥珀浓 _025 
    常记溪亭日暮 _029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_033 
    小院闲窗春色深 _037 

    卷 二 一番风露晓妆新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_043 
    绣面芙蓉一笑开 _048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_052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_056 
    红酥肯放琼苞碎 _061 
    淡荡春光寒食天 _065 
    绰约俱见天真 _069 
    正人间、天上愁浓 _073 

    卷 三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_081 
    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_085 
    一年春事都来几 _090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_094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_099 
    晚风庭院落梅初 _103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_107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_111 
    卷起重帘留晚照 _116 
    暖雨和风初破冻 _120 
    四叠阳关,唱了千千遍 _124 

    卷 四 玉瘦檀轻无限恨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_131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 _135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 _140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_144 
    寒日萧萧上琐窗 _148 
    归鸿声断残云碧 _152 
    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_156 
    永夜恹恹欢意少 _160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_164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_169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_173 

    卷 五 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 
    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_179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_183 
    天接云涛连晓雾 _187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_191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_195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_199 
    风住尘香花已尽 _203 
    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 _208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_212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_217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_22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_226 

    附 录 李清照诗文辑录 _233 
    诗歌 
    《词论》 
    《祭赵湖州文》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金石录后序》 
    《打马赋》 
    《打马图序》 
    ………… 

    后 记


  • 前言:

  • 序 一 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 

           在这个嘈杂的年代,有一本清心的书捧在手心,也是一种幸?福。 
           李清照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不过人们对她的印象也许只是寥寥数首如《声声慢》《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阴》之类的名作,或者还有“婉约之宗”,以及“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类的赞誉。的确,她完全配得上人们赠予的这些桂冠。但是,这并不是她的全部。她不只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子,她的人与她的词一样,让人且迷恋,且哀怜。 
           她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备受时人的嘉许。她亦率真果决,敢爱亦敢言,但这却为她带来了生前身后的种种忌恨与诋毁。她爱花,爱酒,爱这春光般烂漫的人生。但命运只在她手上放了一半的幸福。她的人生,前一半是美满甜蜜,后一半只留给她苦涩流离。 
           尽管她多才又博学,现实依然如此残酷。她对于太多太多的事情,亦是无能为力。那些眉黛浅处的哀怜与歌,只被她轻轻地别在诗笺之上,留给我们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从中学时代起,我就为她那些灵动婉转的词所深深折服。但在很久以后,再一次读到她的词时,心中有了别样的感受。原来,初次读到《漱玉词》时的那份惊艳,终究还是肤浅的。 
           且掬一捧心香,与这不息流转的时光。今天我们来读她的词,应该不只是读那些绝美的词句与意象,更要读的,是她的心。 
           每每读易安词,总有一种优雅而娴静的印象。在她的词里,几乎看不到生僻的字眼,大多是简单的字句,甚至连口语俗语都被她信手拈来。在她的笔下,这些不起眼的文字仿佛忽然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就如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人倾倒且迷恋。即便是精思巧构,也从不留任何痕迹,她的词,宛如写于水上。千百年来,唯独她有这样的情思与文采,亦只有她才配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点墨,即是她的寸心。易安词里的每一个字,都自有深意。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花的美,却忘却了花的香,以及深藏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想要探寻的,就是在这些绝妙华章的背后,是怎样的柔婉与多情,又藏着一颗怎样的玲珑词心。 
           临到要写完这些文字,我终究还是有微微的惶惑与不安。我不知道自己生涩的笔,能否勾勒出她的嫣然轻笑,或是浅黛凝愁;亦不知能否拂开历史的迷雾,窥见她那颗至真至纯的心。
           我只是希望,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能传递温暖的感觉吧。 
           此为序。 

    卫淇 

    序 二 人生几何花烂漫 

           李清照是爱花的,她爱花怜花,亦总与花结缘。一本薄薄的《漱玉词》,溢满各样的芬芳,仿佛是四处花开的盛迹。 
           然而命运于她,宛如一段穿越季节的旅程,从春到夏,又从夏到秋。起先绚烂无比的明媚与美好,终究飘散于悲凉的风中。她原本清澈的眸,亦遮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所以,她的很多词,都充满了怀念与感伤。人生几何花烂漫?或许是她萦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轻叹,亦是让人不得不默然面对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这正是北宋王朝最为煊赫繁华的时期,杰出人物灿若繁星,唐宋八大家在当时有三位,司马光也是在这一年将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呈给神宗。此时几乎可以说集北宋词人名家之大成,苏轼、秦观、周邦彦、晏幾道、贺铸等均在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颇有文名,其《洛阳名园记》名闻天下。一位聪明灵秀的才女幸遇这文风阜盛而又安乐太平的时代,从而迸发出让人惊叹的才华,也就不甚奇怪了。 
           少女时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结缡之后的她是丈夫的倾心挚爱。她几乎拥有女人所能拥有的一切,仿佛就是这世界的宠儿。那时候的她,充满率真与活力,甚至是有些小小张扬的。虽然生活免不了小小的波折,但总的来说她还是很幸福的。在汴京,在青州,都是她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那些时光,曾经宛如梅花灿然开放。所以,我们总能在她早期的词作中读到喜悦、欣然与恬美。那一枝新婚时别于鬓边的嫣红,那一缕月下秋桂的芬芳,那一树庭院中淡淡妆天然样的梅花,还有那一架花下轻轻摇摆的秋千,都是她与花的约定。 
           可是有一天,这一切美好消失了,就如那个远去的春天,让人慨叹且怀念。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破汴京,俘徽宗、钦宗北还,北宋灭亡。李清照所有的幸福,被这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她生命的后几十年,只剩下难言的苦楚与凄凉。祖国破碎,丈夫骤逝,她在颠沛流离中尝尽了孤独况味。花儿依旧妖娆盛开,只是在她的眼中,早已变了一番模样。 
           春来花烂漫,秋至月如霜。她后期的词,早已洗尽铅华,不华美却更动人,是她用珠玑文字描画的心路历程。 
           人生几何花烂漫——本书的主旨,也正在于此吧。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很少,但从这些精致的文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她天真的笑影,看出她眉弯的浅愁,看曾经的优柔岁月随风飘逝。而她的那些忧伤与怀念,总会有喜爱她的人倾听与铭记。 

    卫淇


  • 节选:

  • 小院闲窗春色深  
    ——思念还未终结,梨花却终于要谢了。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李清照是大家闺秀,自小聪慧的她自然是多才多艺。她能写诗作词,弹琴下棋亦不落人后。 
           在几十年前,有人发现了一把传为李清照遗物的古琴。琴上铭刻的工整清秀的小篆已经难以完整辨识,只能依稀看出是一首小诗:“□山之桐,斫其形兮。冰雪之丝,宣其声兮。□□□□,和性情兮。广寒之秋,万古流兮。” 
           这首诗不知是否为她所作。但可以想象,如果得以倾听那古琴上弹出的曲子,我们必定会在清越悠扬的琴声中,望见那个如云出岫的女子,用兰花秀指轻轻撩起满屋的芬芳。 

    琴上弦语说相思。 
           倚楼抚琴其实只因百无聊赖,眼中心底,那脉脉的思念总也掩饰不住。窗外郁郁葱葱,春意已经很深很浓了。小小的院落,感觉微微清凉。蓦然发觉时光匆匆而逝,而目送他的背影离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现在,重重帘幕早已没有心情卷起,幕影沉沉,周遭清寂无声,就如此刻心境。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琴音总多幽怨,飘摇在每一颗落寞的心中。倚楼无语理瑶琴,这样的句子真是别有深意。 
           琴弦寂寞,有待知音。自古以来琴与寂寞总是相关,或是源于那个“高山流水”的古老传说。 
           《吕氏春秋?本味》中说,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善于听音。伯牙将心中所想,在琴弦上弹奏出来,钟子期听到就必定懂得他的心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之时,钟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之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决然地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破,终生不再弹琴。因为这世间再没人懂得他琴声的真意,不值得再为他人弹奏。 
           所以,当李清照轻抚琴弦时,我们能听到的应该不是风,也不是这琴,而是自己心底的轻声低语吧——那是思念的声音。 

           “远岫出山催薄暮”,这一句确是极美。 
           陶渊明在《归去来辞》中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片无心的云,一群倦归的鸟,在薄暮的山影中隐约可见。这样的景致,如此美好,让人心情变得恬静闲适。难怪杨慎评价李清照这一句为“丽语”。 
           细雨在风中缓缓飞落,宛如在春的轻阴中踟蹰。梨花要谢了,终难淹留,恐怕只余下一缕雨后湿润的香了。 
           梨花落,总伤情。梨花,其实是闺怨的代名词,也许是“梨”与“离”谐音的缘故吧。 
           晏幾道在《生查子》中写道:“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到了寒食节,梨花的花期即将过去,那些凋落的花瓣描摹出一片片思念的颜色。 

           以梨花写相思,更出名更有意味的是“雨打梨花深闭门”。这一意象在很多诗词中都出现过,最早可能是唐代刘方平的《春怨》诗:“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史达祖也有一首《玉楼春?赋梨花》: 
    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前身清淡似梅妆,遥夜依微留月佳。 
    香迷蝴蝶飞时路,雪在秋千来往处。黄昏著了素衣裳,深闭重门听夜雨。 
    有关梨花的词,有秦观的《鹧鸪天?春闺》: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而写得最好也最得神韵的,还要数李重元的《忆王孙?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梨花花姿清丽柔美,就如弱不胜衣的二八佳人,本已惹人怜惜,带雨的梨花就更有一种娇弱之态,让人仿佛望见风雨中无助的自己。黄昏雨迟迟,梨花深闭门。在这个暮春时节,重门紧闭,门后只剩一个孤独的身影伫立,独自听那雨打梨花的寂寥。其实,即使关闭心门,思念也让人无处可逃。 
           思念还未终结,梨花却终于要谢了。等到盛夏,会有果实;等到秋天,会有落叶。而那些琴声,随着这梨花之殒,在雨中轻轻飘散。 
           思念绵绵无期,只有等到重逢的那一刻,心中那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才会回来吧。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04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