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0542392970149630273048955.jpg

苏门(苏东坡)后四学士: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

廉先生碑刻

廉复,北宋河南祥符(今开封)人,隐于绣江之畔,胡山之麓。元丰七年(1084年)卒,绣江李格非(李清照之父)曾作《廉先生序》以祭之。宣和五年(1123年),廉复之孙宗师将序文刻石,李格非从子李迥为其作跋。元时,因兵荒劫火,石碑仆于故居之湄,断裂已不可再见。

碑刻结构

廉复后人廉锐等乃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新刻石,并增刻了廉锐表叔著名文学家刘敏中的《廉先生碑阴记》,廉锐子遵谅作跋。碑原高2.03米,宽0.55米,厚0.43米,顶上有瓦垄样封盖。碑的四面皆刻有文字,正面是李格非序文,题1行,文12行, 满行51字,最后两行移至石刻左侧;序后为李迥、廉遵谅跋语,前者4行,后者3行, 文字低1格。

碑文内容

石刻背面是刘敏中《碑阴记》,题1行,文13行,最后两行移至石刻右侧。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原石失去封盖,乡人移至村内关帝庙一侧。关帝庙被拆除后立在了村南井旁,“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后经市文物工作者多方搜寻,仅觅得残石6块,好在4项文字俱有保存,且《廉先生序》《碑阴记》二文写作年月及署名俱清晰可辨,遂成了李格非、李清照原籍在章丘最具说服力的实物证据。残碑现保存于市博物馆内,是章丘市的重要文物之一。1996年,章丘市人民政府依据原石规模、样式,参照《章丘县志》和《济南金石录》所录的4项原文,重新刻石,立于百脉泉公园之清照园门东侧,供中外游客瞻仰。

《廉先生序》原文如下:

齐郡有廉先生者,隐君子也。少时,一负书应举。既而不知其憎世而丑俗欤,亦

爱其身以有待欤!不然,得丧轻重已判于胸中欤?年未四十,恝然来隐于齐东湖山之麓。

尽束其生平所读书置屋栋间,而独抱夫《易》以老焉。其大者,则格非智诚恐不足以

知之。盖言所可知,以推所未知者。则先生始来,筑室结庐,植竹数千、木数百。若

甚暇且易,而其坚完蕃茂,它人毕力莫能及。人疑之曰:“此先生筑室植木有术。”

既而又见其种田百亩,活十余口,年岁无不给。则曰:“是必能化黄金。”后四十年,

考其寿,当八九十,而见其犹有童颜也。则曰:“是必能饵丹。”人数以告,先生泛

焉受之不辞。或从而求其术,则告之曰:“是安得术,吾于筑室植木也。知不以彼之

成坏,易吾之诚;于家也,知不以彼之盈虚,夺吾之常理;于身也,知不以思虑撄情

吾之胸中。如是耳,安得术? 虽然,若有问治天下国家者,吾亦将以是语之。”其友

王文恪公既显,欲荐之朝,度先生不可屈,乃止。治平中,诏求遗逸,刺史王才叔将

迫先生行,先生阴使人进其弟子胡鄢,虽鄢终身不知也。格非之兄和叔,以为其不苟,

于古可似黔娄。其难际似叔度,其藏节匿行,使世莫得名;其高则非仲长子光不可偕

也。以考夫功业,则疑其数十年间,天下之人,有时忠顺,岂乐之意,莫知其然而作;

忽戾之人,亦有时乎! 悔艾之心,莫知其然而作。天地之气,其容与调畅,足以养万

物而秀嘉草者,恐斯人与有功焉! 始闻去冬奄已即世,子皇皇请议未及。此正西山之

饿夫,东国之逐臣,燕之屠,蜀之卜,绛县之老,有赖于仁人君子一言之时也。唯吾

为同里人,质之区区亦欲藉之以告,请议之伯。

元丰八年九月十三日,绣江李格非文叔序。

迥忆昔童时,从先伯父、先考、先叔西郊纵步三里,抵茂松修竹溪深水静,得先

生之居,谒拜先生,数幸侍侧,欣闻謦欬之余,独愧颛蒙未有知识。但见先生云巾凫

舄,羽服藜杖,身晦于林泉之间,望之如神仙中人,真古所谓隐逸者也。先生既殁,

先考评其为人,先叔作序,以纪名实,而太学诸生取其附于策断之末,传诵天下儒者

尊师之。迄兹三十有七年矣,先生孙宗师、曾孙理、珪更愿树之坚石,盖求不朽。后

进有立,喜为之书。

宣和癸卯正月人日李迥谨题

宋·李格非(文叔)《书战国策后》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尚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且寿考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便利得意者,天下之所欲也,然激而射之,或将以致人之忧;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者,天下之所恶也,然动而竭之,或将以导人之乐。至于以下求高,以小求大,纵之以阳,闭之以阴,无非微妙难知之情,虽辨士抵掌而论之,犹恐不白,今寓之文字,不过一二,言语未必及而意已隐然见乎其中矣。由是言之,则为是说者非难,而载是说者为不易得也。呜呼!使秦、汉而后复有为是说者,必无能载之者矣!虽然,此岂独人力哉!盖自夏、商积制作,以至于周,而文物大备。当其盛时,朝廷宗庙之上,蛮貊穷服之外,其礼乐制度,条施目设,而威仪文章可著之简册者,至三千数,此圣人文章之实也。及周道衰,浸淫陵迟,幽、厉承之,于是大坏;然其文章所从来既远,故根本虽伐而气焰未易遽熄也。于是浮而散之,锺于谈舌,而著于言语。此庄周、屈原、孙武、韩非、商鞅与夫仪、秦之徒,所以虽不深祖吾圣人之道,而所著书文辞骎骎乎上薄六经而下绝来世者,岂数人之力也哉!今战国策宜有善本传于世,而舛错不可疾读,意天下之于至宝,常不欲使人易得,故余不复窜定,而其完篇皆以丹圜其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