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格非(1045-1105),字文叔,北宋文学家,女词人李清照之父,山东济南历下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进士,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官太学录,文名渐显,元祐六年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绍圣二年(1095)撰成传世名文《洛阳名园记》,谓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洛阳名园记》10卷,记洛阳名园,自富郑公(富弼)以下凡19处。北宋朝廷达官贵人日益腐化,到处营造园圃台谢供自己享乐,李格非在对这些名园盛况的详尽描绘中,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忧思。徽宗年间被列为元佑党,卒年六十一,宋史有其传。

  • 8ecd445505eb4b5c97dbb6c1e48da792.jpeg

  • 书洛阳名园记后

  • 李格非

  •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黾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 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 1597c686d9474a0097f36496ab326501.jpeg

  • 译文

  • 洛阳地处全国的中部,拥有崤山、黾隘的险阻,算是秦川、陇地的咽喉,又是赵、魏争着向往的地方,是四方诸侯必争之地。天下如果太平无事也就罢了,一旦有战事,那么洛阳总是首先遭受战争。为此我曾说过:“洛阳的兴盛和衰败,是天下太平或者动乱的征兆啊。”

  • 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建造公馆府第的,号称有一千多家。到了唐朝后期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接着是五代的惨痛破坏,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变成一片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化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留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

  • f0751101954242d7bbb12f830ce65468.jpeg

  • 况且天下的太平或动乱,从洛阳的兴衰就可以看到征兆;洛阳的兴衰,又可以从馆第园林的兴废看到征兆。那么《洛阳名园记》这部作品,我难道是徒劳无益、白费笔墨的吗?

  • 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的太平或动乱的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再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

  • 18fa299516be43c89a2b24e94f43e0b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