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jpeg

  •     北宋时期的密州诸城,有一个人,玩石头玩出了名堂,成了著名的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他的鼎鼎大名,自宋以来,在考古收藏界乃至整个中国文坛,也是美名远扬,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赵挺之。当然,这石头,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传统意义上的金石书画、古物奇器,他所著的巨作《金石录》,对于中国金石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赵明诚。

  • 641-2.jpeg

  •     宋代之前,金石相较于笔墨字画、陶瓷建盏来说,还是比较冷门的一种艺术形式。虽偶有大家研习,但总是不成规矩。一直到了宋嘉佑八年,欧阳修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古物文玩利用传拓的技艺进行收录,做成了一部集子,取名集古录。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了。50多年后,密州人赵明诚同样完成了一本金石著作《金石录》,这部书相较于集古录,在铭文解析,种类数量等方面更加完善,也对后世金石学发展影响最大。而且,这部书也凝聚了一代金石学大家赵明诚跌宕坎坷的一生。


  • 641-3.jpeg

  •    北宋神宗元丰四年正月的一天,赵明诚出生了。在此之前,赵明诚有两个哥哥,赵存诚和赵思诚,都是进士及第。分别官至广东安抚使和知南剑州。他的父亲赵挺之最高做到御史中丞、右丞相。可谓是官宦名门。

  •     赵明诚满岁生日那天,母亲郭夫人特意嘱咐老管家,将看喜的酒席一律安排在城里酒楼饭馆,其他人在家里吃团圆饭就行了。丫鬟在炕上放了几本书、铜镜、红肚兜、砚台、笔筒和一块光溜溜的石头让明诚抓周,小明诚一下子摸起一块黑不溜秋的石头,抱在怀里,这个动作引得丫鬟们惊叫一声。在郭夫人看来,正应了老百姓的口头禅,一岁不成驴,到老是个驴驹子。郭夫人叹口气,嗔怪地瞪了丫鬟一眼,气呼呼地转身走了。同郭夫人相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听说小明诚生日那天的顽劣之举,竟然喜不自禁,他认为这是超凡脱俗之举。由此,赵挺之开始关注小明诚,并有意引导他的兴趣和爱好。

  • 641-4.jpeg

  •     赵挺之在德州任上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来德州。赵挺之有探询拉拢黄庭坚之意,就在秋天一个下雨的日子,在家里设宴,邀请黄庭坚、石辅之、柳仲远,观赏“古书帖”。赵挺之还别出心裁,特意让郭夫人领着小明诚,出现在馆舍里,活跃在一群饱学之士中间,使赵明诚小小的年纪,就有机会接触金石之学。父亲的熏陶,引起了赵明诚对书法和金石的浓厚兴趣。毫无疑问,他从小就立下志向,长大后也要像父亲那样,做个热爱和收藏金石的人。

  •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父亲赵挺之进京上任吏部侍郎,赵明诚随父亲去到汴京。进入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进行学习。两年后,他在一次外出游玩的时候,遇到了李清照。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挚爱。

  • 641-5.jpeg

  •     李清照与赵明诚身世一样,同样出身书香名门。他的外祖父王拱辰19岁便以第一名中得进士。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她的父亲李格非时任吏部员外郎,是赵明诚父亲赵挺之的同事。虽供职于一个单位,但俩人却形同水火。原因无他,政治立场不同。

  •     两家大人的反对并没有让赵明诚和李清照动摇,他们还是毅然地选择在一起。宋崇宁二年,赵明诚和李清照完婚了,那时的赵明诚21岁,大李清照3岁。

  •     二人结婚成家以后,感情更加深厚。赵明诚风度翩翩,读书极博,酷爱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李清照洗好文词,常写诗词歌赋。二人郎才女貌,志趣相投。但他们也称不上人间的神仙眷侣。婚后第3年赵明诚走上仕途,开始了从官之路。他离开妻子,远赴外地。夫妻俩聚少离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常常写词寄托思念,赵明诚也备受感动。

  • 641-6.jpeg

  •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的第7年,政局发生了地震般的动荡,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朝廷全力排斥的元祐党人有牵连,被罢官发配边疆,而这个案子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审判的,李清照亲自写诗给自己的公公,但并未起到作用。三天后,家产被封。大观元年,赵挺之与蔡京内斗失败,被罢官回家,悲愤交加之下,病逝于诸城。同年,赵明诚也被蔡京诬陷,罢官入狱。

  •     从牢狱中出来以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回到诸城,料理完家内事物,夫妇二人迁居青州。在那里待了13年。在这13年里,赵明诚一门心思扑到金石收藏与鉴赏当中。这也得到了夫人李清照的大力支持,因为没有俸禄,家中钱财也所剩不多,夫妇二人节衣缩食,时常典当物品到处搜罗金石书画。

  • 641-7.jpeg

       在赵明诚夫妻二人的经营下,他们在住处建立了一所藏书楼,取名归来堂。归来堂取去官归田兼瑰宝归聚之意,收藏四方古器名书,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富有的藏书楼之一。

  •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时李清照先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准备与南下的赵明诚会和。

  •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于是下属自行布阵,以防不测。是夜,王亦果然造反,被有所准备的下属成功击败。到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报告,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赵、李分别时,局势更糟。李清照也知道,夫妻分别,随时都可能遭遇兵祸。而丈夫在兵变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阴影,于是她更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如此多的物件,于是便问赵明诚,若真发生不测,那该如何是好?当时赵明诚说,若逢不测,先丢重物,再抛弃衣物,然后依次是书册、卷轴和古器,而夫妇二人所收藏的最为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     1129年,战争爆发,夫妇二人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1129年,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 641-8.jpeg

  •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踏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历程。从南京到越州,经明州、奉化、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最后回到杭州,李清照一路雇船求人、历经辛苦,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零。途中,她贫病交加,身心憔悴,她与赵明诚收藏的金石古物也丧失殆尽。在一个深秋的黄昏,她独自漫步在落叶黄花之中,无边的寂寞阵阵袭来,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终于凝结成她半生痛处的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641-9.jpeg

  •     抛开赵明诚的为官坎坷,单在金石研究上,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大观二年到宣和三年,赵明诚曾六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 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2000种。《金石录》30卷。前10卷为目录,按时代顺序编排;后20卷就所见钟鼎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石刻文字,加以辨证考据,是研究古代金石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