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df7305749d4abc8bd9b007b10cb3c7.jpeg

  • 《金石录》①后序

  • 节 选

  • 李 清 照 ②

  • 余建中辛巳,始归③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④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⑤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⑥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⑦,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 亲旧或在馆阁⑧, 多有亡诗、 逸史, 鲁壁⑨、汲冢⑩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⑪。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⑫。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 ——《李清照集笺注》

  • 37f022584c2e4cb8b4362ec6b65ec295.jpeg

  • 注 释

  • ①《金石录》:宋代赵明诚撰。共三十卷。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期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建炎元年,知江宁府。三年移知湖州,赴任途中,病殁于建康。

  • ②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省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兼工诗文。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其父李格非,亦为当时文章名家。

  • ③归: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

  • ④侯:对士大夫的尊称。此处指赵明诚。

  • ⑤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

  • ⑥葛天氏之民:葛天氏为传说中的上古帝名,上古之治,民风淳朴。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示不慕功名,甘于淡泊闲适的隐世生活。

  • ⑦遐方绝域:边远偏僻的地区。

  • ⑧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

  • ⑨鲁壁:《〈尚书〉序》:“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孔子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亦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 ⑩汲冢:即汲冢书。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所得的数十车竹书,皆先秦科斗文字。此处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 ⑪铅椠:本义为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铅,铅粉笔;椠,木板片。后又引申为文章、典籍。

  • ⑫率:标准。

  • 907896df0bbe4967b77e6e5d6542a88a.jpeg

  • 赏 读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人纳兰性德的这一阕《浣溪沙》,所用典故,便是绝代女词人李清照与其夫婿赵明诚的闺房旧事。世已变,时已逝,而人已去,只留下孤单的那一个,对着西风残阳,追思往事——在那生命中的春天,那赌书、泼茶的欢乐,当时只道都是寻常的事情啊!

  •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哀婉苍凉的心绪,是才人纳兰性德的发挥。现在,再看看李清照自己是怎么说的。为亡夫平生的心血巨著《金石录》作后序时,李清照已经五十二岁,离嫁入赵家,三十四个年头了。她从头回忆起,最初的少年夫妻,恩爱甜蜜之外,更难得志趣相投。那时丈夫还只是太学士,经济条件不好,两人便常常典当衣物,去购买碑文拓片、书籍文献。另外还捎上些瓜果零食,供展玩文物典籍时“咀嚼”。这个细节很可爱,一对还爱贪个嘴的年轻人,言行中有种不拘小节的活泼与无忧无虑。果然称得上是天真淳朴的“葛天氏之民”。

  • “赵、李族寒,素贫俭。”赵、李两家其实可称名门望族,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历任朝廷要职,曾为当朝右相。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为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历史上有清廉之名。李清照的母亲是号称“三旨相公”的岐国公王珪之女。王珪虽被后人讥为“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然门第显赫,富贵已极。赵、李两家联姻,算得上门当户对,强强联手,绝非寻常清寒士人之家。两家都是士大夫家庭,对子女教育严格,作为大家庭里的小两口,如无自己收入,手上可供“挥霍”的钱财,估计也确实有限。此处李清照的话,一为自谦,另外,也透露着依靠科举起家的士大夫官僚阶层,以“诗书传家”的文化自豪感。正是家庭文化背景的深厚,熏陶出这一对风流俊雅的才子佳人。

  • 4b8881635b3d46d4b070a2b22986d959.jpeg

  • 然后是渐入中年,夫妻俩“屏居乡里”的十年,及赵明诚两次出任地方官的时光。在李清照的回忆中,这些已非新婚燕尔的岁月,反而更加爆发出生命的光彩,沉淀下爱情的深厚。金石书画中的把玩与沉醉,为共同的志趣工作着,在诗酒茶香中的默契相伴……赌书泼茶,笑得仍然像少年时代一样开心。岁月静好如斯,怎不叫人“甘心老是乡矣”!

  • 要注意的是,那也是赵李两家在政坛上先后失意的时间段。李格非因元祐党祸而受牵连被罢官。赵挺之,本与蔡京勾结,升到右相,不料转遭蔡京排挤也失了势。赵挺之去世后,被追夺赠官,家人受株连。赵明诚夫妇只得搬到青州乡下,一住十三年。失去了长辈的庇佑,这对老天的宠儿,成熟起来,走入了他们人生的丰盈岁月。

  • 这也是《金石录》的资料收集与整理集中进行的时间段。竭心尽力,搜罗勘校,已经不是“雅癖”二字可形容,这是共同的精神追求与理想,是对传统文化薪尽火传般的执着。所以,才有了这八个字的总结:“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 藏书成规模后,为了方便阅读,又另置副本,更加重了经济负担。遂摒弃一切华服美器,忽略物质上的精致享受,值不值得呢?作者随后给予了答案——“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 人各有所好,各有其志,但凡乐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全文点滴写来,写出了《金石录》成书的艰辛,字里行间,浸润着伉俪深情。而难以让人忽略的,是贯穿始终的夫妻俩身上的那种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力量。

  • 【本文文字内容由我社(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张雯提供,摘选于闲雅小品丛书《雅人有深致——清赏小品赏读》王这么编著。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 21b109e93fad4a0c867bfa680148fa6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