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李清照见的客是谁?正是赵明诚。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已跑到了门口,却又不舍离去,靠着门再回眸偷觑他的丰姿,怕人笑话却假装嗅着青梅。

  • 初见情怀最难忘,二人爱情起缘于一次美好的邂逅。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李清照也是。

  • 有一回她听说赵明诚要来家里做客。于是乎,向来以素颜示人,从不化妆的李清照,刻意对着镜子细心打扮一番。

  • 她甚至在想,一会见到赵明诚时该和他聊点什么?谈文学,似乎不太贴切;谈诗歌,似乎没太意味;谈历史,好像太过粗犷;谈时髦,似乎过于庸俗。自己平日里喜欢打牌赌博(李清照酷爱赌博,有“博祖(赌博祖师)”之称),喝酒写诗,可不知道赵明诚喜不喜欢?

  • 初次见面,我该给赵明诚留一个什么印象呢?

  • 苦苦思索了半天了李清照,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打秋千。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赵明诚回家以后就暗示自己的父亲,后来赵明诚的父亲去李清照家里提亲,当时两家门当户对,就此便结为夫妻。

  • 63dac376d88c4dc6a4fb11d88f6b47ac.jpeg

  • 烛高照掩映着18岁的李清照的娇羞脸庞。她坐在婚床上,手上戴着鸾凤和鸣的图案的镯子。她的新郎叫赵明诚,字德甫,大清照3岁。

  • 赵明诚还只是个太学生,两人都是读书人,新婚生活充满诗情画意。婚后,两人发现对方都喜欢金石古画,李清照因遇到知己,更加觉得幸福。

  • 婚后的好长一段两人过着琴瑟和鸣,赌书泼茶”志同道合的日子。后来的婚姻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坎坷波折,李清照人到中年之际与赵明诚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嫌隙。

  • 李清照赵明诚婚姻里有三道明显裂痕,李清照为感情写了许多带愁的词句,了解她的婚姻,能更好的了解她的词意。

  • 『一』赵明诚纳妾,忽略李清照,李清照曾经拥有的完美感情被粉碎了。

  • 说起赵明诚纳妾的事,这不得不说当时的社会环境,宋朝时期,男人有三妻四妾很正常,这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宋朝皇帝还赞成而且也鼓励大臣们,蓄养侍妾和歌妓。可想而知,赵明诚生长在那个社会,周围的环境都是如此,不纳妾也是不太可能的。但赵明诚真正纳妾,应该是在他四十一岁离开青州老家,外出做官的时候。

  • 一一零七年,赵明诚的父亲死后,他也受到牵连,因此他和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此时赵明诚就是一个平民百姓,想纳妾也没那个资本,那时他与李清照恩爱如新婚,夫妻二人以收藏文物,字画,金石为乐,家里有一点钱也都买这些东西了。但等到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州后,纳妾便顺理成章了。因为,此刻李清照有那么几年不在身边,虽然后来夫妻又团聚,但毕竟此时的李清照已经三十多岁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一些间隙。

  • 赵明诚有妾,李清照心里肯定是难过的,想当年两人琴瑟和鸣,而如今,爱让他人分。赵明诚考虑不了李清照的感受,但是爱的残损留下的裂痕在李清照心里留存。虽然 纳妾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李清照的内心还是接受不了的,受不了曾经那么爱她的丈夫,却把爱转移了。虽然表面上没法说什么,内心深处是有伤痕的。

  • 这期间李清照写了一些,怨、感、思、念、盼、的词。比如:“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都是写给赵明诚的。

  •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只言片语所透露的消息,正说明了赵明诚生前曾蓄养侍妾。李清照叙述赵明诚临终之前,“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里面包含着埋怨。“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组履卖也。”这是曹操临终之际分配部分财产给各位侍妾并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做出安排。想曹操一代枭雄心细如此。

  • 李清照用这个典故,隐含了两件事:一、赵明诚离世之前并没有向曹操一样贴心安排好妻妾,间接说明赵明诚有纳妾。二,没有跟李清照交代只言片语,没有相契她的不舍,表达出自己的埋怨和无奈与无限酸楚。相濡以沫的丈夫在他临死前没有对自己哪怕是多叨念一两句,原来自己和那些小妾并无分别。

  • 纳妾的这道伤痕只有李清照自己感受着,也许赵明诚毫无察觉,也或毫不在意。

  • ec5fe80826d44531a4222b1d16d7e919.jpeg

  • 『二』赵明诚逃跑,李清照心里的男子汉没有担当,原本自己的丈夫是用来崇拜和爱的,可是现在李清照失望了。

  • 赵明诚有“缒城宵遁”之事,李清照对赵明诚有所不满。《续资治通鉴》记载:“御营统制官王亦,将京军驻江宁,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江东转运副使、直徽猷阁李李谟觇知之,驰告,守臣秘阁修撰赵明诚,已被命移湖州,弗听。谟饬兵将,率所部团民兵伏涂巷中,栅其隘。夜半,天庆观火,诸军噪而出,亦至,不得入,遂斧南门而去。迟明,访明诚,则与通判毋丘绛、观察推官汤允恭缒城宵遁矣。”赵明诚竟不顾城内百姓,在危险关头自己逃命。 因为玩忽职守,上任江宁知府才一年半的赵明诚被免职。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离开金陵,带着李清照乘船到芜湖,途经乌江县,到项王庙中凭吊项羽,李清照写了《乌江》诗。李清照借歌颂项羽讽刺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及宋高宗的逃跑主义,而赵明诚也逃跑,李清照自然对赵明诚有看法。我们不知道赵明诚逃跑是因为怕死呢,更或许是因为舍弃不了自己的收藏品。

  • 李清照与赵明诚本来是一对十分亲密的夫妻,可是却因为赵明诚的一念之差,做出了抛弃城池独自逃亡的事情,李清照是个十分清高的人,她一定没有办法谅解自己心仪的丈夫是个懦弱之人,这道裂痕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承受着。

  • 51efe640e98140b68a28e2d9d070e3c2.jpeg

  • 『三』赵明诚为了金石忽略李清照的性命,原本收集石器是两个人一起的快乐事,现在因这些东西让李清照寒心。

  •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六月十三日,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府,独自赴建康面见皇帝。这段文字写的是夫妻俩分别时的场景。李清照问丈夫,如果敌人攻破城池,必须逃难,拿这些金石怎么办?赵明诚给她安排了一个顺序,先丢什么再丢什么,最后,“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

  • 李清照这次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面目。在赵明诚看来,如果李清照没有和宗器同归于尽,这不是由于她惧死,而是由于她忘记了该这样做。“勿忘之”三个字剥夺了李清照自由选择的权利。“遂驰马去”,丈夫就这样驰马而去,将自己抛弃在这个纷乱迷茫的世界中。

  • 我们又一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遂”字,李清照习惯用“遂”(便)这个字不露声色地表露自己不满情绪。文中还出现了“余意甚恶”,恶什么呢?人们很少对此进行解释。

  • 联系“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恶”的是丈夫的态度,离别时的态度。“坐岸上”,在这样的时刻,他竟悠悠然坐着,丝毫不在乎这次分离可能意味着永别。

  • “葛衣岸巾”是古代名士的着装,它的悠闲潇洒与此刻危险紧张的气氛构成了反讽。

  • “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皇帝的重用使丈夫的眼睛神采焕发,他的目光里竟然没有一丝依恋和不舍。

  • 在这样一个生离死别的关头,丈夫的表情、态度、举动乃至着装都让李清照“意甚恶”。丈夫在吩咐自己的时候,还做了个动作:戟手遥应。

  • 《辞源》对“戟手”的释义有两种:一、怒骂;二、勇武。面对李清照的疑问,赵明诚是以怒骂的语气来回答的,他嫌她罗嗦。那一刻,丈夫的手指在李清照的眼前忽然变成了一把锋利的戟,赵明诚不考虑李清照的生命安危,只在乎那些古玩文物,要李清照在流离颠沛中保护好这些东西,给李清照很大的精神负担。会让李清照感到在危难时刻自己的爱人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那些和丈夫一起收集的石器比自己重要多了。

  • 原本收集石器是两个人一起的快乐事,现在因这些东西让李清照寒心。这一道裂痕很深。


  • 完美的婚姻倘若是光滑细腻的镜面,有了裂痕,照出来的人面都是残缺的,所以李清照一生幸也不幸。

  • 水中花、镜中月的美好,只能让人神往。生活是没有完美的,尽管他们流传佳话的婚姻也不完美,但是不影响李清照爱自己的丈夫。

  • 无论初婚的甜蜜,离别的思念,对丈夫离世后的悼亡回忆,点点滴滴都能看出来李清照爱丈夫的心没有变。所以她的词有甜蜜,有哀伤。却永远没有遗弃。

  • 一首首的千古绝句流传下来,让后人细细品味。如果她一直幸福下去也写不出丰富多样性的词了。人生就是这样让你饱尝辛酸与甜蜜然后报之以歌。不管怎样他们已安眠,留下的故事由后人来读,读来感慨万千。

  • 爱情的最初或者说婚姻的最初都是美好的。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你要怎样经营,一直美好下去,这是一个难题。也是值得思考,值得认真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