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324.jpeg

  •     赵明诚,因娶了一代才女李清照而为人熟知。在以夫为天的封建社会,男性尊严让他不得不承受着压力,以致非议。不过,郁闷的事情远不只于此。当一段婚姻是以政治利益为前提的时候,它会因为政治需要大开绿灯,也同样会因为政治需要而亮起红灯,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就是如此——看似美满,实则暗藏危机。在以父为纲的宋代王朝,面对父亲与岳父间近乎惨烈的政治冲突,面对心急如焚且将被遣返的妻子,赵明诚陷入了两难境地。“双面胶”,或者这最能将他的境遇描述到位。 

  • 政敌联姻  暗藏玄机 

  •     北宋年间,一件奇闻在开封百姓中流传——年近弱冠的太学生(所谓“太学”,即宋代官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可入读)赵明诚在梦中看到一本书,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词女之夫”,这似乎暗示着赵明诚的姻缘。其时,开封的文坛明星当属李清照。这位妙龄少女的《如梦令》一出,文人奔走相告,击节称赏。 

  •     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李清照,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按说,两位朝中官员结为亲家本是平常之事,不过,当这两人是水火不容的政敌时,一切就变得微妙起来。赵挺之是王安石变法的拥戴者,与保守派苏轼、黄庭坚等结怨甚深。早在担任监察御史时,赵挺之就曾数次弹劾苏轼——或罗织罪名说他起草的诏书“民以苏止”是“诽谤先帝”,或牵强附会说他的“辩试馆职策问”大成问题。而苏轼及其追随者也不甘示弱,对赵挺之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苏门文士对赵挺之的蔑视,从一事可见一斑: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因没有皮衣御寒,其妻回娘家向胞妹借了一件——陈妻是郭概之女,而郭概是北宋政坛上著名的“慧眼挑贵婿”者,家境贫寒的陈师道和官宦之子赵挺之都在其家坦腹东床。当得知妻子借了近为连襟却势同水火的赵挺之的皮衣,陈师道即感受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耶!”最终,陈师道冻病而死。 

  •     据说,因为酷爱收藏苏轼的字画,赵明诚在其父赵挺之处备受冷落。这一次,他又偏偏爱上了苏门后四学士李格非之女。本以为一出悲剧将要上演,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人们的意料——赵挺之不但未加阻挠,还大力支持儿子向李家求亲。 

  •     当然,这并非因为赵挺之开明,而是源于他的精明计算。在赵挺之看来,应允这门婚事只赚不赔,一来,将顶尖才女李清照娶进门来可以光耀赵氏门楣;二来,与政坛红人李格非结亲也有助于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去世,其弟端王继位,是为徽宗。向太后听政,罢章惇相,哲宗时期被贬的官吏,已死的追复其职录用子孙,比如司马光;未死的赦免内迁,比如苏轼。此外,向太后还起用韩忠彦为门下侍郎(宰相)。李格非家与韩忠彦家为世交,因此,李格非的官职虽低于吏部侍郎赵挺之,但碍于“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政治规则,前者鹏飞指日可待。赵挺之操纵这段婚姻,显然是政治韬晦之法,也可以说是处于劣势时借子女联姻向元礻右政敌“暗送秋波”的权宜之计。

  • 岳父落难 难施援手 

  •     在外人的眼中,赵李联姻门当户对,年轻夫妻情投意合。当然,在政局稳定之时确也如此。只是,一旦政治风头有变,这段婚姻还能幸福如初吗? 

  •     崇宁元年(1102),北宋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5月,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人被定为“元礻右奸党”。李格非“出东坡(苏轼)之门”,“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见《宋史》),正是蔡京集团要打击报复的“元礻右旧党”,而赵挺之又恰恰是蔡京的追随者。其时,他已经靠着各种手段爬上了尚书右仆射(即右丞相)的高位。事实上,李格非落难,赵挺之难脱干系。《宋史·赵挺之传》说,赵挺之“排击元礻右诸人不遗力”。《续资治通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书记载,确定“元礻右奸党”名单的人中就有赵挺之。在这场党祸之争中,赵李两家变成了完全对立的两派。按照当时的情况,李清照是不便于表态的,但亲情使然,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诗救父。 

  •     如今,全诗已不复存在。幸好,在南宋人张琰的一篇文章中,人们见到了这样的记载:“女适赵相挺之子,亦能诗,上赵相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何况人间父子情”,这应该就是整首诗的核心句,李清照希望公公能够看在儿女亲家的面子上,看在天下子女都希望父母平安的情分上,对她的父亲施以援手。 

  •     不过,与政治利益相比,李清照和她的诗都显得无足轻重。南宋学者晁公武曾在专著《郡斋读书志》中写道:“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可见,赵挺之依旧故我。“炙手可热心可寒”,典出杜甫诗《丽人行》,原句为“炙手可热势绝伦”,意在讽刺杨玉环、杨国忠兄妹——握着那么多权力,你们的手不发烫吗?李清照借“炙手可热心可寒”一句讽刺公公位高权重,却让亲人寒心。对于如此大胆敢言的儿媳妇,想必赵挺之不会喜欢,甚至会生出厌恶之感。而此时,赵明诚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一边是前途未卜的岳父、心急如焚的妻子;另一边是亲手导演了这一幕的父亲,夹在中间的他左右为难。 

  •     坦率地说,在以父为纲的封建社会,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中,赵明诚无力为岳父、妻子与父亲抗争。更何况,对儿子来说,父亲的前途至关重要,因为这关乎自己日后的仕途发展。正因如此,赵明诚不能也不会明确反对父亲的做法。此时,对于妻子,他能做的只有用行动表示安慰。正值打击元礻右党人,朝廷下了一道诏令,销毁苏门师生的诗文集,甚至连印版也不能存留,禁止收藏、阅读这些人的诗文作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赵明诚依然从各种途径收集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字画。毫无疑问,对李清照而言,这一举动具有极大的宽慰作用。 

  •     依照“禁元礻右党人子弟居京”、“宗室下得与元礻右奸党子孙既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的法令,元礻右党人及其子孙不能在京城居住(须被遣离京投奔回原籍的父母),更不能在京城做官,其他官员亦不能与元礻右党人联姻,如果已经定亲但尚未交换聘礼和聘帖的话,则要退亲。 

  •     既嫁从夫,李清照早已是“赵李氏”,加之科考出身的赵挺之并非“宗室”,这道联姻禁令本来不能奈何于她,但赵挺之却坚持要将幼子赵明诚深爱的妻子逐出京城。更让人意外的是,株连元礻右党子女正是赵挺之出谋划策的结果。史实记载,赵挺之“首陈绍述”,即首先向皇帝提出“宗室不得与元礻右党子女为婚姻”的建议,又慷慨陈词必须这样做的理由。在豪门官宦联络有亲的情况下,赵挺之这一“大义灭亲”的做法无异于政治作秀。当时,赵明诚是否为自己的妻子向父亲求过什么,或者他是否对妻子表白过什么,一切不得而知,但他的心情却可想而知。 


  • 被迫“丁克”  埋下隐患 

  •     据史料看来,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多年未有过生育。南宋人翟耆年的金石碑刻文字著作《籀史》写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当时李清照还在世。翟耆年在《籀史》提到赵明诚“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同样的事实在南宋人洪适撰写的金石文字著作《隶释》中也有提到,在谈赵明诚身后之事时,洪适写“赵君无嗣”。《隶释》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当时李清照已经去世十四五年。 

  •     如今,“丁克”夫妻是一种时尚,没有子女也不会招人白眼,但在宋代,一个女人不能为丈夫生育孩子是要遭受极大压力与非议的。以往的学者都将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关系写得幸福美满,但两人没有留下子嗣,这在当时是十分严重的事情。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下了“怎敌他晚来风急”的词句,这可能取义于《诗经·终风》的“终风且暴”,表现了来自齐国的卫姜夫人因遭庄公冷落疏远不能生产的感伤情绪。也就是说,李清照借这个典故流露了“无嗣”的痛苦。想必,生长在士大夫家庭的赵明诚也会感到愁苦。可以说,他们的关系存在出现裂痕的可能性。 

  •     在某种程度上,赵明诚“疏远”李清照是事实,疏远的原因有三:一是赵明诚经常要离家寻访文物古董;二是他要出门做州县官,无法携妻同行;三是他移情别恋,另结新欢。前两个原因不必细说,至于第三个原因,依情形看来也是存在的。 

  •     对赵明诚而言,除了不育带来的压力,与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词女之夫”未见得都是荣耀。有史书记载,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李清照就会诗兴大发,在雪中漫步,寻诗觅句。作为“词女”的丈夫,赵明诚不能拂了雅兴,降了格调,自当陪同前往。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赵明诚的那点才气也散发尽了,后来就只是看客,这难免让以读书人自居的他在大冬天臊红了脸。渐渐地,赏雪成了赵明诚的伤心事,一到冬天,他就惶恐与紧张。 

  •     政和七年(1117)前后,赵明诚再度出仕,但直到宣和三年(1121),他才接李清照前去团聚。在此期间,李清照写下了许多抒写离情别思的篇章,比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据说,赵明诚看到这首词后深受刺激,想想堂堂须眉,写诗作词怎能为小女子压倒。于是,他关门谢客,花了3天时间填了50首词,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在中间,一起送给朋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玩味再三,选出了3句上乘之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恰是出自李清照之手。试想,在以夫为天的时代,面对李清照的才情,男性的尊严多少也会困扰着赵明诚。 

  •     关于赵明诚移情别恋之事,从李清照的词中隐约可见。《多丽·咏白菊》中说:“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其中用了郑交甫、班昭两个典故。《韩诗外传》记载,郑交甫是在汉皋台下遇到两位女子,一番眉目传情之后,两位女子就将自己身上佩戴的珠子赠给郑交甫。这是一男配二女的外遇故事,李清照以此影射赵明诚另结新欢后冷落自己。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叙述丈夫暴病临死之际,所作的绝笔诗“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用的是曹操在遗嘱《遗令》中分配死后遗产的典故——曹操要求把剩余的香分给各位夫人,要求没有事情做的家人学习编织鞋子,卖鞋度日。可见,赵明诚应该也是撇下几位夫人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