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image.png

  •  秋风习习,满天寒霜,萧索的后庭里,一地残黄。李清照纤弱的身影,像风中的瘦菊,妩媚而悲凉。此时此刻,女词人的心境,落寞如毫无生气的残阳,冷冷地暗淡无光。

  •  南宋的晚秋,总给人郁闷和无助,像长久无人居住的老屋,幽暗中散发着霉味。苦风凄雨消褪了女词人最后一抹红颜,妙曼永恒的李清照便成了我们心中一个永远无法医治的痛和猜也猜不破的谜语。她像一缕带着苦味的风,越过历史的时空朝我们款款走来,既高贵又落泊,既孤傲又苦寂。千年的时光,纵然永恒,能留给世人的却很少很少,唯有她的身影,长久地留在人们追寻的视线中,让后人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男人们为了她,可以茶不思饭不想;女人们既深深地羡慕她的美丽她的灵性,又深深地忌妒她的智慧她的聪颖。无论是谁,只要结识了她,聆听了她的吟唱,就不会再满足身边的人和事,世间的一切也会因她而俗气,就像独坐敬亭山上的李白之于悠闲独去的白云一般,洁净的心灵纤尘不染。

  •  千年前的易安居士,就这样让人着迷,一如迷恋美食的饕餮者,永远都没有吃饱的时候。南宋的天空,也因为李清照的歌咏,让千年后的人们一点都不陌生,虽然灰暗,却很真切。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容颜,但留下了她灵动的文字和如兰的品质。诗词中的灵性滋润着她干涸的心田,让她的美丽永如带露的花,长开不败。那些青灯黄卷的夜晚,她美丽双眸中溢出的清泪,就一滴一滴落进寒士们的心里,让本来就疼痛的心中又多了一份酸楚和莫名的烦恼。那种欲说还休、欲哭无泪的惆怅,如乱麻一般缠在每个热爱她的人的心头。

  •  一直以来,我都不明白,李清照生活的年代,宋王朝这架破车已经散架,皇帝昏庸无能,朝臣醉生梦死,整个儿就是一具散发着腐气的烂尸,怎么就出了个超凡脱俗的李清照呢?她不应该属于那个年代,是老天爷瞎了眼,故意在糟蹋人作践人!想想也是,大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后人们留下来值得骄傲的东西并不多,唯有宋词独树一帜,无疑是中华文化最耀眼的瑰宝之一。李清照人清丽词也清丽,如果缺少了李清照,缺少了“帘卷西风”,缺少了“绿肥红瘦”,那么宋词将是什么样?没有人敢去设想。豪放和婉约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它构成了宋词美妙绝伦的双乳峰,其中一座乳峰(婉约)虽然不能说是李清照一人隆起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李清照,宋词就如同一位美妇瘪了一只乳,不再美丽。没有匀称挺拔的双乳,女人就不是完美的女人,同样没有李清照的宋词,也不是完美的宋词。这个世界上,没有山不行,没有水也不行,两宋的灿烂文化,没有李清照更不行。

  • image.png

  •  我曾经固执而今依旧固执地认为,李清照身前身后还没有一位女性能赶上或接近她的气质。张爱玲临水照花卓尔不群,有那么一点点李清照的流风余韵。但比起李清照来,张爱玲少了那份高贵中的“忧愁”,更少了“忧愁”中的“高贵”!勉强可算着是李清照身边比较聪明伶俐的丫环或书童。我这么说,实在有些对不起张迷们,但我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

  •  其实,忧愁不是李清照的全部,阴柔也不是易安诗词的全部。滚滚乌江畔,李清照脱口而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千百年来,有几人能如此丈夫?!“欲将血泪寄山河,去酒东山一掊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里有曹操“横槊赋诗”的激情,有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有陆游“拍遍栏杆”的愤怒,有辛弃疾“挑灯看剑”的悲叹!你能说李清照只是一个柔弱的、多愁善感的女子吗?

  •  那么,李清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2

  •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当朝一个高级官宦之家,因其是女性,宋史未列其传(后、妃、公主不属此例),只在其父李格非传中略有提及,“女清照,诗文尤称于世,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就这么寥寥数笔,共二十三字。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李王氏,出生名门,亦善诗文。李清照从父母身上秉承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加之从小生活在书香门第之家,优越的生活环境、宽松的家庭气氛加上良好的教育条件,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心灵,多种因素的融合,造就了李清照文学创作上的过人才华。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法知晓李清照少女时代的幸福时光,仅从现有的史料和她的诗词中去体会和领略,那是一个让任何人都十分向往、留恋而无法忘记的幸福童年。

  •  拿老百姓的话说,像李清照这种人间精灵,一来到世上,肯定就有许多异于常人的地方。从不多的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清照自幼聪慧,不像一般大家闺秀,整天把自己锁在闺房绣楼里,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无限的蓬勃生机和昂扬的青春气息。聪颖的智慧和乖巧的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蕴育出一朵朵思想自由的灵性之花,并把这种自由和灵性深深地根置在了女词人的骨髓中,又一点一点地流露到书笺之上: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image.png

  •  从这阕《如梦令》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少年时代是多么活泼开朗和刁顽调皮。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自由的鸟儿翱翔在白云蓝天下,快乐地成长。在她的身上丝毫看不到什么封建礼教枷锁的影子,也看不到官宦之家严厉的“家风”。一个大家闺秀日暮不归家且饮酒过度,就算是生活在女性解放的今天,也肯定属于另类。我不知道,在孔孟之道盛行的年代,是不是官宦之家都是如此管教孩子,还是李员外郎家格外宽松?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李清照的思想精灵一般在自己的天空中随心所欲地展翅飞翔:

  •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  这阕秋日湖上之作《怨王孙》,写得笔致清妍,情含媚吐。它既没有无计可排遣的相思愁绪,也没有悲世伤时的消沉,通篇洋溢着欢快的青春旋律和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闭着眼睛吟诵,字里行间分明呈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天真烂漫的淑女形象。她的这种淑女形象不是一般贵族少女在眷恋湖光山色,也不是一般女孩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托怀山水,灵魂融合自然。李清照这种淑女形象不是谁都装得出来的,它需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加上自身的文学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形成。李清照虽然出身于名门,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她的生活理想也不是养尊处优,她的思想境界自觉不自觉地把文学作为了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这多少有助于她一颦一笑皆是意趣的高雅脱俗气质的形成。当然,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还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她与其他女孩子一样,多情,怀春,对未来充满憧憬: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是多情的,词中少女可爱的形象千百年来总是那么让人着迷。当她荡罢秋千懒懒地整理纤纤玉手时,酥酥地有一丝莫名的兴奋,不觉汗出湿透衣衫。突然间有客人(俊朗青年?)来访,李清照顾不得衣衫零乱,赶紧开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见到生人时感到害羞的楚楚娇态。词中“倚门嗅梅”一系列动作情态,使一个天真娇憨、活泼妩媚、好奇而又含情脉脉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其情其景出神入化,达到了妙不可言的境界。

  •  这个时期,多情的少女李清照无处不在,她是自由的精灵,顽皮的小妖。那个在《浣溪沙》中“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怀春女孩;那个在《如梦令》中叫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较真任性的女孩;那个在《怨王孙》中吟唱“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的活泼快乐女孩,无不显露出她率真、率性、爽直而多情的个性。透过李清照早期的词,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贪玩好动的她,更多的时候,李清照都在“淡荡春光寒天”里,做着她无限憧憬的甜梦,或“倚楼无语理瑶琴”,一人默默地暗想心事。这种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正一点一点丰腴着李清照的精神境界,为她后来成为“婉约派”词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image.png

  • 3

  •  李清照的爱情如同她的内心世界,浪漫而丰富,千百年来,如诗如画的李清照自然就成了无数学子的梦中情人,她对爱情的追求全没有当时大家闺秀的扭扭捏捏,而是敢于大胆地表露在世人面前,全不顾那些臭男人的世俗嘴脸。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笔记录自己与丈夫情趣生活的女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敢于自己做主再婚的女人。李清照这种敢爱敢恨的“大丈夫”行为,在她的少女时代就显露了出来:

  •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词中的主人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李清照,那个时候,别的女孩不会也不敢如此大胆。词中怀春的李清照既俏皮又可爱,敢于向自己钟情的男子眉目传情,甚至大胆到“月移花影约重来”。当然,这是女词人在词中表达的很浪漫的臆想,现实生活中的李清照,十八岁时遵照父母之命嫁给了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是一个聪明好学的青年俊才,自幼喜好收藏考证金石刻词。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醉心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赵明诚,自然心满意足,如鱼得水。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爱情甜蜜的阳光时常照在诗人如花的脸上,虽然她已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走进了庭院深深的赵府,由于有丈夫的呵护,新婚的李清照在丈夫面前一点也没有端肃起来,依然活泼俏皮: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幸福,让李清照十分惬意,诚如她在《金石录后序》里描述的一样,夫妻二人夫唱妇和:“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这种和谐浪漫的日子,任谁都会心满意足,何况天性浪漫的李清照呢?

  •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  这是李清照婚后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踏雪寻梅、新浴初妆、共赏金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充满诗情画意。可惜,这种花好月圆的生活并没有让女词人享受太久。丈夫不仅要终日上衙公干而且还经常外出游学,夫妻二人自然是离多聚少。在这样的日子里,多情的李清照免不了心生苦闷和悲愁,思念之中,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她,只得把满腔的思想情感倾诉于笔端: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丈夫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的心里充满惆怅和落寞。举目四望,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都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简直无计可施,无药可治。到这个时候,我们已见不到那个活泼可爱的李清照了,活在我们面前的李清照,已经有了淡淡的忧愁,有了美丽的心事和落花一般的幽梦。她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无不让人揪心,让人刻骨铭心,像游丝一样萦绕于心,隐隐作痛。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image.png

  •  游学的丈夫久不归家,又没有一点音讯,“佳节又重阳”,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一年,孤守空房的李清照“半夜凉初透”。有谁知道,凉透的可是女词人那颗热气正一点点消失的心?不要说有“暗香盈袖”,不要说失魂落魄,更不要说卷帘的西风,你可知,我们的李清照已瘦比黄花?!女词人写情至此,堪称极致,让人感觉就像是心尖尖上被插了一针,令人震撼,催人泪下。

  •  两年后,赵明诚终于回来了,压抑了很久的李清照自然心喜若狂,一阕《小重山》抒发了此时此刻女词人的欢愉之情:

  •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均。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  久别胜新婚,李清照欢天喜地的心情跃然纸上,“著意过今春”,她告诉丈夫,你哪儿都别去了,今年春上,就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下夫妻团聚的生活吧。可是,这样的好日子依旧没有过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官场的权谋争斗中失败了,并撒手西归,赵氏三兄弟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锒铛入狱。后经友朋上下活动,多方营救,赵明诚才得以出狱,仕途受阻的他只好带着李清照回到青州老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如此美妙的世外桃源生活,并没有“留得几多时”,短短的十年,弹指一挥间,赵明诚不甘寂寞,又要重返仕途了。父亲和公公在官场的失败,让李清照知道官场险恶,那里就像老天爷的脸,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又是风。对丈夫的一意孤行,女词人万般无奈,酸甜苦辣千般滋味,一起涌上心头:

  •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的谆谆告诫,并没有使赵明诚回头,于是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唱起“千万遍阳关”,希望能挽留住丈夫。可是她深爱的丈夫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重新走进了充满腐尸气息的北宋官场。

  •  于是,李清照的心就像她美丽的容颜,一天天老去。

  • image.png

  • 4

  •  窗前谁种芭蕉树?荫满中庭。荫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这个北人是谁?公元1127年李清照44岁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金兵南犯,北宋灭亡。兵荒马乱之中,李清照只身南渡,一路上受尽煎熬,眼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女词人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在创作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谁知却遭到了朝中投降派的诽谤和打击。此时,国破、家亡、丈夫逝世,接连不断的打击,让李清照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她成了流落异乡的“北人”,孤苦无助,寄人篱下。江南多雨,阴暗而潮湿,她时常孤独地漫步庭院中,聆听三更秋雨五更寒霜。夜夜枯坐中,家的温暖,丈夫的呵护,早已随风飘零,只有孤零零一盏青灯,伴着她佝偻的身影,照不明黑沉沉的长夜。

  •  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人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自然“愁损北人”: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也曾独守春闺,倦恋离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种愁,更多的是甜蜜,顶多也只能说是家愁,情愁罢了。连舴艋舟也载不动的愁已重如山,深似海,深深地疑固在她的血液中,挥之不去,驱之不掉,李清照已经绝望到了极点。但是,此时的她,并不是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已由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无助的怨妇”。无助是真切的,怨妇却不确切。她所写的一切,不是个人哀怨,而是对整个社会的控诉,是当时社会背景和民众心态的真实写照。“欲语泪先流”,她想对谁诉说?又想说什么呢?她真的在为自己悲叹吗?不,绝不是这样,她想对上苍倾诉,她是在对天发愁啊!

  •  夜色幽暗,孤独而忧郁,面对一园清冷,那一缕桂香仿佛也充满末日的伤感和无助的倦厌,使得一向受青睐的桂花和梅蕊也遭到了李清照的斥责: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 image.png

  •  曾经热衷踏雪寻梅的李清照,居然对梅厌恶到了极致,“梅蕊重重何俗甚”,究竟是什么让她如此绝望?苦风凄雨中,飘摇的木屋前,一双苍白无力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冰凉的石栏干,盘郁在女词人心中的悲愤,顺着曾经美丽而今依然美丽的睫毛簌簌而下: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天,这感觉就像要死了,甚至比死还难受的愁啊。曾经美艳如花,曾经才情横溢,而今如宋室山河,满目疮痍。一个女人,一个孤独无助的老女人,她愁什么哟?!秋雨梧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她在愁眼前没有路啊。南宋的懦弱,民众的呼号,我们的女词人早已忘却了“绿肥红瘦”,早已没有了“东篱把盏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于是,她遇到了超越时空的孤独与痛苦。千百年来,没有人读懂过她的心!身处底层,心系高远,她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社会沉疴,她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思想境界:

  •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  断香残酒清杯恶,西风催时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果真是千年孤独,万古寂苦!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李清照心中永远解不开的愁结!

  •  环顾荒园,只有几只寒鸦,更无相知。

  •  风雨日盛,小园更寂。

  •  回首千年前的雨雾中,时常真切地看到那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女词人,亮丽的倩影和孤独的幽魂。

  •  我哭无泪,愿此文化为香烛纸钱,遥祭易安芳魂。

  •  摘自:《四川文学》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