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不堪回首”的情况是,晚年怀想年少岁月时,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感伤,越是缅怀往日之欢乐美好,越感到今日之孤单凄凉。代表作品:柳永《少年游》。


少年游

【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四首宋词 李清照.bmp

柳永是大家都熟悉的词人,他为人放达,不加检点,填词又喜欢用纤佻鄙俗的语言,颇不为士大夫所喜。一生仕宦不得意,纵情歌楼酒肆间,落拓以终。柳词在艺术技巧上,以音律谐婉、善于铺叙、用语明白家常而备受称誉,但也因好用俚语俗曲,时或不免浅近卑俗而令人诟病。在题材内容方面,柳词大致不离羁旅行役、男女艳情两个主题。柳永可以说是开启宋词新阶段的代表作家。柳词十分之八为长调,数量既多技巧也出色,他在词史上的地位,就是奠定在长调的质与量上。

这首《少年游》虽然是小令,却也写得十分佳妙。在士大夫悲秋这个题材上,柳永用长调《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名篇开拓出新的意境。他的小令,不仅仅延续花间的风情,也如长调一般,将士人的悲感注入其中,这首《少年游》就是他的代表作。

柳永既怀有用世之志又浪漫不羁,进退之间充满着矛盾。当年考试落第之后,他还可以借着沉醉于歌楼妓院的生活中稍稍得到些慰藉,也能借“浅斟低唱”来排遣苦闷,但到了年华老去之后,则对冶游之事再也提不起兴致,反而增加了一种无所寄托的哀伤。这首《少年游》就抒发了这样的一种不堪回首的悲慨。

四首宋词 李清照2.bmp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词人心中充满失意的悲感,所见的秋景自然弥漫一片萧瑟的色调,所叙述的口吻也会带着低沉的声籁。词人骑着马儿,缓缓走在长安古道上,两旁高高的柳树上传来秋蝉的嘶叫声。用“迟迟”来形容马的步伐,让人猜想那骑在马上的人并不是意兴高昂的,他有种意志低沉的神态,慢慢走来,若有所思。至于用一个“乱”字形容蝉声,既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也反映了诗人烦闷的心情。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写词人走出长安古道,纵身秋日的郊野上,眼前一片凄清辽阔的景象。“夕阳鸟外”一句,是说夕阳在天边远处逐渐沉落,一则写出空间的寥廓无垠,一则也暗示时间的推移变化。叶嘉莹先生引杜牧诗句“长空澹澹孤鸟没”来解释说:“飞鸟之隐没在长空之外,而夕阳之隐没则更在飞鸟之外,故曰‘夕阳鸟外’也。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读之如在目前。”这个时候,极目所望,四周的天空好像低垂的帷幕,渺渺茫茫的,给人一片空寂、不知何处是归宿的感觉。

上片从秋天萧条冷落的景色着笔,由近而远,景中有情,寓含很深的悲慨。下片则主要在抒情。

四首宋词 李清照3.bmp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以云的归去比喻人的离散,亦可指一切消逝不可复见的事物。这句写出了人生所追求的美好事物都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这是一般的比喻,有“风流云散”的意思。接着,下句具体说明词人的感慨,“何处是前期?”所谓“前期”,指旧日的志意心期,就是从前的愿望或对人生的期待,也可以指旧日的欢爱约期,就是以前与人订下重聚的盟约。这两者对柳永来说,同样都落空了。昔日所期待的理想已无法实践,旧日欢情已逝,如今也难以再续前缘。用“何处”二字,表达了如何能找到、如何能重觅的疑惑,其实心里知道根本是无处可寻,是更深一层的否定。

于是,词人在最后三句就直接写出他现在最真实的感受,“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他说,如今寻欢作乐的兴致已经淡漠了,而往日与我一起饮酒的伙伴也都散去,再也不像少年时候那样的狂放不羁。作者借着回忆,对比现在与过去,深切地体会到如今的处境与心境,与少年时已大不相同。过去的温馨美好,反差对照今日的落拓无成,不会令人更加悲痛吗?当年好友已飘散凋零,自己现在却无可告诉,也再无兴致寻欢作乐、借酒浇愁来排解忧愁与苦闷,那么心中郁结的痛楚有多深,就可想而知了。

这种今不如昔,不复少年时的悲慨,乃人之常情,宋词里有很多这样的内容。譬如黄庭坚《虞美人》的“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贺铸《浣溪沙》的“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都表现了相似的情怀。

四首宋词 李清照4.bmp

第二种“不堪回首”的情况是,为官升降浮沉的感叹,主要是去官或贬谪人的心声,那是以今日落魄天涯对照昔日仕途风光岁月产生的落差,而激起的沉痛心声。代表作品:秦观《千秋岁》。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四首宋词 李清照5.bmp

秦观,字少游,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东坡最爱赏的门生。他的诗不如他的词有名,他的词在浅淡的字句中有着深刻的情意,能借艳情之体抒发一己之情,凄婉动人,最能表现词婉约幽微的韵致。叶嘉莹《论秦观词》说:“秦观最善于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他一向的长处,原是对于景物及情思都能以其锐感做出最精确的捕捉和叙写,而且善于将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做出一种微妙的结合。”可以这样说,秦少游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与词之富有阴柔之美的特质相当能配合,因此就最能表现词体的相对性的美感,特别哀怨动人,所以过去的词评家说他最具“词心”。

秦少游用情深,有时耽溺于情中而无法自拔。这首《千秋岁》,是他四十六岁谪监处州酒税,第二年游府治南园时所作。处州就在今天的浙江丽水。

四首宋词 李清照6.bmp

词的上片写春日游南园,无心赏景,反而触发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他所在的地方,处州的南园,是在水边沙岸旁。因为春天来了,这时处州城里城外的寒气已慢慢减退,所以正适合出来游赏。“花影乱,莺声碎”,这是他对南园春景的描述,也反映了他的心情。他说,看见的满是零乱的花影,听到的尽是细碎的莺声。用“乱”“碎”来形容花鸟,可见他心烦意乱,无心欣赏这园中的春天景色。他感伤的是,为什么来到这陌生地方,如此春色却没有熟悉的朋友一起来欣赏。

所以他说“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如今异地飘零,孤零零的一个人,被贬官沦落到这里,所以我就疏远了酒杯,不再有同朋友饮酒赏花的乐事了;也由于我和他们离别了,从此人就憔悴消瘦,以至于衣带也越来越宽松了。这两句强调的是“飘零”和“离别”的事实,带给他身心极大的创伤。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他总是想着以前在汴京的那些好友,如苏轼、黄庭坚等人,都一样地因为党争的缘故,纷纷离开了朝廷,贬谪到各处。所谓“人不见”,再也见不到故人了,意味着再也回不了朝廷,回到从前那样美好的生活了,现在与我徒然相对的只是日暮黄昏时天边合拢的碧云。南朝江淹的诗有这两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是说傍晚时天上的云都凝成一片了,为什么所怀念的人却还没有来?过去,往往用浮云飘泊、云彩散灭,比喻人们轻易的分离,现在连云都可以合拢在一起了,而人却不能重聚,不是令人触景伤情,更感悲痛无奈吗?词人之所以那么悲痛,因为他总是忘不了过去的美好。

四首宋词 李清照7.bmp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他追忆当年在秘书省做官的时候,参加在汴京西郊的金明池的聚会,同僚一起坐着车子飞驰赴会的盛况。“鹓”和“鹭”是两种鸟,据说它们飞翔的时候是很有次序的。“鹓鹭”是两行,这里用来形容有伞盖的车子络绎不绝地奔驰,整齐有序地排成两行。这些片段象征秦少游在京城做官最风光、最美好的一段岁月。

可惜好景不常,“携手处,今谁在”,他说那些当年我们携手同游的地方,如今还有谁在那里呢?因为党争再起,旧党人物统统被斥退,贬谪远方,无人能留在汴京了。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这两句表达了相当沉痛的心情。秦少游心性敏感,容易受伤害,一旦受到挫折,他就悲观绝望了。所谓“日边清梦”是有一个典故的。相传伊尹曾做梦,梦到自己在天上游逛,经过日月的旁边,后来他得到汤王的赏识,从而辅佐成汤,实现了他用世的志意。“日边”,代表君主或朝廷。秦少游要说的是,他入朝辅佐君主、成就一番事业的好梦已经断绝了,自己快五十岁,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容颜也都改变了,一天一天地衰老,也没什么希望可期待的了。

四首宋词 李清照8.bmp

最后他以十分激切的口吻,诉说他极度的沉痛与悲伤的心情。“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春”代表人生的青春岁月,少年时候的豪情壮志,充满美好憧憬的梦想,但这一切果然是留不住了,都消失了,如万点红花骤然飞落,一片都不留。这是多么无奈,多么令人痛心啊!李后主说“流水落花春去也”,那是国破家亡的绝望心情,但秦少游只是被贬官而已,却表现得如此悲痛逾恒,这就太过作茧自缚了。你看,他说他的哀愁像什么?像海一样地深、一样地广阔、一样地无边无际。秦少游这样沉痛悲伤的心情,固然是他的个性使然,但也是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所导致的。这是他个人的身世之感,也隐含了他对自己所属政党之失势的深沉哀痛。难怪这首词传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他的好友苏轼、黄庭坚、孔仲平、李之仪等都有次韵之作。

四首宋词 李清照9.bmp

第三种“不堪回首”的情况是,面对国破家亡,漂泊他乡、年华渐老,不忍回顾旧日情事的心境,因为生怕一触动便一发不可收拾,让人难以承受。代表作品:李清照《临江仙》。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四首宋词 李清照10.bmp

李清照是南北宋间最杰出的女词人。她以女子之多情与锐感为词,最能掌握词的声情与韵味,而出之以清超之才、雅健之笔,别有一种俊逸的姿态。易安词既有“闺房之秀”,亦具“文士之豪”,形成了语意跌宕的独特词风,使人玩味无穷。而随着年岁、环境的改变,她的词境也有所不同,早年灵秀而清丽,南渡后逐渐变得沉健悲凉。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九月担任建康知府,第二年(1129)三月离职。这首词谈到“秣陵”“建康”,都是现在南京的古称。词中有“柳梢梅萼”“试灯”“踏雪”等语,应该是建炎三年正月时候所作。李清照避祸南迁来建康,心情相当落寞沉郁。

四首宋词 李清照11.bmp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写她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深深的庭院,如同她的内心世界,幽暗深邃。面对这幽深的庭院,又时有云雾笼罩在楼阁的周围,她总是把窗子紧闭起来。这个“扃”的原意是门窗上的闩锁,引申作关闭的意思。虽然门窗闭锁,但她还是不时关心着外在景物的变化。“柳梢梅萼渐分明”,杨柳长出了新枝,梅花也开了,春回大地的讯息慢慢明显起来了。这本该是令人兴奋鼓舞的事,却惹来她年华老去、时局不宁、离乡背井的感伤。“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所谓春回大地,对时刻想着故乡的她来说,又如何能接受这里的事物呢?她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有“春归人老”的悲慨。

下片转入今昔之感。“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想起以前对月感怀、临风吟咏,许多美好的游赏、唱酬的乐事,如今经历了国破家亡,人也老了,什么事都不想做,以致一事无成,因为已经没有那种兴致与心情了。

四首宋词 李清照12.bmp

谁怜憔悴更凋零”,用反问的语句表示深深的叹息。她的答案是没有人会来怜惜你的憔悴和凋零,凸显出她的孤单无助的心境。“憔悴”指人的形貌衰老,“凋零”原指草木的凋谢,这里比喻为人的流离失所。在动荡的时局,多数人都遭逢不幸,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去关心别人了。这是时代的悲哀。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想来元宵节快到了,去观看花灯,觉得没什么意思;到外面去赏雪,也没有这份心情。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李清照之前在汴京度过最美好的元宵节,看过最美丽的花灯,现在来到建康,今非昔比,一切都了无趣味了。从前在山东,与丈夫常在冬天踏雪寻梅,赋诗品茗,现在时世艰难,已经失去了那种悠游闲雅的心情了。

四首宋词 李清照13.bmp

第四种“不堪回首”的情况是,借个人生涯的今昔对比,抒发强烈的时代盛衰之感。作者以一份豪情,追忆少年时的旧游生活,焕发一种生命的光彩,展现极度飞扬的意态,但时移世变,这份坚持、这份理想徒然落了空,带来的反差极度沉痛悲凉。代表作品: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四首宋词 李清照 (2).bmp

陈与义是跨越南北宋的人,纵观他的一生,壮岁安闲,中年流落,晚年虽位望通显,曾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但心情未免空虚。他不是一个政治人才,虽处高位,但入仕不久,对于高宗绍兴时局没起什么作用,留给当时及后世的只有那六百多首诗。他是宋诗大家之一,苏轼、黄庭坚以后,诗家首推陈师道、陈与义。他的诗思致精深,格调高朗而不够壮阔。晚年时尝试以诗之余力填词,虽只有十八首传世,但都属佳品。他的词,在疏放俊拔的语言中蕴含着沉挚悲怆的情思。这首词大概是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湖州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四首宋词 李清照15.bmp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他说回想年轻时在洛阳城南十里的午桥上宴饮,坐中大多是杰出的才俊。当时一群人意气风发,跃然纸上。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三句是说,午桥底下有长长的沟水,月光随水波流动,沟水静悄悄地往前流去。酒罢后,继之围坐杏花树底,尽情地吹着笛子,直到天明。这是潇洒的生活啊,回忆中的画面分外恬静、闲雅,充满诗意。可是这美好的情事也如“长沟流月”一般,无声地消逝了。

四首宋词 李清照16.bmp

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是如今的感叹,对比十分强烈。“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他说这二十多年如同一场梦,没想到有那么大的变化,实在难以意料。此身劫后虽存,仍感到心有余悸,惊惶不已!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国家和个人的激烈变化,饱含了二十多年来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曾在一起饮酒吟诗的豪英如今安在哉?二十余年来,时代变迁,英豪代谢,如今自己虽苟存于世,但已不复有英豪共饮的生活了,只能凭借着记忆以为悼念。


最后结尾说“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如今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借此以慰寂寥。在词人的眼底,古今多少世事都如云烟般过去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着。这就是陈与义词一贯的特色,好像看破世情,表现疏阔放达,其实情思沉郁而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