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女之累:主题4》 来自元知共读  

  •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

  • 在昨天的共读中,我们梳理了李清照选择再嫁又离异的原因,以及她又是如何在形象崩塌后机智应对的。

  • 今天我们将一起阅读本书第七章的内容,一起来了解李清照在男性世界中被接纳的开端,对应书中一百六十五页到一百八十七页。

  • 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一位女性展露出超于男性的才华被认定为是一种僭越,就算李清照最后甘愿“赵明诚之妻”的附属身份自称,人们还是无法忽视她身上的才华。

  • 所以南宋早期的评论中,我们仍然会看到很多批评与冷笑,譬如我们之前提到胡仔的“传者无不笑之”以及王灼的严厉指责。

  • 但其实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并不算孤苦,据历史记载,在平时的节日里李清照还能给朝廷的贵人们献世诗,可见她不可能是一个被世俗所耻的女子。

  • 若是如此,朝廷也不会让她写诗了,节日献诗充分证明了她已经被当时的朝廷所接受。

  • 艾朗诺指出,评论家们无法接受一个有过再嫁经历的女子居然可以在上层社会中混得风生水起。

  • 在他们的认知中,她们会受到再嫁身份所累,被世俗所抛弃,这才是她不守节应该遭到的报应。所以,他们只能在评论中将其抹黑来发泄不满;

  • 其次李清照的作品大多与愁苦挂钩,晚年的悲惨生活更能与诗词的背景相适应,更符合一个寡妇在南宋时的生活情境。

  • 以上是将李清照彻底污名化,而另一种评论是拔高李清照的才华,并将她的非凡天赋磨平为对丈夫赵明诚爱意的表达。

  • 你想啊,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女子,都能乖乖屈从于丈夫,男性该有多大的魅力?这样的表述暗含着一丝征服之意,无意中增强了男性的优越感,完美地契合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 image.png

  • 其中最为典型的外传中的故事。什么是外传?就是没有记录在官方历史正传中,俗称为野史。了解外传里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李清照在民间大众中的通俗想象。

  • 伊世珍在的笔记小说《琅嬛记》中记录了一些李清照的轶事。其中一则说的是,李清照写了一首词送给丈夫,赵明诚看了后觉得,写得真好,发誓要写出更好的作品。

  • 于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出五十首词,一起拿去给朋友赏析,李清照的那首也夹杂在里面。

  • 朋友看了之后说:“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 朋友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李清照的句子。

  • 这一则轶事幽默地描述了赵明诚发现自己妻子的才华远胜于自己的恼怒,此前父权制家长制的等级秩序似乎被打破了。

  • 但《重阳·醉花阴》在民间大众的印象中,是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爱意的表达,暗示着就算李清照才华再出众,她的身份也不过是赵明诚的妻子,所有的才华都是为了夫家服务的。

  • 尽管赵明诚写不出像她那样优秀的诗篇,但她无论写什么都是出自于对丈夫深沉的爱,完美地解决了妻子在作为男性使命的文学创作中,为何会优于丈夫的疑惑。

  • 另一则说的是赵明诚年轻的时候,他父亲考虑给他找一个怎样的妻子。有一天赵明诚做了梦,梦里在朗读一本书,醒来后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 他父亲知道后,说:“这三句话其实是个字谜,解出来是四个字‘词女之夫’,看来你以后要娶一个会作词的女子啊!”不久后,李格非把女子许配给赵家,果然是个会作词的人。

  • 赵明诚的梦意味着李清照与他的婚事仍是上天的意愿,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婚姻脱离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范畴,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趋于神圣化、理想化,为后序易安词和《金石录后序》的解读增强说服力。


  •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评价出现在同一个时代里,看似矛盾,实则是评论家和读者对李清照评价的侧重点不同。

  • 第一种评价绝不会忽视她的再嫁又离异,并严厉指责她,将李清照设定在一个饱受流言蜚语的情境中,孤苦飘零——这是她“不忠”于丈夫的惩罚,加重了她失去赵明诚的悲苦,其文学创作更添悲苦;

  • 第二种评价更加关注她与赵明诚的婚姻,将故事理想化,塑造出一个“赵明诚”贤内助的角色,类似于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而她笔下的词则表现了丈夫逝去后,对他的深切思念与无处派遣的寂寞。

  • 这样的误读一方面源于《金石录后序》的影响,当时的士大夫明显热衷于看到依恋丈夫,在丈夫离去时感到痛苦的女性。

  • 这样的形象投合了男性审美,就好像很多男性都喜欢弱小一点的女性,最好什么事都需要他帮忙,以此彰显男性力量的强大;

  •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时代的推动,是作为时代主体的男性将李清照复杂化、理想化,塑造成为一个寂寞脆弱且依恋男性的形象。

  • 虽然历史的真相一直被各种价值观和需求所掩盖,让李清照在时代的传播中出现了偏差,但也正因为此,李清照的词作得以流传于世,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幸运。

  • 而之后李清照的形象在各方势力的裹挟下,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转变呢?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