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或者更准确的应该说叫词人,易安居士即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末南宋初(公元1084年—约1155年)的动乱时代,是当时也是历史上最具才气的女子,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率真少女,一曲《如梦令》轰动汴京
家学渊源,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家庭出身有很大关系,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这样的家庭熏陶之下,在当时动乱前的繁华汴京城中写下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方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汴京城,“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似是美满的第一段婚姻
1101年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时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城中成婚。
“夫妇擅朋友之胜”,与同时诗词、金文书画爱好者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琴瑟相和,这段生活很是美满。
惜好景不长,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受党争牵连,被罢官回原籍,随着党争愈演愈烈,“元祐党人”的罪名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于是,偌大的汴京城,已无李清照的立足之地,只得离开恩爱的丈夫,投奔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分散两地。
直至1106年及崇宁五年,朝廷毁《元祐党人碑》,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夫妻得以团聚。然而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蔡京复相后,赵挺之被罢免之后五日病逝,赵明诚失去了荫封的官职,再难以留居京师,因此夫妻二人便回到青州,居青州时,夫妻俩命其室“归来堂”,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无昔日的优裕生活,却亦有无限乐趣,在此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时光,,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许是历史觉得仅是幸福美满造就不了一代词宗,金人南下、靖康突变,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亦丧失殆尽,后来,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而对妻子李清照的交代竟是“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不复美满夫妻,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与渣男的第二次婚姻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逃亡流落到杭州。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当婚后张却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而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亦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顶着3年徒刑的处罚,硬是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亦身陷囹圄。
南宋纷乱的天空下,一代婉约词宗陨落
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并未击垮她,“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赵明诚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了她的强烈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完成,表进于南宋朝廷,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约73岁。
万古愁心、另类“诗史(词史?)”
李清照的作品是她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和愁字是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堪称一部另类的“诗史(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