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瘦”是李清照词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之一,本文从李清照带有“瘦”字的作品出发,论述她爱用“瘦”,且能活用“瘦”,每个“瘦”都用得十分巧妙,尤其擅长以物瘦喻人瘦,抒发情感。【关键词】李清照;瘦;以物瘦喻人瘦
一、“瘦”字的出处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在诗、文、赋方面也不乏名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生活在文学气息浓重的家庭里,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且以博学名闻朝野,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擅诗文,丈夫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学家,也爱诗词,使他们在学术上互相勉力,促进。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她的文学才能,她工诗能文,多才多艺,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她的作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生活美满,因此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写女子的生活和情感。1127年以后,由于金兵入侵,李清照经受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所以后期词多为愁苦之作。她的词语言清丽,表现手法清新活泼,形象生动鲜明,为世人留下很多不朽的名篇,因此同时代的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1] 作为一个很有特色的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有很多重复的字眼,譬如“愁”、“酒”、“风”、“瘦”、等等,都是她偏爱的字眼,本文只选取其中的“瘦”字进行论述。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63首(根据徐北文主编,1990年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全集评注》,包括存疑之作及残句),直接有“瘦”字的共有8处: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小楼寒》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殢人娇·玉瘦香浓》
鹤瘦松清,精神与秋月争明。——《新荷叶·薄露初零》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
在李清照总数不多的词作中,“瘦”字入词如此之多,不仅毫无累赘乏味之感,反因其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而脍炙人口,这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很多人认为,李词中的“瘦”字,分别描绘了花、人、鸟,尤以写花瘦,人瘦艺术性较高。但我认为这些带“瘦”的作品,不管是写花瘦还是鸟瘦,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瘦的,且每个“瘦”字都用得十分巧妙、传神。
二、以物瘦喻人瘦,以“瘦”抒情
为什么说李词中不管是写花瘦还是鸟瘦,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瘦呢?而这些“瘦”又妙在哪里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巧用谐音,以鸟瘦喻人瘦
李清照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瘦”字,以鸟瘦喻人瘦的呢?
上述8首词中,只有《新荷叶·薄露初零》中的“鹤瘦松清,精神与秋月争明。”是写鸟瘦的,这是一首为人祝寿之作,古人以鹤、松为长寿之象征,且往往以事物之谐音做吉祥语。“瘦”与“寿”同音,传说瘦鹤年高寿长,而“松”青则是喻青春之“青”,是作者写给朋友的祝寿词,祝贺主人像瘦鹤青松那样长寿。明写鸟瘦,实则喻人寿,抓住特征描绘的同时,也为下文托事言志,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作了铺垫。且以“瘦鹤”喻老者,给人一种体态美,充分表现老者的健康饱满,精神矍铄。因此,这里的“瘦”既写鸟,亦写人,十分巧妙。
(二)以花喻人,用花瘦喻人瘦
李清照善于用花自喻,因此写花瘦的词较多,8首词中写花瘦的有5首,分别是:“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蹴罢秋千》);“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多丽·小楼寒》);“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殢人娇·玉瘦香浓》);“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那么她是如何巧妙地用花瘦来喻人瘦的呢?
《点绛唇》中的“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一语表明时间是在早晨,地点是在花园,想象一下,荡秋千的少女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早晨的花园是这么美:形形色色的花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直到这里好像就是写花瘦,跟人瘦一点关系也没有,然而正是这样的景,才衬托出主人公欣喜、兴奋的心情,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花瘦”即花小,花少,可以正是即含苞未放之花,是少女芳姿的借喻,这“瘦”字不正含蓄而形象地表现出少女的特征吗?她们含苞待放,充满青春活力,预示着一天比一天美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帖、自然、巧妙。
《多丽·小楼寒》是一首咏菊词,“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意思是:秋色渐尽,白菊仍清白如雪,瘦姿如玉,仿佛满含深情,给人依依惜别之感。写菊之惜别,实际是在说人之难舍,从物性相通过渡到人情深挚,与上片用典旨意,契合其事,翻作情语。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是比喻手法,“玉瘦”、“向人无限依依”是拟人手法,赞美白菊冰清玉洁的资质。“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瘦”字恰到好处地概括出菊花的神形特征,表达词人的无限爱惜之情,此处之“瘦”仿佛只是用来形容菊花,与人并无关联,但是词中所咏的白菊具有一种人格化倾向,她高洁自爱的本质实际上也可看做是作者胸臆的自然流露。因此,作品中所塑造的“白菊”形象,就具有双重意义:既是菊,又是人。以白菊隐喻自咏,表现女词人憎恶鄙俗,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
《殢人娇·玉瘦香浓》是一首咏梅词。“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这是词人从视觉和味觉上描写梅花的景象。“玉瘦”是描写梅花的娇小玲珑,与其生活的苦寒成对比,突出梅花坚忍不拔的品性。如玉般的白梅清瘦却又吐着浓香,一个“瘦”字再现了梅花的情态,为作者惜梅之情,怀人之思奠定了基础。虽是借物抒情,感怀年华易逝之情,也有以梅自喻之意,因此写梅即写人。
《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也是一首咏梅词,“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这句写梅花的衰萎,檀色的梅枝也减轻了重量,含有无限的悲哀和怨恨。她已被摧残成这种样子,南楼的人不要再吹“梅花落”的曲调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梅花宛若妙龄女子,受着相思的折磨,直到玉体消瘦,红唇色减。一个“瘦”字将幽怨之情表现的含蓄隽永,巧妙地抒发了对春天珊珊来迟的哀怨。这首咏梅词,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面写梅,实际上写人。“无限恨”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说是写人,却有梅花的物态形状:“玉瘦檀轻”,真是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寄托着词人对远离身边的心上人的深情思念,为相思而憔悴瘦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李清照名闻于世的佳句之一,同时代的陈郁在《藏一话腴》甲集卷一中说道“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2],清代的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3]还有马仲殊在《中国文学体系》中也说“这‘绿肥红瘦’形容词,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真觉新颖,查初白以为词中叠字,可与唐庄宗‘如梦’叠字争胜。但我以为连篇累幅寓暮春的景色的,抵不上绿肥红瘦四字”
[4],可见此句之妙。这里词人以设问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态度。既是对卷帘人淡漠态度的不满,又是对海棠经风雨的怜惜。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绿”与“红”,“肥”与“瘦”,两组对立的形容词,不仅形成了感官上的相互辉映和衬托,更形成了现实与想象的对立,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这么一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应是绿肥红瘦”,是把词人对想象中风雨摧折后的春意阑珊、满目狼籍的意象,进行的充满伤春之情的表达,是词人对人生和青春的联想,貌似直抒胸臆,却在顾左右而言他的语句中,抒发了自己深沉隐微、难以言表的幽怨。“红瘦”不论是指海棠,还是喻指词人,二者皆是因惜春而瘦。
(三)以“瘦”抒情,人为相思瘦
那么李清照是如何写人瘦的,又妙在何处呢?
8首词中直接写人瘦的有2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此二“瘦”与“绿肥红瘦”一起被认为是李清照用“瘦”字入词中最为出色的,还因此得了个“李三瘦”的雅号。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的千古名句,明代徐士竣在《古今词统》序中说“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句,即暗中摸索,亦解人怜,此真能统一代词人者矣” [5],刘乃昌在《李清照词鉴赏·情浓意密离恨深》中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其所以备受称赞,因为人们都公认其言美妙无比。一则,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玉人相比拟映衬,境况相类,形神相似,创意极美;再则,因花瘦而触及己瘦,请宾陪主,同命相恤,物我交融,手法甚新;三则,用人瘦胜似花瘦,最深至最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离思之重,与词旨妙合无间,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6]“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销魂”直接对“东篱把酒”而言,以“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重阳佳节,西风瘦菊,佳人独自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画面。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以花瘦来比人之瘦,在形象上富有创造性,用瘦来说明长时间的痛苦思念,不说破情而情愈深。词人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瘦”字,用神来之笔,点石成金,将思妇深情专注的相思之苦,展示得淋漓尽致。这“瘦”字成为映照整个下片的词眼,莫怪乎夏承焘说“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比黄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7],可见此“瘦”之妙也。
如果说,“人比黄花瘦”还与花相关,那么《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倪》中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就是单纯写人的了。此句虽然不像“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那么出名,却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明代的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卷二中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并评论说“写出一种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8]。而清代的陈廷焯在《云韶集》卷十中也说“此中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 [9]。可见此句也是李清照备受称赞的佳句之一。这三句写近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这就避免了正面用笔的直露,给人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其实别后的相思之苦,才是导致词人形瘦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李清照善于用“瘦”,且擅长以物瘦喻人瘦,不管是写鸟瘦,还是写花瘦,终为写人瘦。这除了与她本人的性格爱好和艺术追求有关外,还与宋代的“以瘦为美”的社会心理有关,这里不做研究。“瘦”本一平常词语,却在李清照笔下如此大放异彩,正是这位杰出的女词人赋予了“瘦”新的生命。在李清照的总量不多的词中,出现如此之多方式不同、作用各异的“瘦”字,可见作者对“瘦”字是多么的情有独钟啊!这么多“瘦”中,无一处是雷同的,即使描绘的是同一事物,如:“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与“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都是形容梅花的,它们在词中的作用及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相同。可见,李清照用“瘦”入词,已达到如火纯清的地步。
综上所述,李清照不仅爱用“瘦”,且能活用“瘦”,尤其善于以物瘦喻人瘦。这已经成为其词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描绘老者的“鹤瘦”,还是荡秋千后发现的“花瘦”、冰清玉洁的“玉瘦”、雨疏风骤后的“红瘦”,或是“新来瘦”、“人比黄花瘦”,每个“瘦”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巧妙,皆能把词人所要表现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瘦”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写实,也是人物形象的比况。加上李清照善于创造一种词境,把读者的思绪收拢在那种细腻的描摹中,使人突出感受到“瘦”的意蕴。能用“瘦”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词句,恐怕也只有李清照这位旷世绝代的女词人才写得出来吧?
汉语言文学专业郭惠鹅 指导教师:方盛良
注释
[1]褚斌杰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彙編》,中華書局出版,1984,4.
[2]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
[3]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11.
[4]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39.
[5]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7.
[6]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129.
[7]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9.
[8]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93.
[9]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