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七年,东方太白星初现时分,在济南章丘明水镇大宅院内,一女婴呱呱落地,声音宏亮,穿破黎明的静寂。房梁上一只正酣睡的喵咪被惊醒,“喵”的一声破窗而出。父亲李格非惊喜万分,目望东方道:“太白清辉朗照大地,此女长大必成大器,就取名李清照吧。”
李格非是北宋礼部员外郎,知名学士,精通经史,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饱读诗书,加之天性聪慧颖悟,十岁便能作诗文,令时人刮目相看。
李清照容貌秀美,温婉雅致,本也可以和别的小姐一样,过着舒适悠闲的闺中生活,绣绣花,读读诗,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她心中有更大的天地与格局。天地任我行,心中有词章。她要像屈原像李白一样抒写华丽篇章。
李清照的少女时光是在父母的宠爱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度过的。她调皮贪玩,一日在荷花池里和同伴玩到天黑迷路了,回到家后生怕父亲责怪,自动交上一篇优秀作文《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这首小令清新淡雅,静中有动,充满自然活泼之趣。李格非一看女儿有如此才情心中甚喜,对她道:“我藏书阁里又来了几本新书,快去看看吧!”李清照一看晚归还有奖赏,以后写词更勤快了。
北宋早中期,社会安定,物质富裕,词赋在此时达到鼎盛,出现了一大批才子: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现在这个名单中又快要加上一个李易安——李清照。
诗、书、画李清照样样精通,但最爱的仍是作词。她仰慕同时代的苏东坡老前辈,是他最忠实的铁粉。她在文集中称呼他为“苏公”、“坡仙”,可见对他极为推崇。苏老先生如果得知还有这样一位日后名垂青史的粉丝,一定会笑逐颜开,亲加指导的。
一年元宵佳节,李清照去相国寺赏花灯,和中书侍郎(相当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不期而遇,两人早有相闻,如今一见倾心。赵明诚回去后相思不已,请父亲派人去李家求亲,不久俩人便结为夫妻 ,婚后感情甚笃。
赵明诚酷爱金石,是当时著名金石学家,有这样一个博学丈夫,李清照自然也喜爱上了这门学问,不时向夫君请教,在金石造诣上直追赵明诚。俩人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而赵明诚受妻子的影响,有时也会作几首词调节气氛。这样的志趣相投、夫唱妇随,真是令人羡慕的婚姻啊。
最有趣的生活情景莫过于家中设的“归来堂”。饭后在其间煮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放眼望去,在近现代中志趣和学识相投方面,能和李清照夫妇相媲美的只有钱钟书、杨绛夫妇了。
可以看出李清照不仅有才华还懂得如何爱人,因为情感细腻真挚,才会写出一首首打动人心的佳作。她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啊。
重阳佳节又来到,赵明诚在外做官未能回家,收到李清照寄来的一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告知丈夫自己一人在家很寂寞,思他想他了。赵明诚读后既感动又叹赏不已——老婆大人真是才情了得。心中暗想我也来作几首词与她一比高下,于是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终于写出五十阙词,中间夹杂李清照的这首词。他请来好友陆德夫评鉴。这陆德夫也是学识修养极高之人,看后只说三句绝佳。赵明诚笑嘻嘻忙问哪三句,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是整首词的灵魂,简洁的文字营造出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意境。眼前的菊花经过西风的摧残已经枝瘦花细,而人因为思念和悲秋形容憔悴,黄花已瘦,人更瘦啊。
李清照善用“瘦”字,且用得恰如其分,例如她的《临江仙》: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李清照写离愁别绪不会写得太伤感,这真是巧妙之处,借物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则多了一层美感。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我的最爱。起句刻画的意境真美,红藕、檀香、竹席、凉秋,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的是夫妻二人共同的思念引起的愁绪,这种情不是单相思,是由一而二、二而一的分合与深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也是神来之笔,“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读来朗朗上口,韵律生动。
其实这两句是李清照偷学了范仲淹的《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可李清照到底不是一般凡人,她把范老的词一番成功点化改良,创出新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把当代大文豪苏东坡老师请来点评,他会如是说:李句虽然出自范句,但范句平铺直叙,李句经过加工则别出巧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李句胜出。
范老如泉下有知也不得不服啊。
这首词一出李清照瞬间成了网红,人们争相仿照她的句式,学习她特有的“易安体”,但再无后人能超越她的高度。
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高宗带着他刚建的南宋王朝仓惶逃走。老百姓一夜之间流离失所,平静安定的生活被摧毁。
赵明诚当时任建康(南京)知府,一天夜里,敌兵攻至城下,城中爆发叛乱,夫君赵明诚没有奋起反抗,而是临阵脱逃。
李清照南下路过乌江,船停靠在当年项羽不肯过江,引颈自刎以谢江东父老处,不由感慨万千,想起南宋王朝的不思进取,苟且偷生,自己夫君在国难当头的懦弱,遂吟咏出掷地有声的千古名作《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诗连用了三个典故“人杰”“鬼雄”“项羽”。李清照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鞭挞当权者的丧权辱国。借古讽今,正气凛然,诉说心中的价值取向: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死得光彩,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她深爱她的丈夫,但也没有忘记亡国之痛。她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
这样一首词巾帼不让须眉,让男人也为之汗颜。我仿佛看见李清照在乌江之旁,神情忧患沉痛地唱着她的绝句,穿过时空的长河,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她的精神境界是那样的令人震撼,她的爱国热情是那样的让人动容。
李清照的词早期清丽、细腻、精巧,多描写闺中及思念之情,后期则多为感怀悲叹身世家国之作,被人称为一代婉约派词人。
在她的夫君赵明诚病死后,为了保护几车的文物字画不被丢失,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她丝毫没有怨言和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是国宝,这是她和赵明诚最最钟爱的东西。
晚年的李清照生活清贫,孤苦无依,但她从未消沉,在贫病交替中继续校勘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并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为后人能看到完整的《金石录》费尽了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清照既有女性的千千柔情和才情,又有男人的抱负与坚强,不愧为真正的女中豪杰。她的光芒令其它星光黯然失色,在历史的长空中令后人永世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