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文学创作
    李清照的一生太多的悲剧,但不论经历什么,都改变不了她对生活对生命对文学的一片痴心。


  • image.png


  • 南宋文人周煇在笔记中写道:“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一位女子,大雪天外出散步,循城远眺,这是多么不同寻常!而她这么做是为了酝酿灵感,更暗示了她对诗词的痴心。现存李清照诗歌有一句,写的是她如何写诗的:“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用盘旋的夜鹊,比喻其涌动不安的诗思以及她对措辞的苛求。
    南渡之前,她善于写春闺情怀,一寸柔肠,万般情思,诉说起来,婉转动人,哀愁幽怨。通过这些诗词,人们印象中的李清照,就是一个婉约柔弱的女子。其实,李清照骨子里却是个女汉子!


  • image.png


  • 父亲李格非赋诗侑酒,李清照也喜欢斗酒诗百篇。有谁会想到,一个闺房女子会在黄昏时分像陶渊明一样“东篱把酒”?酒能乱性,饮酒在古代女子中尤其是理学盛行的宋代已是放纵之举,而李清照却大胆为之。从李清照的作品看,她似乎是个每食必有酒的老饮客,且常喝醉。李清照现存之词,据王仲闻《李清照词校注》,尚有43首,其中竟有23首写到酒(或醉、尊),占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在男作家中都是少见的。
    她不仅在家饮,也去郊外饮(《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酒可以用来解愁(《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可以用来送客(《蝶恋花》“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可以用来消除寂寞(《忆秦蛾》“断乡残酒情怀恶……又还寂寞”);她经常醉,还曾喝得发病(《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如此贪杯,在当时女子中已非同寻常,而李清照却豪不隐讳。这种生活境界,行为风度和创作审美观,正是男性文人风雅,风流生活的移植,女词人具有和男人一样的豪爽之气。


  •     除了流传于世的75首左右易安词(有真有假),李清照还有一篇重要作品,反映了她争取世人认可的努力,面对众人非议与成见的勇气,这篇作品就是《词论》。文章谈论了她对词这种文体的看法、简明的词史发展脉络以及她对北宋重要词家的逐一批评。此文一直以来被简单理解成一介女流对男性词作家指手画脚的狂妄言论,但其实透露出李清照的自信,她对词体风格的独到见解,是一位颇有抱负的女词人,在面对质疑时展开的深入思索。


  •     在那个女性地位低下,女人不能弄文的年代,她不仅敢写,更敢写批评的文字,她认为“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但“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晏殊、欧阳修、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王安石、曾巩“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晏几道、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     身为晚辈的李清照,对前辈的批评一针见血,不留余地。这其中自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胆和对才华的自信,但更多地,还是体现了李清照的独立思考。她在《词论》中提出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的独立思考自然也是她独立人格的体现。
    身为才女,她前所未有地挑战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学秩序。身为词人,她公开闯入了男性主导的文学领域。是中国女文人之第一人!李清照度过了七十余年波折的人生,用她的智慧与才华,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财富,而她的人格精神也如她的才华一样,光耀千古,即使是对于当今时代女性的人生选择,也不无启示与借鉴的意义。


  •     我们无需夸大她的痛苦、坚贞、勇敢、爱国或其他德行,但我们为她有勇气且坦率地写下身边的或自己的故事,并将自己的思绪与情感熔铸进诗词,直接或曲折地传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