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忆溪亭日暮,轻舟争渡,争渡。犹记夜来风骤,应是绿肥红瘦。少时,沉醉不知归路。待到梧桐锁秋清,深院深深深几许,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知是几更天,一地黄花落?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千古第一才女。
01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作一首《丑奴儿近》:“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他题记:“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在《行香子·草际鸣蛩》中,李易安有“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的句子,三个“霎儿”连用,逐层递进,独具匠心,招人喜爱。辛弃疾巧妙化用作“骤雨一霎儿价”,这灵感源自易安居士词阙,同样也蕴藉深厚。辛词中,还刻意运用了“怎生”、“只消”等易安经典用词,在意境和语气上也努力接近易安词。
侯寅的《眼儿媚》也题记:“效易安体”。足以说明,在南宋时期,独树一帜的“易安体”就已经广受推崇。
所谓“易安体”,就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与众不同的作词风格。若追溯到沈谦《填词杂说》中提到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便不难理解“易安体”早在宋代就贴上了“专利”标签,其才情堪可比肩李后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慵懒问声,从杳渺的时空中飘来:少女从雨停风落的清晨醒来,仍些许醉意,却不忘一件事,赶紧差了丫头去院落瞅瞅那海棠,一夜的风吹雨打,它们还好吗?丫头回禀,都好,都好呢,一切如昨。却不料少女反问打趣儿道,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我看是叶儿壮硕了,花儿凋落了不少吧。
丫头的“看者无心”与少女的“惦念有意”巧妙地流动于字里行间中,眼见者恍惚,耳听着心明,展现了少女入微的观察力和准确的预见性,足见其聪慧和狡黠,心思玲珑,眸眼剔透,具有超强的分辨能力。这寥寥三十余字,走笔逶迤翻转,对话智慧俏皮,一问一答间,情趣盎然,少年李清照的文采毕现。
少年李清照所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一经传出,便轰动京城,竞相传颂。怎样的背景,让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填得如此一手好词呢?这不得不提及李清照的门庭和父母了。
02
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学问才情自是不同凡响。
而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乃状元王拱宸,《宋史》上记说她“善属文”。在历史烟云中,有多少女子名字能载于正史中,而这些女子中,又有多少是“能文”呢,大浪淘沙后,所剩“珠玉”,只能以“颗”计算,少之又少。这样看来,这位王氏在当时必是文采远播,众人周知,《宋史》中才有了对她“善属文”的“褒奖”。
不难看出,李清照从小陶冶在书香墨韵中,父亲文学家,母亲女才子,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刻的耳濡目染,自然地启发着她的文学才华,激发着她的创作欲望,信手拈来的一字一句,实则是潜移默化中的日积月累。
优越的生活环境,给了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童年,深厚的文化氛围,给了李清照学习发展的空间,开明的家庭教育,给了李清照自由创作的源地,这便是少年李清照能“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能“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缘故吧?
李清照能在小小年纪就“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俨然一个小酒鬼,像是见酒起意,喝酒必醉,作为闺阁中的女子,这样成何体统,没人管教、约束她吗?
而更为大胆的是,她能“见客人来”,却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一回眸地“和羞走”,似是恋爱中的人儿,见情郎来,眼眉儿似蹙非蹙抬起,想走却欲留的作态,惹人遐思,令人难免浮想联翩,这人是不是她的情郎呢?
这人或许就是赵明诚,李清照后来的丈夫。只是,当时的他们还只能眉目传情,犹抱琵琶半遮面, 彼此想念思挂记于心中。试想,诗中描摹的来人,如果不是李家熟悉的朋友,怎可能会出现在内院中呢?而李清照见此人,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除了爱慕之人,他人能引起她的心神荡漾?显然,李清照与这人不止一次相见,这种偶然相逢也许是刻意而为之也说不定。只是苦了李清照,大清早在露气寒重中蹴秋千等待心上人到来。
赵明诚生于官宦之家,父亲赵挺之为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与李清照父亲李格非同朝为官,两家皆为世家,且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少年赵明诚一直在太学读书,而太学生员,日后朝廷大都会委以重任,李家能看中赵明诚作女婿,且不说门楣,单看个人条件也是门当户对的。不过,少女李清照才情也不输赵明诚,虽说女子不能为官做事,但是就李清照名满京都的诗作,想来赵明诚也是心知肚明的,赵家和李家联姻,郎才女貌,此乃天作姻缘,佳偶天成。
在顺风顺水的安稳日子里,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沉醉于金石研究,歌咏诗词,陶醉书画,小夫妻俩“赌书消得泼茶香”,真是人间惬意,美哉,快哉!他们寻宝觅珍,四处搜集精品、绝品,整理、归类、研究,在他们手中,这些物品焕发了生命力,一部《金石录》,留下了它们曾经的过往。
03
世事多变,李赵两家相继遭遇政变的打击。政治斗争失败的厄运,让赵明诚和李清照不得不隐居于青州,这里山清水秀,褪去贵族身份的他们,在宁静中更是找到了做学问和研究金石的乐趣,夫妻二人感情如胶似漆,更加融洽。一次,外出的赵明诚收到妻子李清照寄去的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示自己佳节孤寂、思念之情,赵明诚对这首词赞不绝口,来了上进心,欲超越之。
于是,他废寝忘食三天作了五十首,将妻子这首也混迹其中,请他的好友陆德夫评鉴。待陆德夫品味后,赵明诚急问其作品如何,陆德夫道:“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再问:“哪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俯首佩服,妻子的才学确是非同一般。
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遭遇城中叛乱,作为知府的他不但不组织武装打击,反而舍下百姓,自顾逃命而去。李清照得知后,大为震惊,曾经自己心爱敬爱的丈夫,却在关键时候做出背信弃义之事,这件事在她心里蒙上了阴影。赵明诚被朝廷撤职必然,随后,他带着李清照顺江而上,行至乌江渡口,李清照激昂澎湃地写下来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丈夫弃城的事情,她还放不下,一直耿耿于怀。赵明诚看完这首诗后,更是面有愧色,心情难以平静,郁郁寡欢中,抛下了心爱的妻子,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此,失去丈夫的李清照亦如缈缈浮萍,受尽凄寒和困苦。他们一生蓄攒的金石、字画等古董,在战乱纷飞中不断遗失。
04
步入中年的李清照,在孤寂、落寞中,接受了一位叫张汝舟的男人的求爱,他们结合了。原以为,还能再有爱情,没有爱情至少也有依靠吧。却不曾想,这位曾经温文尔雅的男子,在婚后却一改当初的温柔与体贴,在向李清照索要古董未果后,一下子露出了原来的嘴脸,对李清照拳脚相加。这样的屈辱李清照怎能受得了,于是,她在明知道揭发了张汝舟考试作弊的事情后,自己因为解除夫妻关系也要坐牢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最终将张汝舟送进了牢笼,发配柳州。李清照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牢里呆了九天便被释放了。
心灰意冷的李清照静下心来,开始继续丈夫赵明诚未完成的心愿,整理、补写《金石录》,最终完成了这部极具学术价值的巨著。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因为“清清冷冷,凄凄惨惨戚戚”的悲苦环境,反而迎来出了一个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只是,她的文字中,不再是明丽、轻快、活泼和淘气,取而代之的是“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的凄婉、清苦和索离。
李清照一生所作《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将其作品收录在《漱玉词》辑本里。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俱往矣,听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时空中缓缓而来.
有人仰望,有人叹息,有人凝眸,惟有“争渡,争渡”的韵律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