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74642.jpg


李清照画像(来自网络)


71274643.jpg

如此大的墓志铭,泉州少见

本报记者 郑慧雅 黄启鹏 实习生 张子昊 文/图

本报讯 (原文刊登于2012年7月25日—编者注)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小姑,曾经落难到了泉州?

在泉州海交馆陈列的一众石碑中,一块高1.93米、厚达40厘米的黑褐色石碑能还原这一历史。石碑边缘已经磨损,但仍较其他的石碑更显眼,碑面上只看得清“墓志铭”三个字,下面几十行小字已模糊难认。

墓志铭的主人赵氏,是宰相之后,抗金名士傅察之妻,女词人李清照的小姑。

昨日,记者随考古工作者刘志成探访这块墓志铭背后的故事。

宰相幼女 葬于紫帽

墓志铭,是20多年前一支部队发现的。

当时,在紫帽山一带的军人无意中发现墓志铭,送到泉州海交馆。上面文字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铭。经测量,墓志铭残高1.93米,残宽0.9米,最厚达0.4米。“可以说是泉州的墓志铭王。”泉州海交馆退休的刘志成说。

泉州海交馆前馆长王连茂介绍,这块墓志铭是否泉州最大的尚不能肯定,但是海交馆收藏最大的一块。“西安碑林有这么大的,泉州少见。”王连茂说,一般来说,大的墓志铭是立在地面上的。

有意思的是,这位赵氏太夫人的墓志铭,其墓中还有一块小的:长1米,宽0.7米,厚0.04米。

1968年,葬于泉州紫帽山北麓灵应寺岩下的赵氏太夫人坟墓被毁,内有墓志碑石露出墓外,也转存于泉州海交馆。

丈夫傅察被金人害

两块墓志铭,记录了赵氏太夫人的生平。

“先太夫人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幼女。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先君年三十七……自中原南度,转徙领表,极其险阻艰难,晚乃寓居于泉州。”

可推测,赵氏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父亲为爱国名士赵挺之,丈夫傅察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员外郎。

宋徽宗宣和七年,傅察担任金国贺正旦使(恭贺新春)时,途遇金国二太子斡离不,斡离不强令傅察下跪行礼,傅察则坚决不肯,二太子大怒,拿起随从手上大斧猛击傅察胸口,傅察吐血而亡。

丈夫死后,赵氏“哀毁过礼,守节自誓”,后躲避战乱,带三子二女南下泉州,入籍晋江(今鲤城),享年81岁。

三个儿子 读书为国

战乱时的贵族,家庭也陷入贫困,但仍不忘忧国。

据考证,墓志铭出自于其子傅自得。据泉州文史学家廖渊泉、傅算宝研究,当赵氏的孩子小时,她便教育他们要继承父亲的爱国精神,为国读书。

“贫甚,不能办膏油”,赵氏就“燃松(香)以为明,课使读书”。傅自得兄弟出仕后会客,“太夫人常常立屏间,听其议论,观其容止”,教育儿子善交好人。

赵氏三个儿子傅自强、傅自得、傅自修皆有成就。长子傅自强封右朝请大夫,“尝守延平郡,以岂弟(恺悌)廉平称”,三子傅自修进士出身,封右朝散大夫,“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

嫂李清照 或曾来泉?

值得一提的,还有她的嫂子,正是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赵氏的哥哥,是爱国名士赵明诚,嫂子则是李清照。刘志成还说,曾有学者称李清照可能来泉投靠过小姑赵氏,但至今无确凿证据。

“南宋时期,中原战乱,泉州为世界大港,不少皇族南迁”,刘志成说,泉州还为此设置了南外宗正司,用来管理皇族,而赵太夫人的二哥赵思诚(也是赵明诚的二哥)就曾在泉州做父母官。

清乾隆版《泉州府志》载,赵思诚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任泉州太守。

刘志成说,赵思诚后来还去了江西九江做官,但最后是回到泉州居住的,可能因此,赵氏来泉并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