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32年,49岁的李清照被30岁的张汝舟“骗婚”。不久,张汝州发现无利可图后便原形毕露,对李清照动辄打骂。宋代律法规定:妻告夫,须刑罚两年。为了自由,李清照冒着坐牢的风险,也要与二婚丈夫离婚。
宋徽宗靖国元年(1101年)冬,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俪。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其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两度任宰相。更般配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才气逼人,而且,有共同的爱好。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另一种说法是山东章丘县,六岁时随父亲进京。她的文学修养算是家族遗传,外祖父王拱辰19岁便以第一名得中进士,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曾在翰林院15年;其父李格非是著名的散文家,位列苏门(苏轼)“后四学士”之一。
李清照很早就显露了非凡的文学造诣。当她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时,就已经能诵读上百首古诗;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一个初夏露浓压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来到后花园荡秋千。当她玩耍过后,正欲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有人影影绰绰走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于是慌忙回避。慌乱中,她顾不得穿鞋袜,头上的金钗落地。回到自己的屋中,她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寥寥数行,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便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这首词应该是李清照的处女作。从一开始,她的起点就如此雄奇瑰丽。
李清照的文学地位就不用多介绍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能够与一流男性诗人并驾齐驱的,李清照毫无争议地占据一席。她身有一种动荡不安的“倜傥丈夫气”,或许正是这股气质让她的诗词在婉约中充满生机。
赵明诚的祖籍也是山东(今山东诸城),比李清照大三岁,是名动一时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进了当时最高学府太学。20岁时,他开始潜心搜集研究金石书画,是北宋时期有名的金石学家,博览群书,诗词曲赋也不在话下。他的父亲赵挺之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李赵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有着说不尽的喜悦。在那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幸运的。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才子多如恒河之沙,才女则屈指可数,他们刚好能够匹配就更是罕见。
婚姻只靠“郎情妾意”这种感性的东西是无法长久的。要想加强感情的持续性,就必须加人理性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志趣相合。这一点,李清照做得非常聪明。
赵明诚是个当之无愧的金石学家,李清照在嫁给赵明诚之后,主动向赵明诚学习,很快也成为一位杰出的金石学家。李清照作为杰出的文学家,其文学功底自然是非常深厚的。
但文学创作与金石学也就是现在的文物艺术科学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儿。我们不知道她有没有刻意地去迎合丈夫的这个爱好,但我们知道她在嫁给赵明诚后,很快地将志趣爱好与丈夫协调一致起来,从而营造出真正志同道合的二人世界。这无疑为二人幸福的婚姻生活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婚后,他们经常一起去旧市场上淘古玩字画。当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收入非常有限,两人为了买回心仪的藏品,到了典当衣服的地步。细心的赵明诚在买完字画之后经常买些新鲜的瓜果,然后小夫妻俩经常通宵达旦地温酒赏画。
李清照是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时常为他们的生活制造些许趣味。
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时,每月只有月中、月末才能回来。夫妻二人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却只能半月一次地相逢。
这一年上元佳节,正好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回到家中,不见妻子来迎,正在纳闷,忽然丫环来报,说有一位太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赵明诚连说有请。只见来人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赵明诚连忙起身,询问尊姓大名。
那书生潇洒地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这才看清原来这位“同窗”正是自己的新婚妻子,不觉哈哈大笑。
做了小妇人的李清照对这桩婚姻非常满意,她把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居”。在词中,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赵明诚对李清照也是欣赏有加,他为李清照画像并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情趣相投以及安逸的生活让二人婚后感情融洽,其乐融融。
李清照主动靠拢赵明诚,而赵明诚对李清照也是关爱有加,不仅表现在生活上,在许多事情上他都能很体谅李清照。
李格非和赵挺之同朝为官,难免发生政见上的分歧。当年宋徽宗起用蔡京以后,新党执政,开始对旧党进行清算。以苏东坡为首的元祐党人是清算的对象,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号称“苏门六学士”之一,毫无疑问在清算之列。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新党的重要成员,当时任副宰相。也就是说,李格非受到政治清算,而清算他的正是他的亲家赵挺之。
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大胆地给公公上书,以“何况人间父子情”为由请求赵挺之对李格非施以援手,但赵挺之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什么也没有做。
李清照很怨懑,就写诗嘲讽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意思是说你权倾天下,却让亲人心冷如此。对于李清照的表现,赵挺之采取了沉默的姿态。事实上他自己也身处政治漩涡中,蔡京收拾了旧党之后,就开始转头对付他了,没过多久,赵家也遭了难。
在朝廷对元祐党人进行清算时,赵明诚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关系故意疏远旧党,而是一如往常地买苏东坡等人的字画,照样收藏元祐党人的文物,照样和元祐党人的后代李清照一起欣赏。
要知道,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都是犯法的。由此可见,赵明诚对李清照的爱是无条件的,这种爱深人李清照的灵魂和身体之中,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
二人在京城度过了七年浪漫而又高雅的快乐时光,期间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当上了鸿胪少卿。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幸福的生活总是很短暂。大观元年(1107年),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还被追夺赠官。赵明诚和李清照受到株连,两人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青州的日子是清苦的,两人只能靠积蓄生活。赋闲在家,赵明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整理、研究金石刻上,他决心编写一本金石学专著一《金石录》。
为了充实收藏,他到处寻“宝”。拮据的经济,让两人的生活水平降到极低:餐桌上从不摆两个荤菜,身上从不添第二套绸衣,至于金银首饰之类,早已集中起来充作《金石录》的经费。
生活虽然清苦,但夫妻二人却获得了意外的乐趣。两人常常一起校勘书籍,一起品评书画,一起整集签题。闲时,两人还会玩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先喝茶,赢的人往往乐得人仰茶翻。李清照记忆力超群,往往是赢家。这段生活被后人总结成一个成语一“泼茶赌酒”。
李清照喜欢这样的生活,夫唱妇随,粗茶淡饭,就像世外桃源。可是,对于赵明诚来说,恬淡的夫妻之乐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更看重的是金石。为了收集金石刻,充实资料,他经常外出,有时候一走就是几个月。
赵明诚这样一直远行在外,留给李清照的是难挨的寂寞。每当丈夫要收拾行装出门时,她便六神无主了。在孤独寂寞的日子里,她以写词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在爱情的感召下,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人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
有一次,赵明诚又要外出了。李清照问:会去多久?赵明诚上路心切,急惶惶地答:短则数周,长则数月,最迟重阳也该回来了吧!
送别了丈夫,李清照去市场上买回一批花苗种在自家小院里。她种的是黄菊,因为黄菊在秋季开放。她作了最坏的打算,丈夫最晚在重阳回来,那么,他回家门时正好赶上欣赏这黄菊了。
就这样,从春到秋,黄菊由小苗最后开出肥硕的花朵。在盼着丈夫归来的日子里,李清照几乎每天都要作词写诗,诗词中揉进了相思和期盼。重阳节到了,赵明诚没有回来,却等来了为丈夫取秋衣的书童。
李清照问:他们住哪儿?还得多长时间回来?小书僮摸摸脑袋说:住在哪儿倒是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却不知道,看他们好像乐不思蜀呢!
李清照的心顿时凉了下来,她让小书僮等她去整理衣服,便回了房里。看着早已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房间,触摸着那凉凉的瓷枕时,她像掉了魂似的走到窗前,望着小院里盛开的黄菊,拿起纸笔,写下了一首新词《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罢,李清照将诗笺放进赵明诚秋衣的口袋里,让小书僮将这封信连同衣服一起交给赵明诚。
赵明诚看到诗后,反复诵读,叹赏不已,发誓要写一首词超过妻子。他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三昼夜,填词50首,把这首词混杂其中,请好友陆德夫等人品评。
朋友反复吟咏,最后一致认为这51 首词中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赶忙问哪三句,陆德夫慢悠悠地说:“是这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啊”了一声,坐回凳子上:三天白饿了!
两人在青州过了13年隐居生活,赵明诚时时外出,离愁、闺情成了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的主旋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篇篇都是佳作。此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清照便以她惊世的才华和独具一格的作品享誉文坛,她的词作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李清照独自留在青州。在李赵二人的感情生活中,赵明诚更多的时候是在接受,不对等的感情付出让赵明诚对李清照的在乎度要低得多。
所以,赵明诚到了莱州后,李清照日日相思苦,赵明诚却开始蓄姬纳妾。虽说宋代世风如此,然而,赵明诚就算是逢场作戏,毕竟已经下水。李清照感到丈夫离她越来越远,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这一段心情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表露无遗: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一出,赞誉纷纷,被称为“压倒须眉”之作。词中的“念武陵人远,烟锁情楼”,引用的是两个有趣的典故:采药的武陵人巧遇仙女,乐而忘返。这是指外遇秦穆公将女儿许配给会吹箫的萧史,让他们乘着凤凰归去。这是说私奔。
神仙美眷也出现了裂痕,才女李清照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感情危机。“故人心尚在,故心人不见。”好在,赵明诚只是短暂的感情危机,最终还是回到了志同道合的妻子身边。宣和三年秋,赵明诚将李清照接到身边。后来,赵明诚又出任淄州知州,李清照跟随。两人延续着青州时的相濡以沫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在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灭辽后,大举侵宋。建炎元年(1127年),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在长江以南建立了南宋朝廷,赵明诚出任江守知府。两年后,赵明诚被罢官,夫妻两人乘船到洪州暂住。途经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乌江时,李清照写下了名篇《思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在同一年,赵明诚再次出仕,任湖州知州。宋高宗赵构在建康(今南京)下诏召赵明诚前去领旨奏事。由于时间紧迫,不允许他们带着那么多的金石书画同时前去建康,只好决定赵明诚先到建康赴诏,然后再回来接李清照。
离别的日子是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李清照望着渐渐远去的明诚,不禁泪流满面,心如刀绞,一种不祥的预感像乌云一样笼罩着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诚卧病不起的消息,当天就出发,日夜兼程赶到建康,与丈夫见了最后一面。
他们夫妇诀别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有十分生动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从此,李清照开始独自承受国破、家败、夫亡的剧痛。与此同时,她也不得不加人到逃亡的人流中。
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尝遍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词中写道:“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但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在她49岁那年,病倒在临安,终日高烧不退,常常处于昏迷状态。结果被时任右承奉郎的张汝舟乘虚而人,将李清照娶回家中。
张汝舟此人是个七品小官,善于溜须拍马。当时李清照已近五十,以张汝舟的人品为什么会看中李清照呢?关键在于李清照手上的珍品。
赵明诚死后,南宋小朝廷四处逃窜,李清照也开始了逃亡生活。她逃亡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保存文物,二是洗刷赵明诚的冤屈。
李清照夫妇是宋代最伟大的文物收藏家,他们几十年节衣缩食所收集的文物有几间大屋子。赵明诚临死时什么话都没留下,就是交代李清照看管好这些文物。这是赵明诚最后的遗言,李清照拼死也要维护。
然而,对于一个弱质女子来说,要保护如此数量众多的文物岂是易事?金兵南下之时,李清照护送文物南下到江宁途中,一半文物没于战火。
金兵攻占南京前,李清照情急之下把剩下的大部分文物送往洪州的妹夫处保管。她妹夫任兵部侍郎,本来有能力保管这些文物,可是,金兵分兵两路南下,一路经过洪州,结果这部分文物焚于战火。
此时,李清照手中的文物已经损失大半,但是留下的都是精品。为了保护仅剩的这批文物,她做了一个大胆也是无奈的决定:把这些文物捐给朝廷。
南宋小朝廷当时虽然也在四处流亡,但毕竟有专门的部门管理文物,比起个人来说应该是个比较安全的归宿。另外,李清照还要通过献宝来洗冤明志。
赵明诚病重时,有人曾经拿一个玉如意请他们夫妻鉴定,后来此人把那个玉如意献给了金人,于是谣言四起,说赵明诚向金人进献了一个玉如意。这就是通敌卖国,在当时同仇敌忾的情况下,这个罪名非同小可。
为了表示清白,李清照决定把剩下的文物都进献给朝廷。她带着这些珍贵的文物,一路追随宋高宗逃亡的路线。这一追就追了五年,从陆路到水路,再从水路入山路,整个过程艰辛备至。
最后,她好不容易追上了,把大部分珍贵文物献了上去,哪知道又发生兵变,看管文物的李姓将军把这些文物席卷一空,逃得不知所终。
李清照真是欲哭无泪,不仅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丧失殆尽,而且她心爱的丈夫的唯一遗命也眼看没法实现了。内忧外患之下,李清照病倒了,住在弟弟家中。就在这个时候,能说会道的张汝舟出现了。
吸引张汝舟的不是这个快五十岁的旷世才女,而是她的珍品。李清照在向朝廷进献文物时,还是留了个心眼,将一些珍贵且容易保存的字画真迹留了下来。
那个姓李的将军为了李清照的文物而趁兵变席卷文物逃亡,这个张汝舟为了李清照的文物决定将她娶回家中。
关于李清照再嫁这段,一直存在争论。
一是有无之争,关于这点基本可以证明,李清照确实再嫁了。
二是自愿与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次婚姻完全是在李清照长期昏迷不醒的情况下,李清照的弟弟在张汝舟的欺骗之下完成的,李清照本人毫无所知。等李清照身体逐渐康复后,她了解到骗婚的真相,一纸诉状递到公堂,并最终胜诉,离开了那个猥琐的男人。
事后,李清照给当时任翰林学士的綦崇礼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外,还阐明了这次被“强以同归”骗婚事件的真相。
尽管有此信可以证明李清照是被骗婚而非改嫁,但李清照自愿改嫁之说仍一直是主流。
事实上,即使李清照真的主动再嫁,也不是人格上的污点,而是对爱情的再次升华。试想,当进献给朝廷的文物也遭了劫难之后,李清照对手中剩下的这点精品必然放心不下。
在当时,一个孤身的女子连自保都难,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这批文物?当时的李清照身患重病,寄住在弟弟家,可弟弟也有家人,她不可能永远跟着弟弟。
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汝舟出现了,他用甜言蜜语为李清照提供了一种现实的选择:一是有了生活的依靠,二是这些文物也可以长久地、安全地放在身边。基于这两个关键点,李清照决定再嫁顺理成章。假如她是骗婚,或许她弟弟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婚后,张汝舟发现如意算盘打错了,李清照发现了他的真实目的,并不肯将剩下的文物交给他。于是张汝舟原形毕露,胁迫李清照交出文物不成功后,对李清照拳打脚踢,施以家庭暴力。
在那个封建时代里,其他女人可能只得认命。可李清照不然,她毅然决然地要跟张汝舟离婚。张汝舟冷处理,不理她,李清照就把他告上了衙门。
因为李清照揭发了张汝舟骗官的事实,张汝舟最终被除去官职,发配外地,按宋朝的法律,这样李清照就可以与张汝舟解除婚姻关系了。
但按照宋朝的法律,“讼夫”也是要判刑的,所以,李清照虽然逃离了张汝舟的魔爪,但也因犯了“讼夫”之条被投入大狱。
幸好她弟弟极力营救,李清照在人狱后九天就被放了出来。算起来,李清照与张汝舟的这段婚姻只有三个月。
女人再婚,而后通过法律的手段离婚,这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举动。李清照敢于这样做,一是因为她有不凡的人格,另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就是为了保护她和丈夫付出一生心血收集起来的文物。
而文物之所以在她心中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文物本身是无价之宝,毁于战火或是落人坏人之手都是一场浩劫。
另一方面,这些文物是她和赵明诚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们幸福爱情的见证,她不能容忍它们所托非人。而这正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让人羡慕的地方了:情意相投而且志趣相合。
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心境为之一变,追忆往事、怀念故都、感念身世以及家国之恨成了她后期词作的主旋律。至此,李清照的词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词人争相效仿。
李清照此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整理、完善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录》遗稿。几年后,全稿竣工,全文都是用工楷誊写在细宣纸上。完稿时正是八月。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李清照在素绢封面上恭楷写下:“《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
在一个深秋的黄昏,她独自漫步在落叶黄花之中,无边的寂寞阵阵袭来。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终于凝聚成浓缩了她半生痛楚的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是几年过去了,再过一天就是上元佳节,隔壁邻家的院子里传来阵阵笛声,间或传来江南水乡的莲歌渔唱。城中远处,隐隐传来鞭炮的噼啪声和孩子的欢笑声。李清照掀帘走进屋内,只见条几上的古瓶里斜插着几枝梅花,地上的火盆里炭火正旺。
李清照忽然想到三十几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红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三十多年前,京城火树银花、人涌如潮的元宵之夜,青春年少的她也曾换了男装和丈夫一道去观灯夜游。
想着想着,她不觉想得呆了。夜已深沉,李清照独坐屋中,抚今追昔,不禁黯然神伤,反复沉思吟咏,写出《永遇乐元宵》,词中写道: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在历尽悲欢荣辱之后,悄然辞世。
关于爱情,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帝造人时将人一劈两半,然后扔进人群,所以,人之生命的意义就是去寻找另一半。李清照和赵明诚应该是幸运地找到了另一半。
罗大佑有一首名曲《爱人同志》,歌中唱道“在这批判斗争的世界里”,“我的灵魂进入了你的身体”。赵明诚的爱一定进入了李清照的灵魂与身体里。所以李清照在她后来的作品里,一遍遍地回忆和赵明诚一起饮酒赌茶,一起猜字读书,一起逛街购物,一起踏雪寻梅的种种过往。直至客死他乡,李清照对爱人的追忆始终没有消退。
李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但在相聚的时间里,他们的爱情是满的。而这一切并非完全是上天眷顾,更多得益于他们的智慧。
有人以赵明诚蓄姬纳妾来证明他们的爱情并不完美,其实李清照也一样,前半生太过顺利,出嫁前有父亲保护,出嫁后有丈夫赵明诚呵护,对于人心险恶没有太多认识,经不住张汝舟的甜言蜜语,想着有个依靠,就匆匆的嫁给张汝舟。不仅被骗财骗色,还50岁被逼离婚。
世上没有无瑕的美玉,也同样不存在没有瑕疵的爱情。相反,些许的缺憾反而能营造出别样的美丽。大家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