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人皆以李清照为词人,其实是一个误解。

  • 李清照诗词确实做的很好。可是,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李清照,写两首好的诗词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呢,据说是宰相王拱宸之孙女,有这样的家庭背景,李清照自然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她读书识字,知书达理,在诗词的创作上更是成绩斐然,甚至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留下来的诗词不多,但每一篇都是精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李清照的文学水平评价都很高。可是,李清照真的愿意做一个词人吗?

  • image.png

  • 李清照,出生于公元1084年,籍贯山东济南。1102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同样是官宦子弟的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在朝廷为官,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赵明诚也写词,水平比不上早有名声的李清照。但这些似乎并不重要,因为赵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赵家是当时有名的金石世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古代的文化也很繁盛。在古代,人们常常在一些钟鼎器皿之上,刻上文字。有的不是文字,比如花纹,比如印章,比如图案。赵家搜罗了很多这样的钟鼎器皿,青铜器,陶器,还有古代的一些名人字画。按现在的说法,赵家就是一个收藏世家,专门收集老古董的。赵挺之收集了很多这样的老古董,他的儿子赵明诚继承了这样的爱好。并且,他们的媳妇李清照也有这样的爱好。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将收集老古董的这个爱好发扬光大。我说李清照是一个收藏家,是不是也有道理?

  • 但李清照和赵明诚在收藏这条道路上,似乎走得更远。他们不仅收藏了很多古董,而且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他们将自己考证研究的结果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有名的《金石录》。这部书共三十卷,先由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李清照完成。纵观历史记载,李清照似乎在写词上没有花费多少精力,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收集这些老古董,研究著述上面了。说李清照是一个考古专家,并不过分吧。

  • 李清照真是生不逢时,历史上的宋王朝实在是太软弱了。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软弱,和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是那么的不相称!1127年金兵南侵,大宋王朝的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掳走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连皇帝都自身难保,普天下的老百姓哪里还有存身之处?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李清照赵明诚也不例外,从此开始了他们后半生的飘零生涯。

  • 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知己

  • 以皇帝赵构为首的南宋王朝,带着他的王公大臣们一路南逃。真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谁还顾得上那无处可逃的老百姓呢?中原大地,千里沃土,任凭金人烧杀抢劫。唉,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呀!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在南逃的队伍里。可是他们逃得太过艰难。李清照和赵明诚搜集了大量的金石古玩,他们想把这些东西全部带走。可是东西太多了,他们哪里能带走呢?于是他们一遍遍地挑选,筛检。把那些相对来说不太好的,不太珍贵的,无奈地丢弃,即便这样,剩下来的仍然有很多。他们把反复挑捡剩下的实在无法再丢弃的,装了整整15车,带着15车这样珍贵的金石器皿南行,路上之艰辛可想而知。此时的李清照还称得上一个词人吗?她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个逃难者。

  • 李清照对这些金石器皿的热爱远远大于她所作的几首词,你不这样认为吗?这可是花费了多年的精力与无数的财力收集而来的。她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这些东西。可是,宋皇帝连自己的江山都保不住了,哪里还能顾得上这些东西?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带着这些东西,一路追随皇帝的足迹,希望她的这些东西能有个好的归宿。但在江西南昌(当时称洪州)过江之时,她的收藏大部分遗失江中。1131年,李清照流落到浙江绍兴,住在当地的一个老百姓钟氏的家里,晚上遭遇盗贼,仅剩的一些书画典籍损失殆尽。李清照彻底绝望了,她和赵明成的半世收藏化为乌有。现在的李清照,拥有的只是深深的寂寞和孤独,所在这些,在《<金石录>后序》中多有表述。

  • 2

  • 李清照的寂寞不止于此。翻看各种资料,提起李清照和赵明诚,似乎就是模范夫妻的代表。琴瑟和鸣,音韵和谐,夫唱妇随。甚至还流传着夫妻作词唱和的典故。他们夫妻真的恩恩爱爱,永无嫌隙吗?非也!史载,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曾为之作祭文。祭文中说:“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叹杞妇之悲深。”“坚城自堕”说的正是赵明诚人生中不光彩的一页,同时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赵明诚的不满和悲苦的心情。这件事发生在1128年,赵明诚担任建康(今南京)知府,晚上城内发生动乱,惊慌失措的赵明诚竟然自己缒着一条绳子从城内逃出。1129年3月,赵明诚李清照一行从乌江经过,在楚霸王项羽自刎处,李清照慷慨而歌,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了对项羽为保英雄气节而慷慨赴死的敬仰之情,同船的赵明诚听了之后深感惭愧,无言以对。正是这年的8月,赵明诚病死建康。人们常常把赵明诚的死和李清照的这首诗联系起来。不管二者有没有关系,反正李清照和赵明诚确实有区别。李清照虽然身为女儿身,写下了许多哀婉缠绵的诗词。但她骨子里的硬气和豪气,通过这首诗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 image.png

  • 中国古代,也有女英雄。比如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花木兰父亲已经年迈,弟弟年龄尚小。自小跟随父亲习武的花木兰毅然代父从军,出征十二年,终于评定侵略,凯旋而回。可是李清照只是李清照,她不是花木兰。她的手腕太细,拿不起刀枪,只能拿起细细的毛笔。一腔愁肠,化作几首小词。纵然心有万千感慨,万种情怀,却也无可奈何。

  • 即便李清照身为男儿身,那又如何呢?生逢乱世,连皇帝都没有办法去收拾旧山河,何况他人!心有不甘的李清照,也只能借这首诗去一发感慨而已。李清照继续追随着皇帝的踪迹流浪。1129年9月,刘豫在金人的扶持下,建立伪齐政权。李清照忍不住作诗指斥: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稽中散,至死薄殷周。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李清照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吟弄风月的词人。她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风云,只是她无力去改变罢了。这不只是李清照自己的寂寞,忠于大宋的子民们,又有多少人深陷于寂寞之中,而无可奈何。

  • 3

  • 李清照后半生的苍凉和寂寞,和当时的政治、社会有关,也和她的个性有关。李清照的诗词大多委婉缠绵,但她骨子里的强硬却不时地表现出来。1131年,孤苦凄凉中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李清照本来想着找个依靠,没想到张汝舟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他和李清照结婚怀着一个目的,那就是想占有李清照收藏的金石器皿和文物。当他知道李清照所收藏的这些东西早已经散失殆尽,张汝舟恼羞成怒,对待李清照经常是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李清照到这时候才发现,原来的谦谦君子张汝舟是这样一个人,以前的一切都是伪装。张汝舟曾经向李清照炫耀,自己是靠作弊走上仕途的。伤心绝望的李清照向官府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按照宋代法律,妻告夫是要坐牢的,李清照至少要坐牢三年。李清照坐牢九天,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出狱了。可是获得了人身自由的李清照,身上的疤痕却难以去掉,李清照的人生又添上了凄凉的一笔。

  • image.png

  • 李清照的词不是写出来的,是生活逼出来的,是凄凉的遭遇逼出来的。因为发自肺腑,所以感人至深。李清照的晚年生活非常凄凉。她有一个姓孙的朋友,女儿才十岁,就已经聪慧异常。李清照非常喜欢她,说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全部教给他。没想到这个女孩儿说了那么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才藻非女子事也。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泼在李清照的头上,也像一声炸雷,惊醒了她。是呀,生逢乱世,作为女子,诗书读尽,满腹才华,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半生飘零,历波折无数,最后居无定所?前半生生活优裕,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哪里会想到自己的后半生就有这样的遭遇?李清照,你不该生在这个时代,你更不应该饱读诗书。读书多了愁就多了,恨就多了,遗憾就多了,不平就多了。1155年,71岁的李清照,在孤苦凄凉中离开了人世。

  • 李清照太清醒了,因为清醒,所以看得明白,所以就更加痛苦。千年之后再读李清照,我深深地理解了她的寂寞和孤独。她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她写出来的不是一个人的心事,是风雨飘摇中的大宋子民的心事!她不是一个女词人,她是旷古未有的奇女子!

  • 最能代表李清照的,还是她那一首《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李清照并不是一个致力于写词的人,她的那些哀婉动人的句子,只不过是自己真实的经历与体验。因为经历太过辛酸,所以她的诗句就感人至深。她并不想成为一个只懂吟弄风月的词人,可是,她的人生经历,她所生活的时代,成就了她这样一位寂寞千古的词人。

  • 谁懂你的寂寞,谁才是那个真正懂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