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是花中第一流

  • 桂花

  • 《鹧鸪天·桂花》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33.jpeg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梅花

  • 《清平乐·年年雪里》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以上是李清照的两首咏物词,一咏桂花,一咏梅花;一则显示了作者的高雅情趣,一则寄寓了词人的身世之感。

    李清照是爱花之人,桂花、菊花、梅花在她的笔下,各有风姿神韵。第一首写的就是桂花。

  • “暗淡轻黄体性柔”,桂花的颜色浅淡,如银桂之白,金桂之黄,丹桂之红。桂花之黄是暗淡的黄,并不明艳耀眼,而红亦是暗淡的,不是热烈的红。桂花生性素淡,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情疏迹远只香留”,它的香十分浓郁,沁人心脾,它秉性温雅柔和,有疏淡的情怀,虽多处深山之中,却能将浓郁的芳香飘向人间。

  • 这两句实际上描写的是桂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它的外表美得低调深沉,它的内心美得娴雅淑静。因此,李清照非常欣赏桂花,赞之为“花中第一流”。而那些以色取胜的群花,是入不了她的眼的。

  • 至此,李清照对桂花的赞赏还不算结束,她随即拈出梅、菊两种花,进一步反衬桂花的美。梅是李清照的酷爱,菊亦是她经常提及的花,但在桂花面前,“梅定妒,菊应羞”,梅花会生妒意,菊花会羞愧不如。可见,桂花是足以“冠中秋”的。可是,就是这样优秀的花儿,竟然不见于屈原的《离骚》。李清照不禁要为桂花打抱不平了,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无情思”。

  • 34.jpeg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卓尔不群的审美情趣。既然,连梅花、菊花都自叹不如,那么桂花应是李清照最爱的花了吧?其实不然。

  • 她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一词中称“此花不与群花比”,赞赏梅花孤高不俗的同时,还以梅自喻,表明自己志趣之高雅、悠娴。

  • 在《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词人通过刻画赏梅人的愁态,将梅与人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愁情。

  • 在《清平乐·年年雪里》这首赏梅词中,词人借每个时期赏梅心情的不同,暗写了自己人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早年的快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

  • 未命名_副本.jpg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早年时期,每年下雪的时候,她都会去踏雪寻梅,折来一枝梅花插在鬓间。那时的生活无忧无虑,她为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更为那幸福美满的生活所陶醉。当然,这醉也有可能是饮酒所致,李清照爱酒,在踏雪寻梅之际怎能少了美酒的陪伴。总之,“醉”字包含了作者早年的生活之美好幸福。

  •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中年时,经历了种种挫折,昔日的梅花依旧年年绽放,只是物是人非,再赏梅时却赢得满衣清泪。“插梅”与“挼梅”,前后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生活阶段的不同心情。“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如今,年华逝去,远离故土,漂泊天涯,更没有赏梅的心思了。况且“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急,恐怕梅花早已落尽,想赏梅也看不成了。“风势”,似乎是暗喻当时极不利的民族斗争形势。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她根本没有了赏梅的闲情逸致。

  • 可以看出,李清照对梅花的爱丝毫不减桂花,为什么她在咏桂花词中贬低梅花,甚至毫不留情地说“梅蕊重重何俗甚”呢?(《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 其实,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事物给予不同乃至相反的评价,是可以理解的。李清照早年生活无忧无虑,爱情和和美美,自然喜欢浪漫而又清雅的桂花;等到后来经历了离别之苦,加之婚姻上的一点变故,她越来越欣赏梅花坚贞高洁的品性;最后,夫妇天人相隔,国家支离破碎,梅花便成了一种情怀,成了词人寄托哀思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