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李清照词意图
古体诗词不仅有特定音律格式(通称格律),也有特定行文模式。前者表现诗词的音乐性,后者表现其意境和情感。本文及续文尝试以著名诗人及作品为例,探讨古诗词的行文模式。
我们常常在想:为何那些大诗人的佳作读来如此动人,甚至为之洒泪?其语言为何有如此表达力?有人说,这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有些东西果真如此。但世事总有迹可循,若能找到蛛丝马迹,毕竟不是坏事,多少可以从中了解我们的差距所在。还可以设想:假如电脑掌握了这些,加上远胜过人类的词语系统,是否也能做出让人动情的诗词来呢?天知道。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藤床纸帐朝眠起。(情景)
说不尽,无佳思。(心绪)
沈香断续玉炉寒,(情景)
伴我情怀如水。(心绪)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情景)
多少春情意。(心绪)
小风疏雨萧萧地。(情景)
又催下,千行泪。(心绪)
吹箫人去玉楼空,(情景)
肠断与谁同倚。(心绪)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心绪)
这首词是典型的交替句式:情景和心绪相互交替,很有规律。这让人想起陕北信天游,好像也是这种句式,只是多了些泥土味儿,而且比喻更加直白。情景和心绪交替,可以把背景与心境很好地融合,具有强烈感染力。这是李清照的常用手法,这首词不过更典型些。
李清照写景抒情并非随意。她喜欢由近及远,由生活场景扩展到悠远的想象空间。此处,她先写床帐,香炉,然后是笛声,风雨,最后是人去楼空。心绪也随之不断变化,把失去亲人后的心境一层层展示出来。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 (情景)
柔肠一寸愁千缕。 (心绪)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情景)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叙述)
人何处。 (叙述)
连天衰草, (情景)
望断归来路。 (叙述)
这首《点绛唇》与前面的《孤雁儿》用了相似的交替模式。不同点是:后面用叙述取代了直抒胸臆式的心绪展示。但这里并非那种平淡无味的叙述。像“倚遍栏干”,“望断归来路”,这其实是用动作间接表达心情,同样有感染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情景)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叙述)
云中谁寄锦书来, (叙述/想象)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
花自飘零水自流。(情景)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心绪)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心绪)
这首《一剪梅》也是同样的情景与心绪(叙述)交替模式。其特点是,“云中谁寄锦书来”这句属于浪漫的想象。鸿雁传书不过是民间传说,用在诗词中却显得很美,在古诗词中非常流行。想象是诗词的重要表达手段。李清照用得不多。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叙述)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绪)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叙述)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叙述)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景)
满地黄花堆积。(情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心绪)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心绪)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情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心绪)
李清照的词大都以情景开头,这首《声声慢》却以叙述开头,然后是连续的心绪和叙述句式。其中还多次使用重叠这种修辞手法。这是一种情感迸发式的开头,毫不掩饰地抒发凄楚心情。但其后又转入通常的交替模式,采用相对含蓄的表达。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个伤心女子的痛哭,然后是相对平和的抽泣。我想,这正是李清照要传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