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已经表现出卓绝的才华、不凡的见识,这样一位才情女子会有怎样的择偶标准?然而在那样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礼教社会,即使眼光出众,识人独到,也挣脱不了封建教条的层层束缚,对于婚姻大事,全然不由己。幸运的是,上天对李清照甚为眷顾,赐予了她一个高度契合的精神伴侣,一段为世人所称颂的幸福婚姻。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段美满姻缘呢?

  •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人,北宋的进士,写的一手好文章,为人刚直不阿,当过太学录、太学正、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也是出生名门,其父赵挺之是当朝礼部侍郎,从三品,为人精明能干,政绩突出。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是门当户对,皆是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双方父亲又是同朝为官,身份背景、家庭环境高度吻合。

  • image.png

  • 很多人都对这种门当户对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社会等级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也能激发伟大的爱情,但我们都无法否认,门当户对的前提下,产生爱情的可能性更大,且一旦产生,持久力也更强。“门当户对”不应该被曲解成只是对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一个考量,应该是婚姻双方在知识水平、思想境界以及审美趣味上的一个对等。李清照和赵明诚在这方面就表现出异常的契合。

  • 待字闺中的李清照以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京师,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广为流传,“绿肥红瘦”获得无数赞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怎么能不让士大夫们侧目?怎么能不引起尚未婚配的赵明诚的注意?才子好佳人,不管是哪个年代,尽皆如此。

  • 然而赵明诚也颇不简单。赵明诚虽出生于官宦之家,然全不沾豪门奢靡之风,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娇顽之性,品行端正,富有才华,且情趣高雅,热衷于收藏金石字画文物。当时的赵明诚又是太学生,政治前途远大,是闺门小姐们争相寻觅的才俊佳婿。

  • “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清丽娟秀的少女手托双腮,正自想着心思发着呆,突然噗嗤的笑声和脉脉含情的眼神,谁都能猜到她在想什么。少女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色调,娇嗔着写完书信,相约再次见面的时间。李清照的《浣溪沙》细致入微的将一个怀春少女沉浸在爱情里的甜蜜表现的生动真切,兴许这是她自己的写实,又或许这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期许。

  • 赵明诚不可能不倾慕李清照,李清照对赵明诚也似乎是动心的。才子佳人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初春时节,在集市花担上买了一束尚带露水、清香娇艳的鲜花,正自欣喜,突然想到,要是自己的夫婿觉得这花比人还漂亮可怎么办?不管怎样,偏得把花插在发髻上,让他比一比。《减字木兰花》所描绘的不就是李清照的新婚生活吗,李清照信心十足,能听到赵明诚这样的回答“花再好看,也不及夫人万分之一。”简单的一个日常将娇媚无比的新娘子对自己婚姻生活的满意,对自己如意郎君的亲爱尽展人前,毫不掩饰。

  • 李清照和赵明诚不仅琴瑟和谐,相知相惜,更是志趣相投,都十分热爱甚至是痴迷于金石字画文物的收藏工作。

  • image.png

  • 夫妇俩虽系“贵家子弟”,但由于双方父亲都是节俭之人,对其教育也是如此,李清照夫妇手头也不十分宽裕。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当几件衣物,拿着为数不多的钱,然后一起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字画、古贴,夫妇“相对展玩咀嚼”。遇到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两人爱不释手,只是囊中羞涩,硬是欣赏了两天,才物归原主。一次赵明诚出使在外,偶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手稿《棱严经》,欣喜若狂,只见他立刻上马,打道回府,沐浴斋戒,与李清照一同品鉴这难得的大家真迹。

  • 虽清贫,但安静和谐;虽痴迷狂热,但不忘与你共享。这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享誉当世、唯美淡雅的美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