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是今年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首歌也凭借动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传遍大江南北。其中一部分歌词出自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才女、一代词宗,后人把她和东汉女诗人蔡琰并列,李清照被誉为“有蔡琰之才”的宋代词人。很多读者只知道她的诗词写的很美,对她的生平经历并不了解。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本关于李清照生活经历及词作成就的一本书,叫《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本书作者江徐,自称80后少女,是十点读书和樊登读书会的签约作者,也是《读者》微信号的专栏作者,《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是她的代表作。
这本书诗意还原了“千古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传奇一生。这次,我从三个方面分享李清照的诗词人生,李清照究竟为何能在文人辈出的宋朝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词究竟好在哪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为什么受到人们的追捧向往?其他方面,下次有机会我和大家分享。
一、家学渊源,良好的文学素养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学士”之一,为人正直,文采出众,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李格非共作诗文四十余卷,《全宋诗》中录有他多首诗作。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对李格非的诗文有这样的评价: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然亦多佳篇。
可见,李格非作文水平之高,不在晁补之、秦观之下。
李格非为人刚正,做官清廉。《宋史·李格非传》中记载:李格非在前往某地任职途中,听闻此地有一道士,妖言惑众,专骗百姓钱财。有一天,他恰巧与这位道士在路上相遇,李格非当即命手下人将他拖下马车,痛打一顿,然后驱逐出境。公私分明、性情耿直、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两袖清风,这些优良禀性由此可窥得一斑。
李格非画像
李清照的生母王氏,是宋朝名相王珪的女儿。换言之,李清照是当时宰相王珪的外孙女。生母去世后,父亲李格非续弦又娶,继母同样姓王,是北宋著名诗人王拱辰的孙女。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不仅有文学天赋也有管理家事的才能,娶妻娶贤,贤妻富三代。
不论古今,父母都是对子女言传身教最有效的老师。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点点滴滴,无须多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起到榜样的作用。
误入藕花深处
李格非所具有的对文学的亲近和写作天赋,性格上的刚直正义、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在李清照的成长过程中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李清照不仅擅长婉约词,也有心怀天下,为国家分忧的豪迈词。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讽刺宋朝政府的不作为、在韩肖胄与胡松年出使金国这件事上,李清照表达了有对家国之事的关切,她对两位出使金国的大人深表赞颂。为此,漂泊异乡的她下两首名为《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的诗作。
二、青梅竹马,天作之合
现在情侣恋爱,讲究门当户对,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结合是对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不仅是家庭地位上的匹配,也是两人在精神世界的契合。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新党改革派王安石的门生,李清照的父亲是旧党苏轼的门人,属于政敌的两方队伍。他们两人能走到一起,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宋徽宗登基后,感慨于新旧两党的争论不休,于是寻求一种平衡,这给两人的结合创造契机。
李清照和赵明诚
赵明诚生于高官之家,父亲是风头正盛的宰相,但他并没有因此像其他纨绔子弟那样不学无术,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或者是小小年纪就沉迷于功名利禄。
从某种角度看,赵明诚跟李清照属于一类人,喜爱诗文,情趣高雅,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尤其对金石字画的收藏、鉴赏具有浓厚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赵明诚十七八岁时,金石收藏方面的学问便使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小有名气。
李清照、赵明诚合著的《金石录》
他和李清照一样年少成名,一个在金石字画领域享有盛名,一个在写诗作词方面远近闻名。想必,闺阁之中的李清照对“赵明诚”这个名字也有所耳闻吧。
两人爱好情趣相投,婚姻生活也幸福美满,传为佳话。两人都喜爱收藏金石字画,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烹茶“赌书”,哪一件事情在那一本书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胜者先喝茶,有时候兴奋忘情,打翻了茶杯洒在怀里,两人又哈哈大笑。纳兰性德的“赌书消得泼茶香”是对两人伉俪情深的赞美。
三、靖康之难,生离死别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入北宋都城,掳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以及其他皇室人员。除了将朝廷积蓄掠夺一空外,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这一灾难史称“靖康之难”。
靖康之难
赵明诚携带最为贵重且易于转移的十五车文物前往江宁奔丧,李清照在青州看守金石字画。但青州内乱,那些还没来得及转移的文物全都损坏在战火中,十年心血毁于一旦。
祸不单行,赵明诚在进京拜见皇帝的路途中,身患疟疾身亡。这给李清照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山河破碎,爱人去世,金石字画也损失殆尽。
正如词中所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后面发生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详,李清照为了余生有个依靠,嫁给张汝州。却识人不清,张汝舟贪图她的金石字画,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之后,对李清照家暴,动辄拳打脚踢。
李清照在当时干了一件为世俗不容的大事,她状告自己的丈夫张汝舟官场作弊,请求和离。在当时,女子状告自己的丈夫,即使是有道理,也要做两年牢。后经过亲朋好友的营救,李清照在牢中被关押九天就被放出。
此后,李清照与诗词为伴。23年后,既公元1155年,李清照走完了她悲欢离合的一生。
四、 关于李清照词的诸多思考。
李清照的宋词创作,大致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擅于创造词语的新颖用法。说到李清照的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因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其二化用前人作品,运用典故。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父亲李格非的教导之下,熟读经史子集,且博闻强识,为她日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扎实深厚的文学基础。具备深厚文学功底的好处就是,能在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地化用前人作。
或者借用典故摆事实、讲道理,以达到简明生动的效果。化用前人诗词的例子,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屡见不鲜。虽然是化用前人作品,却在原来诗词的基础上,凭借她女性而具有的细腻心思和柔情,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再通过宋词简洁、唯美的句式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韵味。
比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一句,化用了韩偓的“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化用了范仲淹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其三用词柔美,音律和谐 。当代文学家缪钺如此评价李清照的《如梦令》:虽无深意,而婉美灵秀之致,非用力者所能及。“婉美灵秀”这个词,可以说是她大部分词作的风格,这也是她能够凭借婉约派词作成为一代词宗的关键所在。
五、总结
作家木心曾经这样评价李清照:“诚然如斯,不论是从某一阶段的横切面去看,还是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这位千古才女的所经所历好像都被命运安排得恰到好处。”
年少时期,无忧无虑,在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少女怀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和自己青门竹马、情投意合的赵明诚成婚后,浓情蜜意,也曾“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靖难之役后,国破家亡,良人已逝,辛苦收藏的金石字画几乎全部失散,孤苦无依。
李清照的一生像一件被上帝雕刻好的艺术品,一切都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