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女性文学作品,当属中国才女李清照的词作光彩亮丽,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不堆砌辞藻,语言清丽,形成了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论词崇尚典雅和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她被后世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她是“伟大的词人,在中国词坛的第一流的代表作家中,她应该名列前茅”。她把自己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在词作中。

  • 20191220124257_63d63ad10013e129da908b9076bf978c_1.jpeg

  • 一、李清照词作创作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

  • 李清照生活的南宋时期,社会上有许多封建习俗禁锢着女性的身心。

  • 首先,缠足在南宋已经出现。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

  • 另外,南宋还特别重视妇女的贞洁。在“靖康之难”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噩运。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贞节之间,女性们除了殉节外已别无选择。

  • 李清照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经历了生活上由富裕到衰落、爱情上由幸福到孤苦无依等多方方面的巨大打击之后,内心积聚了大量郁结难抒的情绪,全部通过她所见到的景物转化成优美的文字,托物言志,聊以抒怀。

  • 即便当时的社会充满着压抑,李清照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也没有因为当时的社会的禁锢和束缚而消减光芒,而是越发的鲜明和突出。她在词中表现出的自我形象,通过一系列景物描写和一系列与女性有着微妙联系的意象,巧妙地向我们传递着她当时的心境与感想。


  • 二、靖康之变之前李清照词作中的自我形象:热爱生活,多愁善感,关注大自然的女性形象

  • 靖康之变之前,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幸福而美满,他们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那时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少有烦恼,她创作了一些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的词作。例如那两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

  • 如梦令

  • 后人对这两首词的普遍评价是活泼清新、语意隽秀,李清照以天真活泼、自然明快的语言风格,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心思,像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前者以欢快的笔触记述了自己生活中一次酒醉晚归的经历;后者以巧妙的应答方式表明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关注。这两首此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的感悟,都是一名女子所特有的不同于男子的柔情,李清照在此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名热爱生活,多愁善感,关注大自然的女性形象,这也正代表了李清照前期词作中的自我形象特质。

  • 20191220124257_63d63ad10013e129da908b9076bf978c_3.jpeg

  • 三、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词作中的自我形象:饱经忧患、历尽坎坷的中老年女子形象

  • 靖康之变之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流离颠沛、病贫孤苦、漂泊失所,她受欺凌、遭诬陷,又痛失爱人,当这些灾难以一种无法阻挡之势一齐向她袭来,她对痛苦有着比常人更深切、更具体的感受。

  • 因此,在她后期的词作中,往往灌注着自己内心强烈的悲痛之情,更多的表现出了在当时动乱的社会大背景下,李清照作为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生活的凄凉与孤独。这一时期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如后人所熟知的《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这首词不同于前期词中所表现出的轻倩幽淡的愁怨离愁,而是真切而浓重的发自心底的愁苦。它真实的表现了李清照内心的苦楚,将故乡沦陷,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第二年丈夫赵明诚犯暑病而亡,接着金兵南下,浙中大乱,她又孤苦一人奔走逃难的女性无法承受的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大家面前。

  • 李清照《念奴娇》中的“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句,极具画面性的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饱经忧患、历尽坎坷的妇女形象。

  • 四、李清照还善于以自己懒于梳妆入手,以慵懒的状态来反衬自己疲惫不堪的心境,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如:

  • 20191220124257_63d63ad10013e129da908b9076bf978c_4.jpeg

  • 武陵春(节选)浣溪沙(节选) 诉衷情(节选)

  • 风住尘香花已尽, 髻子伤春慵更梳, 夜来沈醉卸妆迟,日晚倦梳头。 晚风庭院落梅初, 梅萼插残枝。物是人非事事休, 淡云来往月疏疏, 酒醒熏破春睡,欲语泪先流。 玉鸭熏炉闲瑞脑, 梦断不成归。

  • 这三首词都在开篇就描写了作者懒于梳妆的状态,继而又寄托了坐着内心的苦闷,表达了作者心中的郁结之情。她以自己妆容上衰败的样子,衬托出她内心对生命流逝、年华远去的伤感之情,向我们描绘出了一个身世坎坷,内心怀有深沉感伤的妇女形象。

  • 然而,这样一位被后世公认的南宋杰出女词人,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却只字未提。有人说是因为“按照王国维境界说的标准,李清照的词不符合”;也有观点认为“王国维并不看重以浅显直白、甚至俚俗的词语入词,因此喜用浅明语言和白描手法的李清照自然不会受重视”;也有一些人认为“《人间词话》以前的词论,对李清照的评价不多,仅认为她是女中词杰而已”。然而,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第四种可能:李清照通过词作所表现出的自我形象象征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关照,而这正是为传统封建思想所不容的,王国维作为一名满清遗老,生活在封建时代,从小就受儒学思想的熏陶,因此不免会承袭许多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之李清照的词多运用白描手法,与他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境界说不符,因此未被这个深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的学者所认可。

  • 国学大师任仲敏在《词曲通义》的第八部分派别中说“李清照之为白话,间有触着自然之妙,而终不免浅露之嫌”,他肯定了李清照词风质朴自然的特点,却提出了她是个语言稍显浅白的问题,这与今人人为的王国维没有将李清照辑入《人间词话》的观点相似。但瑕不掩瑜,我们今人仍然肯定李清照对于宋代词坛的贡献,并对于她在词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形象给予真切的认同和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