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1732年),史震林被他堂姑父所请,来到了薛埠(现金坛市薛埠镇)的绡山村,为他堂姑父的两个儿子做伴读。
第二年,史震林便在绡山村开了一家耦耕书院,并时常与本地的一些学者文人,在书院中吟诗作对,进行交流。
这天史震林踏青回来,他正在绡山村的土道上行走着,忽见路边一家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面貌姣好的女子来,手里端着一个簸箕从里面走出了,她将簸箕里的杂物倒到了门口的灰堆之上后,回头这才发现站在一旁,一个劲盯着她看的史震林。
这个女子就是新近嫁给周大旺的贺双卿。贺双卿一见有人打量她,吓得她急忙转身,端着簸箕,几步就跑进了自己家的院子里。
史震林惊奇地在贺双卿丢的杂物里面,发现了一片芍药叶,叶片上被白粉写满了隽秀的字迹。
史震林经过辨认,这叶片上写的竟是一首用《浣溪沙》词牌填写的词—— 暖雨无晴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 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肢。
绡山村这个穷乡僻壤之地,怎么会有这样才貌如此出色的女子?史震林经过打听堂姑父家的女佣人吴妈,他这才知道,贺双卿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子,双卿18岁时,她父亲贺弥高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被嫁到本村的周大旺家,周大旺大贺双卿十几岁,是个没有一点文化的粗鲁佃户。
贺双卿并没有上过正规的私塾,她只是在自己舅舅开的私塾中旁听过三年,三年过后,便显露出非同一般的绝世才情,可是命途多舛,所嫁非人,又兼之婆婆杨氏刁泼蛮恶,不讲情理。贺双卿那那首《浣溪沙》中所写,便是她悲惨的生活写照。
史震林听吴妈讲完贺双卿的身世和境遇,也是忍不住一个劲地慨叹,他想了想,便提起笔来,在纸上也写道——世间适意半荒唐,红颜薄命堪嗟伤;古今冤惨何处诉?痴蜂蠢蝶占春光!
史震林将这首诗折叠起来,说:“吴妈,拜托您一件事,求您一定要将这封信交到贺双卿的手中!”
吴妈虽然不认识字,但是他看着史震林殷切的目光,说:“你就放心吧!”
吴妈借去周家串门的机会,便将史震林写的那首诗,偷偷塞到了贺双卿的手中,吴妈和杨氏讲了一阵闲话,吴妈告辞回家,贺双卿代婆婆将客人送出了家门。
贺双卿看着吴妈询问的眼神,她低声说:“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怜,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
吴妈将这句话传给史震林的时候,史震林不由得颓然地坐到了椅子里,贺双卿不仅貌美才高,而且能苦守贫寒,这份德情,真的非一般人可比。
史震林又托吴妈几次将自己的诗稿送给了贺双卿,可是却是泥牛入海,再无一点她的声息。史震林在1735年,准备离开绡山村,参加科举考试的前一天,贺双卿托吴妈给他送来了一首词——“终日思君泪空流,长安日远,一夜梦魂几度游。堪笑辛苦词客,也学村男村女,晨昏焚香三叩首。求上苍保佑,天边人功名就,早谐鸾俦。应忘却天涯憔悴,他生未卜,此生已休!”
史震林虽然在这次科举中考中了进士,可是他再一次回到绡山村,准备倾其所有,用钱财打动贪恋赌博的周大旺,然后迎娶贺双卿的时候,他的堂姑父告诉他,贺双卿在前不久,因患疟疾,已经去世了。
史震林当即痛哭失声,他乘着夜半无人的时候,踉跄着来到贺双卿小小的坟茔前,真诚地祭奠了一番。虽然现在已经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无奈情景,但史震林却在自己的《西青散记》,记录下来了自己的对贺双卿的感情,并对贺双卿填写的词,进行了仔细的收录!
贺双卿不仅诗才冠绝当时,其出身之贫寒、身世之悲凉亦世所罕见,后世对她也进行了极为公允的评价——贺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