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词的代表
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丽、字句凝炼,颇受世人推崇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热爱李清照?
是因为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绰约风姿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据伊士珍《瑯嬛记》记载:"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由此记载,我们可知,清照的这首词不仅征服了后来的我们,也征服了她的同时代人。有时候,征服后来者容易,征服同时代人反而难,比如凡高和卡夫卡就没有获得同时代人的认可。凡高之不被同时代人认可,是我知凡高以来就没有能够排解掉的悲伤,卡夫卡之不被同时代人认可,是我读《变形记》后永不原谅他的同时代人的理由,清照之被同时代人认可,是我读清照时心中莫大的欣慰。
这是漫长的一天,天空布满'薄雾浓云 ',人在此际莫不感到压抑沉闷、愁绪满怀。室外难留,回屋歇息,独自一人看着兽形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玉枕纱橱,清照此刻必然想起了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烹茗煮酒,赏析诗文的温馨时光。
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半夜醒来,惊觉自己是醉了,便细细回想昨晚自己是为什么饮酒的,又为何饮至沉醉。饮酒总是有原因的,尤其是一个人独饮的时候。哦,记起来了,昨日黄昏时分,一人独立东篱,帘卷西风,暗香盈袖,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细瘦 ,却斗风傲霜、灿然盛放,而自己则悲秋伤别,形销骨立 ,消愁无计,人不如菊之感油然而生,真真的是"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所以我才把酒独饮,以至一饮而醉。"莫道"一句是解释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夫君赵明诚听的,她给自己饮酒沉醉找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有暗香盈袖 '一句,化用了《 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了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清照对其丈夫赵明诚的爱是深沉的。李清照在自己所写的《金石录》后记这篇文章中写到了她与丈夫的幸福的爱情生活和两人共同的志向与追求:"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一对夫妻的幸福生活场景,今天读来,都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两个人之间浓浓的爱意。这种爱情生活是令今天的我们都向往不已的。今天,我觉的只有杨绛与钱锺书的爱情生活,才或可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生活作一比拟。
"人比黄花瘦"。沁人心脾的一句词。美如凌晨上天赐予人间的一滴甘露,美如暗夜独行人遥遥望见的一盏灯火。
登高怀远的重阳佳节,偏遇浓云薄雾漫山遍野。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则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千古名句,让我想起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清照实实在在做到了入乎其內同时又出乎其外。
细细读来,便知此词是采用倒叙手法:上阕写昨晚入睡前和半夜醒来后之情景,下阕为回忆昨天黄昏时饮酒的过程,照应上阕的"半夜凉初透"。
读此词,我不由感叹:独自饮酒的美人啊,你那晚的这场酒饮得真妙,我真怕你当初多饮了一点或者少饮了一点,便没有了这"人比黄花瘦"的千古绝唱。"人比黄花瘦"式的身姿,也一反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直至今日成为不二的审美标准。今天流行的"以瘦为美"的审美理念,必有其历史来源,我在想,其来源是不是因为这句"人比黄花瘦"对后人形成的影响呢?
我们对李清照的热爱难道不是因为这曼妙绰约的风姿吗?
是因为李清照"玉人浴出新妆洗"的妍态吗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人浴出新妆洗,其态何妍!这份妍态,既是清照对寒梅的状写,我更将其理解为清照对自己的细描。为了隆重推出这份妍态,清照是下了狠功夫的,我们来看:乍暖还寒之际,余雪尚未消融,春的消息却暗暗从微暖的风中传来,寒梅在积有余雪的琼枝上香脸半开,娇艳旖旎,人与花共立在庭院之中,然后一一玉人浴出新妆洗。这份妍态,谁人见之能心有不喜?可是这还不够,清照继续写到: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她又请来了明月,为花、为己披上了一层月光的薄纱,赏花人用金尊盛满了美酒,邀请梅花与她同醉!(李白是邀月共饮,清照是邀梅共饮,这难道不是异曲同工之妙吗?怪不得许多人认为清照可直追李白。)这一切,皆因清照认为: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是笑傲群芳的,而清照笑傲群芳的自信亦同样无人能及。(私心里,多么希望风雨不来,清照的这份风华永远静好。)
我们脑中的李清照,大概已经被固化为了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可是你看,这首词中我们热爱的这个人儿,哪里有一丝半点憔悴,哪里有些些许许愁态,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美人,不是一个阳光灿烂、自信满满、娇艳欲滴的美人儿吗?
我们对李清照的热爱难道不是因为这种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妍态吗?!
是因为李清照"柳眼梅腮"的皎好容貌吗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宋闺秀词之冠,必推此词。良辰美景和离怀别苦,是唐代以来婉约词派常用的歌咏母题,这首词就是清照表现思夫之情和离怀别苦主题的名篇。
'暖日晴风初破冻',初春景象扑面而来,'柳眼梅腮'是破题之笔,更是"易安奇句",柳眼指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唐元稹《生春》之九中有 '何处生春早, 春生柳眼中。' 句),梅腮指梅花待放之苞美如妇女之颊。这句诗本来是写梅与柳的,可是,我们读来却可以认为此句是一语双关,诗家本为状景,我却非要解为写人。(我们可以想想,若是以女子的美比喻梅花的美,那么这个女子得比梅花美多少才行呀)多么姣好的形象!我相信许多人都在心中想象过李清照的容貌,更相信每个人的想象中,李清照必然是一个倾城倾国的美人,象我引用的插图中的女子一样的美。这种想象确实不是凭空而来的,有清照的词作为依据。我们对一个人的热爱,首先来自于她的容貌,对李清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呢?
从来长夜客,诗酒以为家。"酒意诗情谁与共"一句,说明了清照的生活方式绝对是"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所谓的"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不是指一种形式上的追求,而是指诗意内化于人的心灵之中,内化为人的一种品质、一种素养、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生态度。李清照是实实在在做到了这一点。
清照所思之人,必定是其丈夫赵明诚了 。柳萌梅绽,晴风徐来,冰土初醒,景色诱人,但清照却无心赏景,心中思念爱人,黯然神伤,孤独彷徨,任凭'泪融残粉花钿重'、'枕损钗头凤'。词的感情真挚而细腻,形象鲜明而生动,少妇思夫之情之态跃然纸上。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被誉为'入神之句 ',词意含蓄传神,思妇形象微妙微肖,主题表达含蓄深沉。蕴藉而不绮靡、妍婉而不俗巧的艺术手法,正是此词的出新之处。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大美女,我们首先想到的莫过于王昭君,而王昭君也在她的《怨词》中,暗暗写到了自己的容貌: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在这里,王昭君仅用了"形容生光"四个字来暗示自己的容貌之美,和用来暗示李清照容貌的"柳眼梅腮"相比,你觉的哪位更加美丽呢?
我们对李清照的热爱难道不是因为这样皎好的容貌吗?
是因为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情怀吗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面的欣赏文字,乍看起来,我好象是停留在清照的外表上作文章,实际上不是这样。不过,从这首开始,我们就更专注于清照的内心世界吧。李清照生于诗书世家,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对诗书的爱好,可从她写的《金石录》后记一文中看出来。从她的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志趣:"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此词的基调是急促凄厉的,笔法是豪放纵恣的,情怀是激动悲怆的,并非象我们一般理解的那样是一首婉约体的词,而实在应该视作一首沉郁凄美的悲秋赋。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最能表现清照悲怆情怀的句子,就是开头之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词家评论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因了此句,前人评价李清照为"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
我最喜欢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对这首词的评价:"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好一个一字一泪!好一个咬着牙根咽下!
我们对李清照的热爱难道不是因为这一字一泪而又咬着牙根咽下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情怀吗?!
是因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人生豪气吗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清照说:仲宣怀远更凄凉。仲宣指的是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王粲字仲宣,"怀远"是指他的《登楼赋》。清照此词为南渡后所作。南渡之后,清照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此时,她心绪落寞,乡情殷切,故多写怀乡词以表家国情怀。这首词,就写了庭院中晚愁霜晨、凄寒肃杀的景象,以此借喻内心的悲伤与痛苦。在这首词中,清照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很深,是清照表现家国情怀的代表作。这种情感正与王粲《登楼赋》中的有关诗句相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清照虽为一女子,但她却从来不忘国耻,在其巜夏日绝句》中写下了慷慨豪迈、传唱千古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千年以来我们用以激励自己和他人的名句,也是中华民族之魂的诗性总结。
我们对李清照的热爱,难道不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豪气吗?!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附:李清照《金石录后记》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馀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馀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七月末,书报卧病。余惊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葬毕,余无所之。朝廷已分遣六宫,又传江当禁渡。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事势日迫,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馀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
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倚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方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壬子,又赴杭。先侯疾亟时,有张飞卿学士,携玉壶过视侯,便携去,其实珉也。不知何人传道,遂妄言有颁金之语,或传亦有密论列者。余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卒,取去,闻尽入故李将军家。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劳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