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四位著名的弟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他们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稍后,又有四人也被认为是苏轼诗文的传人,他们分别是: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这就是“苏门后四学士”。

“后四学士”中的李格非是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元丰七年(1084年),李格非四十岁时,他的女儿来到了人间。

女孩儿就是李清照。

遗传了父母亲体内强大的文艺基因(其母王氏是元丰宰相王珪的女儿),李清照从小就显现出高于常人的文艺天赋。

李格非先在地方当教授,后又进京为官。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李清照于衣食无忧中接受着诗书的熏陶,身上的文艺气质越发鲜明了。

十六岁那年,清照跟着母亲从老家来到了京城。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玩伴,李清照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自由的时光。

——池塘边的秋千上,少女们的欢声笑语在荡来荡去。

——小溪畔的亭子内,郊游的几位同伴在喝酒助兴,不远处的水面上,荷花映日别样红。

——春天的花园里,桃花开了、梨花开了、海棠也开了……流连花丛间,人如花,花照人。

做梦的年岁,美景无限,才思不绝。清照开始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这些美好的瞬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image.png


春天会消逝,花儿要凋零,“说不尽、无穷好”的幸福时光也总要成为过去,多愁善感的清照又怎能不生惜春之情?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如雪的梨花就要谢了,这谁又能挽留住呢?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时间都去哪儿啦?有的随炉烟飞走了,有的在春睡中流走了,有的在斗草和荡秋千的游戏中耗掉了,有的中孤独的等待中远去了。江梅的花期已过,柳絮又开始飘飞了,一个春天又要过去了。

各色花儿,让少女清照的世界充满着希望和无尽的情思,而在花期的尽头,又总有免不了的惆怅。

闲愁也是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躲在帘子后面的清照,想象着“绿肥红瘦”的景象,感受着时光的匆匆。

总有一些陌生的客人来拜会父亲,他们的到来,打破了清照生活原有的平静: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次,正在花园里荡完秋千,突见客人到访,清照抽身躲避,匆忙间,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走到家门口,又想看看来人的模样,于是就回头一边假装嗅青梅,一边用眼偷偷瞄来客。

前来的客人中,有的是非常赞赏清照文才也被清照尊崇的长者,比如晁补之和张耒,自然也应该有令清照怦然心动的翩翩少年郎吧?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image.png

情窦初开的少女在酒后的晚上,处于似醉非醉、半醒半梦之间,谁能体会到这深闺的寂寞?

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赏花饮酒,面对的便是良辰美景,岂能辜负?——“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

慢慢地,李清照的词开始在京城贵族子弟间流传开来。

其中有一个太学士,也读到了李清照的词,那些绝妙的词句让他对女作者产出了许多浪漫的想象。

太学士叫赵明诚,二十一岁,当年李清照十八岁。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则是礼部员外郎。

赵明诚期待的一天终于来了。

那天正好是元宵节,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堂兄李迥一起去相国寺观花灯,在那里正好遇到了也在观灯的李清照。本来就心有爱慕,赵明诚这次见到真人,瞬间就被才貌双全的清照吸引住了。回到家后,赵明诚委婉地向父亲提出了想娶李清照的想法。

赵挺之跟李格非关系不错,对李清照这个女孩儿印象也不错。既然儿子有意,那就使出自己的老脸提亲呗。

李格非给了赵挺之面子,然后李清照就把自己的心和身一并交给了赵明诚。

夫唱妇随,比翼连枝,新婚生活自然是妙不可言的。

李清照沉醉在满是暖流的爱河里。

image.png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卖梅花的来了,那就买一枝插在头上吧,回到家让夫君比比,花和我的脸到底哪个更好看?

在赵明诚的眼中,当然是妻子的容颜更美啦。

在愉悦的相处中,夫妻二人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难分难舍。

可婚后不久,赵明诚就有了一次学业上的远游。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可李清照却在思念中度日如年。

重阳到了,菊花开了。此时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眼前的酒杯和香炉里盛满的都是纷乱的思绪。半夜时分,孤枕难眠,西风吹帘,人瘦如菊。

天亮了,李清照写就一首《醉花阴》,寄给了远在他乡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样的缠绵,一样的相思。赵明诚懂李清照,也为妻子的才华而折服。

虽是远游,可毕竟只是“小别”,没多久,赵明诚就回到了家里。

两人再次沉浸在甜蜜的二人世界中。

要是能永远这样下去该多好!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不再是李清照能左右的了。

……

四十多年后,年近古稀的李清照在临安城回忆起年轻时在汴京的生活,发出了如下的感慨: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熔金》)

曾经美艳照人,无忧无虑,最后却落到憔悴不堪、风鬟霜鬓的地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