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经历:起伏跌宕
李清照,1083年出生在明水,现在的济南章丘,娘家和婆家都是文化渊源深厚。父亲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文章受知于苏轼”,1097年升任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部级高管。关于母亲这边,现在更多的是说她是19岁“举进士第一”的王拱辰孙女。这样的土壤,使她“自少年便有诗名”。丈夫赵明诚家也不得了,生长于“舜帝之都”的诸城(所说舜帝出生于城北诸冯村),他父亲是宋徽宗时宰相赵挺之的儿子,此人“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一般人家子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李清照经历,一句话概括:动感超强,于人的感觉是:五味杂陈。在家乡生长到现下上小学的年龄,6岁的清照随父亲居京师也就是首都汴梁,也即开封。在这儿,少年时代的她那首《如梦令》名动京华,说是“文士莫不击节称赏”,词是这样的:“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现在回看历史烟云,词人“一乐二居三迁”的跌宕经历,令人扼腕。一乐,是新婚这几年。1101年,18岁时候,芳华正浓,与21岁还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结婚,两家岂止是门当户对,而且夫妻二人都是才华杠杠的。婚后两年夫妇对文品之类“相对展玩咀嚼”,安静和谐,幸福与快乐满满。二居,是山东老家20年。从1107年到1126年这20年,清照和赵明诚在山东度过,其中青州住到1121年,之后莱州3年、淄州2年。在青州,他们取“归去来兮辞”意义建设“归来堂”,李清照更取《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句子,号易安居士。现在这儿建有她的纪念堂,有个楹联特别有味道:“红雨飞愁千古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居住15年后,随着赵明诚任职变化,词人又相继在莱州、淄州辗转而居。三迁,漂泊江南,怎一个“乱”字了得。1127年,年近半百(44岁)的李清照,经历“靖康之变”,身不由己地急转入动荡的南宋王朝,不曾想的是,后来这些年和一个“乱”字结下缘。清照以极大勇气历时一年,南下带15车“稀世之宝”的藏品(主要书画艺品之类)到江宁(南京),同赵明诚相会。不一年,赵明诚几番任职变化,1129年8月去世。之后,她先后走洪州、奔浙东、达衢州、至绍兴,游离伤痛,应该说无以言表,特别是1131年,在绍兴地界上自己的图书文物大部散失。尤其悲催的是,49岁这一年(1132年),在临安,她再嫁了个混蛋张汝舟,此人早窥探清照收藏品,婚后一看并不如所愿,进而打骂,清照诉其离婚,又因宋律规定妻告夫要判3年刑以至有了“9日牢狱”经历。说起易安的晚年,人们大都不禁为之不幸叹息,易安的一生,是开头美好而结局潦倒,繁花散尽,只余下满目的凄凉。1133年后,词人把眼光投入关注国家大事上,和《金石录》的相关整理上,写下不少壮丽篇章。
大概1156年或其后,70多岁高龄的一代词人,离去文坛。她,从历史中来,又走入历史里去。
(二)易安文风:柔情动人亦钢骨风劲
李清照,并不只是词家玉手,在诗、文、论等方面也很有色彩。资料记载她现今流传下来的,词约45首、诗文20多篇、词论1篇。
文如其人。综合来看,李清照的文风既有柔美一面,又有铁骨豪情的一面。从直观感性里,我们去赏读一番,比如:
写女儿家的自然性灵、生活情趣,我们似身临其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爱玩儿、紧张、羞涩、调皮的女孩儿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化作邓丽君等歌手现代歌曲的那首《一剪梅》,充分刻画了她同丈夫赵明诚的一往情深,秋日出游之际,相思情、离别苦油然而生,落笔成文:“红藉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处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再者,漂泊江南后,回望流光,特别是多年的苦难经历,忧国运、感时情、怀往事,万般滋味涌上心间,在金华一首《武陵春》成为一杯“揉合”的酒,五味杂陈:“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清人吴衡照评说这首词,“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说起李清照之钢骨文风,拿这么几个作品来看,对志士,首要的应该是那篇纪念项羽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在1129年3月李清照夫妇别江宁,过乌江时写的,以讽喻南宋偏安。对景致,她对梅花特别钟情,而且不仅仅赋其形,更重其意,比如这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即绿蚁美酒,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句子。)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春头、寒梅、明月、酒酣,别样的风骨梅花,超群出众。对家乡,比如她反映念国怀乡,光复北地的强烈愿望时,说“嫠(li寡妇)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自己的老家在山东大地,故乡的讯息比珍珠美玉贵重得多,进而慷慨之情陡然升腾,“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对先贤,譬如有一首《钓台》写出了作者对醉心名利的针砭,和文人高士的咏怀:“巨船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钓台,相传是汉光武帝刘秀好朋友严子陵钓鱼的地方,借严子陵不慕荣华的高风亮节,来述说个人品味,启迪世人。
翻阅李清照诗词文集,一个柔美且刚强又无奈的文化特征渐渐显现出来,不能不让人佩服、怜惜的感叹又感叹。这,就是时代的烙印。
(三)我们眼中的清照:三奇女子
归拢一下“一乐二居三迁”的经历和作者柔美风骨的文风,我们感到是不是可以用“奇女子”来概括李清照的特点。尽管有点重复,姑且算是小结吧.
一奇看其家。爹娘家学深厚,宋史说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幼时“俊警异甚”,“文章受知于苏轼”,他讲过,“文不可以苟作,诚立著焉,则不能工。”而且,人们在夸赞她时,一并夸奖了她的母亲,章丘县志里说她母亲“亦善文”,进而讲“女清照,才情更丽,尤工于词。”夫赵明诚,宰相之后,《金石录》是十分有份量的作品。
二奇观其才。奇女子自然有本事,她诗词文论、金石书画,各有建树。清代吴连周评价说,“其词超绝古今,诗不多见。”沈潜讲,“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照自己也说,“词自唐五代无合格者。宋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在诗的领域,清朝有个叫谭莹以之比肩诗仙李白,写道,“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在今天趵突泉公园清照纪念堂里,郭沫若题写道,“一代词人有归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三奇感其风。常常有人拿“女子不如男”说事,历史上有花木兰时候的刘大哥“理太偏”,今天这人也不少。这,与其说是大男子主义,倒不如说是自卑的表现。我们说,男子女子的性别、身世由不得自己决定,不过活不活得出风采就和你自己正相关了。这世间,全才难得,就象读万卷书,仍有盲点,十全十美是我们的追求。处处皆有风景,我们需要努力,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里,李清照就是明证。大诗人何其芳在《文学史讨论的几个问题》里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郑振铎在1932年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谈到,“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在那些残余的劫灰里,仍然可充分地见出她的晶光照人的诗才来。”
三千文字,难以饱满绽放出李清照跌宕一生经历、神采飞扬的才情。但,我们清晰地感到的是:李清照,是动感中的神奇;她,是祖国文坛、是齐鲁大地沉甸甸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