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女诗人说起来也能数出来不少,但是我唯独偏爱李清照,我觉得她的胸襟不逊色于同时期的男性诗人,她的家国情怀同样让人唏嘘赞叹。

  • 20191215063227_a655d8005133ecb9c6fd14b55ab29b4d_1.jpeg

  • 我本是娇娇女郎(少年时)

  • 李清照出身在那个时代可以说非常不错了,是官宦家的小姐,其父官拜礼部员外郎,所以在少时她是没有为生计而苦恼过。而且她的家里文学气息非常浓厚,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她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之女,所以她的文学素养是从孩童时期就塑造的。

  • 虽然她是一介女儿身,但是她的父母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也是因为家里文学氛围浓厚,在耳濡目染下,在加上她本身就很聪慧,所以年少成名。李清照年少居于京都之中,见着京都的繁华,她写下了震撼人心的《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此时的她还是一个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的少女,每每出来游玩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 而且这时候的她已经有了很敏锐的政治嗅觉,她觉察到当朝统治者的腐朽败落,于是愤而起身写下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暗讽唐明皇,告诫宋朝当权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这么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相看。

  • 青梅竹马相照看(青年时)

  • 她在这时候仍然是幸运的,在古代盲婚哑嫁是很平常的,而她的幸运在于她的丈夫是自己的青梅竹马,她的公公和自己的父亲是均为朝廷高官,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不为生计而苦恼。

  • 更为幸运的是她的丈夫和她不仅青梅竹马,而且志趣相投,他们俩人都喜欢碑文,觉得透过碑文可以去了解曾经所发生的事情,可以让人置身于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那儿的风土人情,所以她何其幸运,既有了爱情又有了知己。

  • 20191215063227_a655d8005133ecb9c6fd14b55ab29b4d_2.jpeg

  • 颠沛流离无人陪(中年时)

  • 好像每个人的幸运都不是伴随一生的,或者总不会是事事都如意的,上天给了李清照美满幸福的前半生,似乎就是为了让她在后半生经历一下人生疾苦,或者是说想她经历更多可以给她机会让她名垂青史。

  • 李清照的父亲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这时候李清照为了父亲写诗上书公公赵挺之,但公公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是天理循环,公公的官职最终也是被夺,李清照不得已只能回到原籍过一些贫苦的生活。

  • 转机是在李清照44岁时,金人大举进攻,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南去,北宋宣告结束,南宋高宗时代开启,这时候南宋朝廷启用赵明诚为江宁知府,李清照终于可以缓口气。这时候的她似乎回到了年少时的生活,但是心却是苍老的。南宋朝廷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 后来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确是个无能懦弱之辈,金人进攻,赵明诚弃城南下,她心里痛苦万分,写出了迄今为止让人叹服的《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她借以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悲壮,讽刺赵明诚和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 人称她为婉约派诗人,这首诗却写出了悲壮豪情之势。

  • 20191215063227_a655d8005133ecb9c6fd14b55ab29b4d_3.jpeg

  • 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年时)

  • 晚年的李清照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 对亡夫的遗作《金石录》也进行了校勘整理,这时候她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了,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 后人称之为千古第一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