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以貌取人,看见某人长得方面大耳相貌堂堂,就认为他非富即贵;见一人尖嘴猴腮就认此人非贫即贱。以貌取人的名人中,曾国藩、蒋介石是其中之一。对于相面术,曾国藩还有相当一套理论叫《面经》。然而大奸似忠,就如秦桧、严嵩这样的大奸长相并不丑。如果他们的奸诈之心生在脸上,大家一看就是一个奸臣,他们就不会得到重用了。秦桧是北宋末年的状元,在古代状元讲究的是才貌双全,秦桧在当时虽不是特别帅,但相貌清矍,很得后来的高宗皇帝的喜欢。严嵩青年时代很不得志,但他“宁可穷身,不可穷相”整天把自己打扮得很靓,后来得到嘉靖帝的宠信,窃取相位,以致专权弄国20余年。而真正大英雄大好汉却并不见得是威武雄壮的人,秦始皇是个大英雄吧,后人把他想像成一位身高过丈,相貌雄奇之人,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秦始皇插图,都是把他当作一个身长腹大的伟人来画的。而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译成现代汉语,蜂准就是蹋鼻梁,长目就是细长的眼睛,挚鸟膺是现今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特征,而豺声就是说话声音像豺那样尖锐。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距秦始皇不足百年,记录应该是可信的,后人对始皇的描述是一种美好的想像,是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统一者高大雄伟,也给我们后人一些面子。但想像归想像,千万不要认为做大事的都是那些长像顶天立地、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人。有些残疾人如跛子,性格就特别刚强,我认识的几个跛子有生意人、有裁缝、还有的是配钥匙的。他们身残手不软,性格特刚强,惹急了能拿刀砍你。也许正因为他们身残,才有股逆流而上的冲劲,有股不服输的心态,或者有的是心理上有些变态,对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秦始皇也一样,身体残疾,造就了他终其一生都在拼命求大求强,终生梦想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陈道明在电影《英雄》中饰秦皇时的台词)。再比如近代伟人中有不少身材就不高大,中国的孙中山和法国的拿破仑身高只有1米59,相反大汉奸汪精卫却是正宗美男子,长得风度翩翩。由此可见,从相貌上看不出一个人的本质,同理从一个人的本质也推不出一个的相貌如何。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但从一个人的字能推出一个人善恶美丑,高矮胖瘦吗?答案是:NO。如现代最有名大书法家启功先生字的特点是瘦长劲健,硬如刚丝,如果你只看他的字而不看他的人,你可能认为他是一位干枯瘦长的老头,事实上启功先生长得胖乎乎圆嘟嘟的,很难想像就是这样一位胖胖而慈祥的老头写出的字却那么瘦削凌厉。蔡京一手“瘦金体”写得相当好,具有书法大家风范,但他却是宋徽宗时第一大奸臣。
如果你只听声音,声音也会让你误解。试想如果你不看电视去听一听韩红的歌,打死你也不会信,她竟会长得那么胖。想像中的“声音韩红”给你印象是:身材修长,舞姿妙曼,拖着长辫子站在草原上眨着大眼睛,向你献上洁白哈达的样子。可见声音也会骗人。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能听其声、见其人,一个人的真面目会在你面前暴露无遗。可在古代,尤其在听不见声音看不到图像的近千年前,你对一个人形象的认识凭的是什么?一是史书记载,一是从其留下的文字作品去判断,而当史书记载不详,或当史书记载本身就是凭猜测时,一个人的文字作品就能揭示一个人的大约面貌,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误想像了一千多年的人物——才女而非美女。当今史书中没有记载李清照的长相,后人直至今天我们对她的像貌都是凭想像和猜测来理想化的并美化的。本文试图从李清照的作品来探求李清照真实相貌,从而颠覆其千余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还原一位真实的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北宋末的1084年,卒于南宋初的1155年,山东济南人。李姓一族,在当地并不是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但却是齐鲁一带很有名望的书香世家,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齐鲁学风培育出来的一个典型学者。李格非(字文叔),乃北宋后期一位著名文士。他博学多才,最为时人推许的是他的文学成就,在经学、文学理论、历史学、佛学诸多方面均有突出建树,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当时号称苏门“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知书达礼,是北宋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宋代状元中最年青之一,19岁就中了进士第一(状元),有才子盛誉。李清照的出生地注定她在胚子里就不是一位苗条淑女,因为山东自古就是出“大汉”的地方。中国有两个大汉:东北大汉和山东大汉。山东人骨架大,身材大,脸型大。山东的李清照很可能长成一副大脸、大胳膊、大腿型的“女汉子”形状。
李清照给人文弱纤细形象纯粹是她的名字和后期凄凄惨惨词作的影响。首先说名字,每一位读者读到“清照”二字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觉。“名字清照”让人感到冷清文弱。至于李清照的“瘦”主要来自她的词作,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大家注意这里是她的词因“瘦”字使用得恰到好处,瘦字传神地把人的心情同景物的凋零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在文字效果上令人拍案叫绝,而不是说她人的体形 “瘦”,李清照因在这三首词中的“瘦”字用得好,被后人诙谐地称为“李三瘦”。可惜千年来文学家、画家把词中之“瘦”混同于人体形之“瘦”从而给我们勾勒出一个瘦弱形李清照的形像。笔者从李清照的词作和人生经历以及其性格推出真实的李清照不但不瘦而是体形魁梧高大,额头宽阔,性格外向,甚至有点粗鲁的女强人形象。为什么说她粗鲁,我们后人可以从其词作中推出来,下面将给出原因: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很有名的文人,前面已略作介绍,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教育部或文化部的一个正厅级司长职务。李清照的母亲王夫人也是名门之后,知书达礼。李清照从小就能诗善词,这与她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影响,按说这样家庭培养的人应该娴淑端庄,可世界上的事并不都是按人们认为的在发展,否则炒股的人都发大财了。就像我们今天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并不都讲文明讲礼貌一样,李清照虽聪明但很活泼,可以说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放荡不羁,常常大醉而归。如她的《点绛唇》就传神地刻画了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放荡不羁的生活: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大多数诗词评析家把重点放在“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里,说李清照是个羞涩的少女,却忘了词的前面在写什么。这首词是写李清照大清早起来,脸也不洗,手也不洗就去荡秋千。从“露浓花瘦”可以看出来当时是清晨,露水还没散去,如果太阳出来了,就没有“露浓”一词了。还有下面:“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袜铲,指不穿鞋。)指穿着袜子就跑,连鞋都来不及穿。一个女孩子清晨起来,脸不洗,头不梳、鞋不穿,就去荡秋千玩,可见比较邋遢。这样的女孩子能指望她长得多美吗?据CCTV-10百家讲坛〈〈康震说李清照〉〉中,康震老师指出本词中的“见有人来”中的“人”很可能就是李清照的未婚夫赵明诚,如果说女孩子小时侯不打扮还说得过去,因为长大了可以再好好打扮一下。可这时侯的李清照已到了待字闺中,未婚夫初定的年龄,这时候还不修边幅基本上也说明这女孩子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位美女。有人会问既然李清照长得不美,赵明诚怎么和她感情那么好?我想赵明诚不是看重李清照的美色,赵李夫妇一生相互爱慕琴瑟相和,主要是志趣相投,他们在诗词文赋方面一唱一合,据传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照借秋风、黄花把对夫君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50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另外赵李二人在金石考究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浓厚的兴趣,更使夫妻俩如胶似漆。 我们再从李清照的词去分析李清照 的性格特征。在其前期少女和初嫁时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传神地勾勒出了清照醉酒后的形态,这不是普通的醉而是大醉,醉得连回家的路都不知道了。试想一位少女时代就常常喝得酩酊大醉的的女性,有可能是那种害羞的人吗?另外从其出游地点看,她是出游到离家很远的溪亭,而且是玩到日暮时分,还是从水路划船回来的,从词中从叙,溪亭至回家的路还相当偏僻,因为所经之地有“一滩鸥鹭”, 鸥鹭就是今天的白鹭,这种鸟洁白细长,胆子很小所处之地一般远离人群。更令人后怕的是最后船“还误入藕花深处”,我们知道荷花是如果长成一片是相当高大且浓密的,一叶小舟钻进去是很难分得清东南西北的,况且又是傍晚时分,就是现代人,给一般女孩子也会吓得哭起来,可清照不但不怕事后口味起来还觉得意犹未尽,给我们写下了那么形象传神的文字。在一千年前封建礼教相当森严的宋朝,清照这种“疯丫头劲”的确罕见,所以清照应该说是那种泼辣、大胆且豪爽的女性,而且从其“争渡 、争渡”那股劲看来,其力气应该不小,其身材应该相当高大。
李清照一生嗜酒,少女时代如此,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优裕时如此,晚景飘零时亦如此,终生不改此衷。通览一下清照的词,提到酒,写到醉酒形态的处处皆是。这里我们只选几首著名的去赏析一下并分析清照的为人。①《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③《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④《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第一首《如梦令 》里,她说“浓睡不消残酒”,当时李清照生活得很好,这一阶段不是侍字闺中就是新婚不久。浓睡用得好,说明过去的米酒能使人醉得挺深沉的,另外也说明李清照喝得很多,一个女人能喝到睡一夜酒还没清醒,可真是豪饮啊!我看到今天许多我承认李清照喜欢喝酒,但却凭猜测说李清照酒量很小,一喝就醉。我想这是错误的,原因是大家先把李清照定格在清纯少女形像上,认为这么稚嫩的少女,能喝多少酒呢?其实李清照并不是所谓的“无知少女”,她实在是女中豪杰,体格强健之人,她好酒且酒量很大,常常喝醉是因为喝得太多的缘故。第二首《菩萨蛮》是在借酒浇愁,她说:“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时候是南渡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以酒来,麻醉自己忘却痛苦。这种做法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金庸先生名著《天龙八部》中乔峰,在大漠塞外面对自己身世之谜,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时的侠骨柔肠,把盏消愁时的情景。此情此景我们说清照是“侠女”毫不为过,如果你还不承认的话,那么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被史学家、文学家共同认为是侠女风范。那种认为清照是弱女子的同志们是不是就此转变观念呢?在第三首《诉衷情》和第四首《醉花阴》两首词中仍然说的是醉酒和酒醉的事,在此我们不在一一分析,读者从中可以窥见李清照大丈夫形像的一斑。
以上是从李清照的作品来分析李清照的外貌形像,下面我们再从李清照的婚姻的历程来揭秘李清照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有人说:女人天生是为爱情和婚姻家庭而活着。这话不全面,但有一定道理,至少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如何对待自己婚姻问题来分析一下她的为人。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四十四岁南渡避难,四十六岁丈夫谢世,不久她就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小官。我们都知道李清照和赵明诚在世时感情极好,志趣也相投,可就在他丈夫死后不久,尸骨未寒就匆匆转嫁,对活着的和死去的都好像不恭吧。我在这里并不是为封建礼教摇旗呐喊,仅从个人行为分析其性格。清照这种敢于再婚而且是这么迅速地再婚行为,不用说是对妇女禁锢得非常严厉的宋朝,就是在今天社会主义中国作为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位名女人都是不可想象的。而更绝是的在后面。且说张汝舟是何许人也。张汝舟,男 ,汉族,江苏常州人,小知识分子出身,大专学历,靠科举作弊取得公职,在军队是从事财务审计工作,长得还行,史书上说他是“小白脸”。应该说工作稳定,人样子不丑,个人条件还不错吧,不然李清照作为一个名女人也不会这么快就答应这门婚事的,这门婚事是李清照的弟弟介绍的。婚后仅仅两三个月时间,清照就和张汝舟闹翻了。原来张汝舟看重的是她当年和赵明诚共同收藏的金石书画,而不是李清照这个人,也可以说看重李清照个人,也只是她的名气,而不是她的长相,这也侧面说明的清照实在不是美女。当然有书上说张汝舟就是看重她的美貌,试问年届五十的一个女人有什么美貌可言?接着说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变内幕。且说两人闹翻后,张会计对清照就大打出手了,清照也不甘示弱,估计也有些拳脚动作,但清照毕竟是女流,又有五十岁了,怎么是一个男人对手,很快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可张汝舟小看了清照,清照在硬的方面不行,就来智力的。她举报了第二任丈夫在科举上作弊的详细经过,结果就像史书所述:张汝舟被治罪,清照也受连坐坐牢九天。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清照绝不是软弱可欺的人。在千余年前的宋朝,一外名老女人两次婚变还做牢,绝对是爆炸性新闻。清照的那些事在今天“绝对是绯闻。没有新闻的领导不算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不算名人,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更难”(赵本山,宋丹丹2006年春晚小品“说事儿”经典台词)。如果在今天我们可以认为清照可能利用“绯闻”在自我炒作,但在当时清照躲之尚恐不及。惟一原因是清照具有一种大无畏精神,决非一般只会吟诗作对的柔弱女子可比。从这一点再次证明清照不是那种娇弱翠嫩的女子。
综上所述,我认为后人传统把李清照画成纤腰细臂,明眸皓齿,娇滴滴,软绵绵,凄凄惨惨切切的形像,是不准确的。李清照应该是多才的、高大的、粗放的、坚强的,有力的!她不是樱桃小口,肤如凝脂的美女;她应该是鼻直口方,宽额阔脸,目光炯炯的侠女形像。总之她长相一般,但很大气,很豪爽!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