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年,世界天文学会正在为水星上的15座环形山在世界范围内选取15位名人的名字命名。她就是其中一位,外太空中国古代唯一以女性身份留名天体的名家,她为何压倒李白杜甫?

  • 她的父亲是李格非,进士出身,熟读儒家经典,是当时的才学之士,父亲从事过教育行业,性格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母亲王氏也被记入《宋史》,记以“亦善文”,自小就浸润在浓厚的学养氛围之中,她的心性细腻敏感,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使她的心智通达,她是名副其实的书香才女。

  • 那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词向游宦在外的丈夫表达思念之情。据《嫏嬛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 她就是李清照。

  • 01

  • 夫妻恩爱,典衣之趣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词作。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二人伉俪情深,令人称羡。

  • 两人同爱金石,李清照和赵明诚 虽然出身名门,但并非纨绔子弟,二人虽不清贫却并不富裕。赵明诚身为太学生时,尚且没有俸禄,毕业后也只是个七八品的小官,所得俸禄只刚好够养家糊口,可金石昂贵,怎么办呢?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录了他们的好办法:典当衣物。

  • 于是每逢初一、十五,太学放假之时,赵明诚和李清照便双双前往当铺典当衣物,怎么也算是官宦人家,衣服材质还是不错的,他们夏天典当冬天的衣物,冬天典当夏天的衣物,以此支撑文物的收藏,遇见特别喜欢的,二人挑灯夜赏,那种喜悦是金钱所比拟不了的。

  • 她作了一首《减字木兰花》:

  •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毫无疑问,李清照对她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是极为满意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单纯的、淳朴的、淡雅的、却又是非常高雅的。

  • 15353330889172557a27eee.jpeg

  • 02

  • 政治局势突变,家族联姻敌不过党派之争

  •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

  • 徽宗在蔡京的唆使之后,决心继承宋哲宗的变法传统。新党人物对旧党人物展开了激烈攻击,尤其是宋哲宗年间得势的苏轼、苏辙等人物,李格非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首当其冲。赵挺之作为蔡京的追随者,也参入了攻击的队伍。宋徽宗亲自书写121人的黑名单,刻在碑上,立于城门,意思是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著名的元佑党人碑。

  • 李清照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受害,她给公公赵挺之写了一首诗,提出了援救父亲的建议。由于历史原因,这首诗只留下一句,但这一句,足以让我们知道结果。“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出于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暗含讽刺)公公赵挺之没有救她的父亲,她的父亲只有离开政治舞台,远走他方。

  •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

  • 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

  • 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赵挺之的势力高涨,好景不长,新党内部开始分化,蔡京与赵挺之矛盾激化,赵挺之让宰相之位,不久离开人世,赵家被蔡京陷害,赵家兄弟被迫离开政治中心。

  •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李清照24岁,她与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老家。父亲、公公都受到了政治斗争的迫害,李清照对事态人情的认识开始转变。

  • 家境优渥,优游闲适,婚姻爱情美满,李清照前期之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场景。生活处处都充满乐趣和盎然生机,她不仅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妙,她也能写出生活中的美妙。

  • 《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另一首 :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 鹭。”

  • 这两首词构思新颖,意趣高雅。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如果说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并未受到更多封建传统的束缚,使她得以释放她的才华。那么她后半生所经受的苦难是否压迫了她的才思?

  • 1535333136587b73cbb699b.jpeg

  • 03

  • 金兵南侵,山河旧梦,天人永隔

  •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 李清照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国破家亡,李清照已从待字闺中的少女,成长为坚强不屈的少妇,从“倚门回首,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再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轻盈的灵魂也不免有了几分沉重。

  • 为保承载着与丈夫赵明诚爱情的文物,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理学思想笼罩的南宋,她晚年再嫁,不幸所托非人(张汝舟),遭受家暴,她将张汝舟告上官府,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她却陈诗友人,直抒胸臆。《投内翰綦公崇礼书》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金刚怒目的李清照。她不再是“轻嗅青梅”的娇羞少女,而是手执剑戟的战士,直面现实,傲立风霜。

  • 1535333144341bace2c24cf.jpeg

  • 04

  • 词中豪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虽被后人称为婉约词之祖,却丝毫不减雄壮之气。虽为女子,亦有须眉之勇。李清照拥有卓越的政治见解,亦拥有过人的胆识。

  •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

  • 诗中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何为出战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朱熹曾感叹:“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 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 晚年,她的词更有一种“豪健和飘举”的精神。

  • 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肆虐,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忧愁不已。南渡初期,她慨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 十几年后,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72岁的李清照走完了她璀璨而丰富的一生,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声声慢》《醉花阴》广为传唱,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娴淑、更兼须眉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