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亦是腹有诗书。
家中藏书丰富,文学氛围浓厚,出身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便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文学才能逐渐显现出来,并受到当时的文坛大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极力称赞。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优渥的家庭环境让李清照在汴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一个大雨大风后的夜晚,年仅16岁的李清照宿醉酒醒后,挥笔写下的一首《如梦令》,让人无不惊叹赞赏,李清照在京城名声大噪,并开始在北宋词坛崭露头角。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同样是写于这一时期的《点绛唇》,生动刻画了一个憨态可掬、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我们似乎可以从词句中依稀看到少女时期李清照的模样和情态:
荡完秋千,累得不愿动弹,懒懒揉搓着白皙细嫩的双手,涔涔的汗水沾湿了薄薄的衣衫。这时候一位翩翩美少年忽然来访,女孩连鞋都顾不上穿,慌忙跑走,头发松散,金钗都下滑坠地。靠着门后再含羞带怯偷偷回头看时,闻到的却是一阵青梅的香气。
这首词把少女爱恋的心理活动和情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或许可以猜想,这时候的李清照是不是也有着类似情窦初开的慌乱心情,而那个让撩动她心弦的人便是赵明诚。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洋溢着对爱情的热情和新婚的喜悦。从卖花人的担上挑选了最合心意的一朵花,把花插在鬓发上后,担心娇美的花朵美过了自己,执意要让新郎看看谁更美,无不体现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情趣,透过词句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生动活泼、娇俏可人的李清照。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和丈夫有着同样的爱好:喜爱藏书,收藏古玩字画。婚后夫妻两一直琴瑟和鸣,李清照喜欢赌,加之记忆力好,经常在饭后烹茶时,用比赛的方式来决定饮茶的先后,说出一个典故在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说对了就先喝。但往往因为太开心,把茶都撒在了身上,反而没喝成。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故事从此传为佳话,两人美满的爱情生活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不知让多少人羡慕。几百年后,清朝的大才子纳兰容若在一个秋日残阳午后,怀念自己故去的妻子时,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场景,不禁黯然神伤,写下了这首《浣溪沙》,寄托自己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