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久以前的夙愿,想穷尽洪荒之力来写写李清照,写写这个词坛圣手的易安居士。可越走进,就越欢喜,越心疼,越感佩,越敬仰,生生地映照成了近她情更怯,怕自己的拙笔辱没清照的光华与才情。几番思虑,为她憔悴,终于找到两个词来思她,写她。清照是才女,但定然不是多愁善感的弱柳女子。她的个性,那般明朗;她的性格,那般坚韧,她是生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她是突破封建藩篱破土成长的一面旗帜。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个女孩儿出生在济南府章丘县的明水镇,或许是家乡的清泉照亮了父亲与母亲的心田,或许是父母想让泉城的清流照亮女儿的人生,便给女孩儿起了这个清丽脱俗的名字——李清照。从这个名字里,藏着父母对女孩儿的千般宠爱,万般希冀呀!是啊,清照的家庭氛围多么和谐幸福,多么富有书香气息,多么自由民主!
他的父亲李格非是大学士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廷担任要职。清照虽然是个女儿身,但是父亲却把她当作男儿来传授学业,教她读书识文,教她音律平仄,教她赋诗写词。良好的家教氛围,融洽的的家庭关系,让李清照的童年充满了活泼与生机,这样的童年底色给了清照最初的生命体验,让她能够张开双臂去拥抱多彩的世界,去感知生命的五彩斑斓。
活泼泼的小清照用明亮澄澈的眼睛打量注视着生活里的一切,充满无限欢喜。那首《如梦令》,就是活脱脱地天真烂漫的少女情致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次多么愉快的出游!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女畅游清溪,美酒沉醉,忘记归程,暮霭沉沉,船儿不知向哪里划行,结果误入莲花深处,不曾想,惊扰了那些自得其乐的鸥鹭们的清梦。你瞧,这样的画面何等缤纷,何等生动,何等活泼,少女时期的清照哪里是端庄大方的名门闺秀,分明是一个淘气活泼甚至带点野性的山村姑娘啊!
人如其名,清照的人与她的名字一样,清澈澈,亮晶晶,不遮掩,喜欢就是喜欢了,不喜就是不喜了。不但对物,对人也是如此。她的那首《点绛唇》,被无数的人认为是写在初见赵明诚时,她掩饰不住自己的欢喜,便把这欢喜点染出来,娇羞羞的,俏皮皮的,当真是小女儿爱人的小心思啊!“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蹴罢秋千的清照,有点疲累,薄汗透衣。突然进来一个人,她顾不得穿鞋,只穿着袜子就跑开了,头上的金钗滑落,也不知晓。倚着门,回头看,嗅着青梅,舍不得离去。清照的心思有多可爱啊,她如此欢喜地看明诚,越看越舍不得,越看越春心萌动,如此坦诚地表达对一个男子的爱意,在当时的社会里,会被看作是不矜持的女孩儿,可见青春时期的清照便有超越时代的底气与能力啦!
她与同为官宦子弟的明诚结合了,门当户对,天作之合,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静好的岁月里你侬我侬,恩爱缱绻。清照喜欢明诚,看重的亦是他的才学。在作诗吟词上,明诚虽不及清照,但他亦是太学生,学养很深,在金石研究、文物收藏方面颇有造诣。因此,清照与明诚不仅仅是门第的般配,更是精神与灵魂的般配。清照爱屋及乌,亦爱上文物字画,爱上金石研究,成为明诚的贤内助,却从来不曾在衣食用度上计较,而是坚决地支持明诚的文物收藏事业,清照的心怀之宽阔可见一斑。
婚后的清照与明诚琴瑟在御,但明诚亦是宦游之人,要外出做官。清照便把对明诚的所有相思都寄托在词作之上,“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阴》一写出来,便在当时广为流传,清照的一句“人比黄花瘦”,道出了多少的相思之意,离别之情,而且写得那般细腻雅致,动人心扉。据说,当时明诚收到妻子的这首词后,有点小嫉妒,便闭关三日,造出50首词作,来应和妻子的词,将清照的《醉花阴》混在其中。朋友阅过后,说了句:“只三句最好,那便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诚的玻璃心,该有多破碎!清照的词是从心中流出来的,再加上她特别善于捕捉事物的瞬间情致,读来浸透心田,过目不忘。
清照就是如此明朗地爱着明诚,不掩饰,不矫情,情郁于中,就发之于外。当时的士大夫之流还因此诟病清照,觉得她的词不守妇道,女子的心思岂能如此直白地表达?清照自有自己的主张,她独立的人格在她的生命轨迹里随处可见。她爱明诚,但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节操。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北宋王朝的琼楼玉宇,醉生梦死,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北宋灭亡。后来,赵明诚出任建康(今南京)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不曾想赵明诚不思平叛御敌,反而连夜出逃。清照知道后,对北宋王朝以及丈夫的做法很是不满,她端然凝重地写下这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一改往日的小女人之态,以铿锵刚韧的笔锋气势,写出了清照的英雄豪气,一个柔弱无骨的女子,在国破家亡之际,表现出来的铮铮气节,着实让那些大丈夫汗颜惭愧。清照的坚韧或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虽然后来的她原谅了明诚,原谅了他在国难当头的糊涂之举,但他们往昔的“卖花担上诉相思”的幸福时光已一去不返。宋王朝节节败退,国家局势风雨飘摇。明诚因为临阵脱逃,被撤掉官职,夫妻二人决定归隐江湖,继续他们的文物搜藏事业,并完成《金石录》的写作。可是,还没等他们启程,朝廷的任命又来,要赵明诚到湖州去担任知府。上任之前,要先去南京城觐见宋高宗。七月的南京城炎热难耐,赵明诚中了大暑,得了疟疾,这个让赵明诚感到耻辱的地方竟成为他的葬身之地。清照连夜赶往建康时,明诚已经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清照一丝一缕地承受着明诚一点一点从她的生命中抽离。她一生最最挚爱的人,最最依恋的人,最最信赖的人,先她而去!
而此时的清照,人到中年,父母已失,丈夫离去,膝下无子,与丈夫搜藏的文物在青州被毁,国家飘摇,时局动荡,孑然一身的她,该何去何从?明诚留给她的,在动荡中硕果仅存的文物,成为她怀念丈夫的深情寄托,成为她生命里不可抽离的一部分。换句话讲,那些文物已经成为他们呵护一生的孩子,镌刻在他们的血液里。清照后期的逃亡生涯,便带着这些仅存的文物开始了亡命天涯。
金兵继续入侵,宋高宗他们继续向南逃亡,清照算是有着清醒见识的女性。她没有走丛林小道,而是跟着朝廷一路南渡,从建康逃到镇江,从镇江逃到越州(绍兴),从越州又赶到明州(宁波),南宋王朝的狼狈可见一斑。一个女子,带着这些珍贵的文物,逃亡天涯,其间的辛苦酸楚无法表述,历经辗转,清照终于得到机会把这些文物上缴给朝廷,希望这些文物能在朝廷的保护下流传于世。不得不说,清照的决断是明智的,亦是正确的,可是那样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连百姓都可以弃之不顾,连国土都可以随意沦丧,哪里还会腾出心思过问文物究竟流落到了哪里。果不其然,这些文物据说是流落到一个什么将军手里,而后又不知其下落。“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无比沉痛地写到,那岿然的十分文物里,已经丢了五六分之多,颠沛流离,奔波劳苦,生命的所有失去,清照都在默默承受啊!
她能拼尽全力地守护着硕果仅存的一些文物,她能在风雨飘摇中靠着自己的柔弱之躯抵挡国破家亡的伤痛,这需要多么强大和坚韧的内心!清照后期的词作,读来字字血泪,伤楚难掩,但是在血泪孤苦背后,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叫韧性的力量。
她想念阴阳两隔的丈夫,“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清照一生挚爱梅花,我想她挚爱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梅花能够傲雪独放,坚贞不屈,无论境遇多么寒寂,它依然能够散发出缕缕清香。梅的品格像极了清照啊!虽然这首《孤雁儿》,写出了清照情怀如水的凄凉与孤寂,梅花再美,却四处茫茫,找不到一个可供寄赠的人,但是清照到底是把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梅花之上,到底是在茫茫天地里寻得生命的一点亮色,靠着这亮色支撑她惨痛的心、苦难的情,她并没有在强大无情的命运洪流里倒下,而是继续用她的文字抒写所有的生命感怀,这是她个性坚韧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公元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文物散佚的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让清照的身心饱受巨大折磨,虽然她有弟弟的照拂,但到底不能长久依靠弟弟生活。于是,她起了再嫁之意,这个时候,巧舌如簧的张汝舟早就觊觎清照的文物,硬是用一种假惺惺的表象骗取清照的信任,婚后,清照才识得张汝舟的真面目,张汝舟的如意算盘落空,便对清照拳脚相加!可怜一代冰清玉洁的才女,竟遭如此下作的蹂躏与凌辱。忍无可忍的清照冒着坐牢的危险(宋代时女子状告丈夫要入狱三年),状告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清照胜诉,入狱九日后获释。这件事又给清照以重重一击,她支离破碎的心又一次雪上加霜。可就是这件事,亦让我们看到清照高贵坚韧的灵魂,士可杀不可辱的浩然正气隐藏在她的魂骨之中!
风雨中飘摇的清照,从此以后彻底绝了念头,与文字相伴,与记忆相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么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已然写尽了生离死别的所有情绪与感怀,一个人承受着天涯沦落的所有孤苦,无人来听,无人来诉。叠词的堆积,似乎就是新愁加旧愁的所有累积,是那样的宛转凄楚,低迷徘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在空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而这样的忧伤与愁思,仿佛也只能自己慢慢品味,自己苦苦承受,别人无法派遣。独身一人,扛起了那么多欲说还休的满脸泪流,抵抗本身,就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与钦佩!
清照靠着无比坚韧和强大的内心矢志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不仅写词,也论词,她写的《词论》,对她之前的、宋代的许多大家,都展开了论述与批评。她评柳永的词音律和谐,却失于庸俗;她评张先的词只算偶有佳句,不成气候;她评欧阳修、苏东坡的词音律不谐,属于长短不一的诗。姑且不论清照的评价是否妥帖,她这种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大家的明朗独立之气,还真是成就了她在词的创作上的独树一帜。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赞扬她“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她被称作是千古第一才女,此语非虚。除此以外,她继承明诚遗志,完成《金石录后序》的写作,此时此刻,我无意中竟把她与杨绛先生重合,踽踽独行在人生的边上,却能把生命所有的皈依一一完成,这样的灵魂多么高洁,这样的女子多么可敬,这样的生命多么崇高!
明朗坚韧的清照,才华绝代的清照,如同汩汩清泉,潺湲流淌,不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