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素有“词后”、“闺秀词人”、“婉约之宗”等美称,在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她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她又如同一部典雅的古书,馨香袭人,让人读不尽,说不完,回味无穷。她出身于显赫的文化家庭,工文赋,能书画。李清照早年生活幸福美满,无忧无虑。这一时期的词作也充满天真烂漫的情怀。嫁与赵明诚后,二人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婚后生活令人羡慕。可“靖康之难”为李清照这段美好的生活画上了句号。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逆转,过着“飘零遂与流入伍”的生活。后来受骗嫁给张汝舟,不久便离异,在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家世显赫 文名远播
李清照,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经常为自己显赫的家世而自豪,在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中,李清照潜移默化也受到浓郁的熏染。李清照的母亲长于诗词,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幼年李清照给予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母亲在李清照两三岁时就已开始教她背诵诗词歌赋,四五岁时就让她读书写字。十岁左右便掌握了诗词的一些基本格律,能作诗填词,同时对琴棋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说李清照写诗填词喜欢押“险韵”,这种韵的字数较少,难度较大,由此也能看出她性格中好强的一面。除喜爱文学艺术外,李清照还热爱山水,她经常置身于自家花园中,陶醉在山水风光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使她襟怀轻灵俊秀,文笔清朗雅致。李清照一天天长大,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开朗活泼的性格,她的作品是一种明朗婉雅的风格。她的词少有才思,文华擅代,虽了了数笔,便将内心深处那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曲播奏出来。
志同道合 婚姻美满
李清照每日在家中花园嬉戏、看书、扑蝶,她对自己未来的郎君充满了期待。然而在当时,自己的婚事不可由自己做主。可贵的是李清照的父母也在努力为女儿物色一位有才学的门婿,在众多可选择的对象中,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赵明诚,这除了有门当户对的原因外,更在于赵明诚自幼浸润在金石书画中,深得古物的灵气,知温柔,谙风情。虽然李格非对赵挺之有一定看法,但为了女儿的幸福,李格非还是答应了这门婚事。婚后,二人情意相投,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李清照将整个身心放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和金石文学的收集、整理、研究上。新婚之后,赵明诚还在京师太学读书,没有出仕,也就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因此夫妻二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在收藏古物中获得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购买书画,不惜典当衣物,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古物的痴迷程度。
“靖康之难”寡居流寓
靖康二年,赵明诚的母亲去世,所以他需要离开青州到金陵奔丧。但当时战事危机,汴京城内人心惶惶,一些达官显贵已开始收拾金银器物,准备南逃。李清照留在京师家中整理文物,也准备南迁,所以未能与赵明诚同行。这一年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杀郡守,李清照家中所存书籍文物惨遭毁灭,十余屋器物书籍被焚。李清照在伤心之余,从北方辗转南逃。一路上她目睹南宋王朝一味南逃而不作任何反抗,胸中满怀忧愤,写下诗句来以诗讥时。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对故国故土的依恋之情。赵明诚到了建康不久,便染上了疟疾,由于战乱,他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病情很快就开始恶化。李清照的到来并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他已病入膏肓。
个人观点总结
赵明诚辞世之后,李清照大约过了三年的寡居生活。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没有子嗣,生活上依靠弟弟度过。后来,她改嫁张汝舟,有关她改嫁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否认再嫁者一般是从卫道的角度考虑,或者处于对李清照的偏爱,认为再嫁是一种“污行”。比较认可的是:李清照受到张汝舟的胁迫,巧舌如簧骗过李清照的弟弟,在她还处于昏迷状态时便于张汝舟缔结了婚约,但后来相处发现他只是想得到李清照的文物,并不是真心待她。最后以欺君之罪把张汝舟状告了。晚年生活境况并不乐观,从她的诗句中亦可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