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朝代,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北宋的科技也是领先世界,奈何北宋军事实力羸弱,在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打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这就是金朝。

  • 20191030082040_9ecd5b1c3c5160e524f524273a6fe126_1.jpeg

  • 游牧民族骑兵

  • 于是赵宋王朝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甚是屈辱的历史。

  • 我们都知道宋朝女诗人李清照,在这场浩劫中未能幸免,眼见金人南下,一家人无奈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第二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却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国悲痛又蒙羞的事。因为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乱,而是逃走。事后,他被朝廷撤职。

  • 李清照本是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义,为丈夫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有感而发,面对浩浩汤汤的江河,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20191030082040_9ecd5b1c3c5160e524f524273a6fe126_2.jpeg

  • 项羽

  • 丈夫在其身后一字一句的听着,面有愧色,心中难免自责。

  • 赵明诚去世后,有金兵南犯,李清照被迫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上是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皇帝去哪她去哪。但是这个可怜可恨的高宗赵构不愿意代表国家,只为了自己的小命。他从建康出逃,一路逃下去,一直飘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这时她写下这首《添字采桑子》:

  •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北人”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异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难就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也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只能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这样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丢的。

  • 这些文物在战火中靠她个人实在难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给朝廷,但是她始终没能追上皇帝。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也被贼人盗走。

  •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跟随流亡到了金华。国运当头,愁压心头。她长叹: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正如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现在国已破,家已亡,真真正正的愁到骨子里。

  • 李清照在诗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怀、志向、好恶。因为她的词为世人传唱,所以人们只看到她愁绪满怀的一面,如果参读她的诗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词背后所蕴含的苦闷、挣扎和追求,一江愁水向何流!

  • 20191030082040_9ecd5b1c3c5160e524f524273a6fe126_3.jpeg

  • 李清照

  • 她是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在国难之际她站了出来,大声歌颂朝廷忠臣的凛然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个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几句话:“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见,她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地心忧天下,心忧国家啊。

  • 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成为乱世的明珠,她的才华也震撼了风雨飘摇的江山。若干年后,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今日祖国昌盛,不会再有乱世悲词,这是文人的“损失”,确是百姓最安居乐业最真实的写照!

20191030082040_9ecd5b1c3c5160e524f524273a6fe126_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