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古诗词的人有不少,但是把阅读古诗词传承优秀诗词当做自己一生己任的人,却并不多,那么将教授诗词传播道理为使命的叶嘉莹老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2019年,叶嘉莹女士在南开大学向所有学子讲述了自己对于古诗词的一片热诚之心,短短几句,却字字珠玑,让人为之动容。
家人教授基础知识
中华50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优美的古诗古词占了半壁江山,在历史上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古人用韵律优雅的诗和词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情调和对国家的满腔抱负,有的还被唱曲的人编成歌唱出来,客人坐在店里桌上摆着一壶好茶,几碟小菜,就可以静静的呆上一下午,听歌女口中缓缓唱出来的词调,这感受如何不让人为之沉迷。
叶嘉莹女士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与他的家庭教养和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他出生在一个十分热爱国学知识的家庭当中,家里人打算在他小时候放在家里教育等年纪大一些再送到学校去,因为孩子在幼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和引导是会影响一生的性格养成和风格取向。
他的父亲会教授她英文,姨姥的便会教授他四书和数学等,他的伯父和伯母便会教授他读诗和写诗,这简直就是从小请了全科的家教呀,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成才是很容易的,叶嘉莹在很小的时候便能背诵唐诗300首,与他年龄相仿的一些小朋友,还只能简简单单的背诵一些初级的唐诗,而叶嘉莹却能吟诵出具有意义和意境的优美诗词。
在学校遇贵人
进入学校后,他对诗词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天赋,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味之惊叹,他很幸运地在读大学时遇到了一生的贵人,热衷诗词教育的顾随先生。
每逢顾随先生的课程,叶嘉莹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从不缺课。
在课上,他总是坐在前几排,很认真的听讲,并且细致地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顾随先生上课风格非常独特,他总是在讲解着一首诗词之时,可以古今中外谈到很多,有一些同学会觉得顾随先生的授课方式有些散漫,但是叶嘉莹却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诗词大家所表现出来的授课风格,顾随先生在课上讲的不仅是一首诗词,还是诗词背后下的故事和意境,还是顾随先生对古老的故事的热爱和敬仰之心。
顾随先生对课堂上这个积极回答问题,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姑娘十分看重,顾随先生讲课时总是说的很多,很快,其他同学可能记不下来,但是叶嘉莹却能一字一句地记录在笔记上,他写字极快,生怕漏掉了顾随先生哪一句有味道的话。顾随先生在检查叶嘉莹的作业时,不禁为之喜悦,因为从这个小姑娘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学知识的热爱之情。
顾随先生对叶嘉莹的期望很高,他说希望叶嘉莹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对于诗词的理解,他不希望叶嘉莹成为,先人的复制品,不希望她只是对前人进行模仿,他嘱托叶嘉莹古典文化的传承的重任要落在你们这一代的肩上了,事实证明,叶嘉莹并没有辜负顾随老师的期望,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传承诗词的重任上。
在叶嘉莹17岁时,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亲人的离世,他的母亲因为疾病去世了,对她的打击十分沉重,叶嘉莹一度陷入抑郁之中,写下了八首《哭母诗》悼念亡母。她说最让她难以忘记的就是母亲在棺材里,棺材被钉钉上的声音,在一档朗读节目中,她还诵读了写给母亲的一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于母亲的思念之情。在他最痛苦的时候是诗词帮助他抒发情感,寄托思念给远在天堂的母亲。
余生与教育事业相伴
才貌出众的叶嘉莹,当然也受到身边许多男孩子的热烈追求,可是叶嘉莹心中只有对诗词的热情,并不想谈恋爱,纵使这样也阻挡不了一些男生执着的追求,叶嘉莹的一位中学教师将自己的弟弟介绍给了他,名字叫赵钟荪,赵钟荪苦苦追求了叶嘉莹,很多年却没有达到许可,没有同意,他因为工作的原因被调离了北京,去了青岛。
虽然人在青岛,但是心里却牵挂着远在北京的爱人,他经常去北京找叶嘉莹,因为这工作上出现了失误,遭到了批评,还丢了工作,叶嘉莹心里心生愧疚,便答应了照的求婚。没想到这却是噩梦的开始。
在解放战争之后,照因为自身职业和家庭身份的原因被迫去往台湾,叶嘉莹当然也跟着一同去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料不久之后,台湾便发生了一些暴动,她的丈夫被牵连在了其中,在丈夫被捕入狱之后,叶嘉莹也因为被怀疑被押入了狱中。她苦苦哀求警察局局长说自己只是一个被丈夫抛弃,带着女儿孤苦无依的母亲,并没有参加任何暴乱活动,这才免了一场牢狱之灾。
叶嘉莹为了抚养子女只能靠着自己脑中对于国学文化的理解和积累做家庭教师,因为上课上的好,叶嘉莹被许多高校请去做演讲嘉宾,讲授国学文化和诗词的魅力。在余生的几十年里,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传承中华文化的事业之上,回到大陆之后,他去了南开大学做教授,每逢她的课教室就里没有空座。
她在南开大学执教40年中,与学校相关人员成立"迦陵基金",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捐赠出来,足有3568万。叶嘉莹前辈平日里粗茶淡饭,不讲究吃穿排场,节省花销。
她住的房子也是十分简陋,她没有拿薪水换新房子住,因为外在的物质已经引不起她的兴趣。她一生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在抚养子女照料丈夫和躲避战火时,我们难以想到一个柔弱的女子肩上抗负起如此沉重的责任,幸好有诗词陪伴她。
是家庭在她小的时候洒下的国学兴趣的培养,成为了她一生抗击灾难寻找乐趣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