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jpg

任见:“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帝都传奇》卷10连载

01

李格非是个文化人加经济学家,李格非的女儿李清照比其父更有名,被称为“千古第一女词人”。

李格非藏书甚富,其妻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双方对女儿李清照的成长都有重要积极作用。

李清照家学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02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随着父亲生活在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写作热情。

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填词,写出了著名的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崭露头角。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03

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喝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

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04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即写出了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05

笔势纵横,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

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06

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

这时候,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07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

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08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二十万文。

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

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