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个冰雪聪明,机灵顽皮的小家碧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慵懒惺忪含蓄蕴藉青春期女孩。卖花担上,买得一只春欲放。一个新婚燕尔,对爱情充满向往的新娘。欲将血泪寄山河,一个爱国情深的亡国之人。

  • 诗与酒,在觥筹交错之间,在行酒投壶间,凝结了李清照的千种风情,将一个冠绝天下的千古第一才女,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总以为逝者如斯,流光易逝而不可瞬留,但皎若易安,在此间,如风如雨,如春光一般,迎面而来。

  • 李清照的这一生,是才华卓越、柔情似水的一生,是佳人命薄、凄凄惶惶的一生,是被清酒涤荡了的一生。

  • 1000-154.jpeg

  •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春天如期而来,雨初晴,水风清,但是春天却不知道,因为有了她,这个春天却平添了一丝不寻常的生气。这一年春天,李清照呱呱坠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不知不觉间,李家有女初长成,在其父李格非在汴京的日子里,女儿已然变得多情婉妙。碧水清波,溪亭日暮,我宁愿相信沉醉不知归路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因贪玩而晚归,却又不愿意告诉家人的借口。对于古代的女子,家教是极其严苛的,难得有机会纵舟踏春,便玩的尽兴好了。时间愈晚,落日熔金,她不得不赶紧回家,慌乱争渡之中,便误入藕花深处,惊起的鸥鹭,何等的有幸,就这样定格在了这幅历史的画面中,被人传唱至今。这一瞬间,李清照进入的不仅仅是藕花深处,更是走入了历史,开婉约一脉,自成易安一体。这酒,成就了李清照的灵动。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十六七岁的她,一个温婉多情的女子,在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暮春时节,青衣罗衫,在院中饮着酒,或是因为在家里困着的时间久了,似是黛玉一样愁绪满怀无释处。把酒过后,酣睡浓甜。凉风拂过,突然想到帘外的海棠,既是惜花,亦是惜春。明知帘外定是桃飘李飞,但却不忍亲自去看。召侍女来问,侍女的回答让李清照喜出望外却又无奈。喜的是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却是依旧。无奈的是,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心思却没人理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对侍女的反诘,也是自言自语。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这酒,成就了李清照的细腻。

  • 1000-155.jpeg

  •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写夫妻风雅生活的乐趣,以茶赌书。赵、李二人的婚姻,说是天造地设也不为过,他的金石字画,她的诗词文章。情投意也和。然而,夫妻的感情总会有波折。“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崇宁元年,宋徽宗登基后,再度启用蔡京这样的小人,党争再起,李格非作为苏轼的门生自然成了打击的对象。而党争,这个属于上一辈的纷争,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夫妻间的感情。李清照随父亲回到了老家,但是心中念的,还是自己的丈夫。飞星传恨,雁字回时,云中锦书何时到啊。丈夫不在身边,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孤寂,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重阳节这天,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波澜。眼前的菊花无论多美,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丈夫。消愁无计,以酒寄托自己的思绪,顿感人不如菊。此后,便有了人比黄花瘦这一深沉细腻的感受。这酒,是李清照的思愁。

  • 靖康之难,宋室南迁。山河破碎,风絮飘摇。建炎三年,赵明诚死在了去建康赴任的路上。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开始了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天与秋光,转转情伤;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造化真是弄人,为了给易安的词赋予更深长的意味,上天一定要让李清照遭此一难么。君美若此,我见犹怜,可人怜天不怜。后来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其中改嫁,结果遇人不淑,与丈夫共同收藏的文物不是失于战火,就是遇贼遇盗,存之无十之二、三。最终写下了丈夫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金石录后序》。这酒,是李清照的凄苦。

  • 1000-156.jpeg

  • 李清照的一生,与酒都有着不解之缘,这酒,醺染了我们的历史,是绿肥红瘦的春,是绣面芙蓉一笑开的夏,是红藕香残的秋,是此花不与群花比的冬。感谢易安,为我们的四时增添了一份诗意。风住尘香花已尽,红颜与酒,终会被镌刻在历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