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隐居在江西上饶的时候,曾经模仿李清照的口吻,填了一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这首词采用清新通俗的口语,阐发了作者隐后的悱恻之思。字里行间,犹带着辛氏标志性的幽默。

与此同时,该词在抒情之余,仍旧不忘使用文学“典故”。将辛氏词风与李氏词风,融为了一体。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大词宗”广采博集,向前辈学习创作手法的过程。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赏析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南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白话翻译:

一千座山峰的峰顶,同时涌起了乌云,刹那间降下了一场阵雨。雨过天晴后,远方的树木和斜阳,看上去比从前更加动人了。这样美妙的景色,用画笔怎么描绘得出来呢?

门前插着青色旗帜的,是一间卖酒的小店,它在博山的另一头。现在,我只想隐居于山光水色之中,平静地度过这个夏天。

午醉后醒来,抬头望见小店窗外的松树和竹屋。这样的生活,有言说不尽的潇洒意味。忽然有野鸟飞临窗前,它们也和此时的我一样,闲得无聊吧。

但奇怪的却是那白鸥,远远地窥见我,一副要下不下的样子。难道是我们从前的“盟约”,最近又起了什么新的变化?或者它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吗?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隐居在江西上饶期间,博山就在江西广丰区的西南部,“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风景非常优美。

整首词上下两部分,全部都是借写山光景色来抒情。词的开头采用了李清照式的口语,“骤雨一霎儿价”,显得非常生活化。该词明面上写风景,但是暗中似乎带有“潜台词”。

公元1180年,周必大当上南宋的宰相。第二年辛弃疾就被免官,隐居到了江西。这一次对辛弃疾的打击,其实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甚至提前十个月,就在带湖兴建了自己的庄园。

因此词中提到的“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既是在写现实中的天气变幻,同时也是在写时事的变幻。

朝廷中以周必大为代表的主和派,早就对辛弃疾不满意。他们对他的打压来势汹汹,但是最终却不过是“一霎儿价”的阵雨。

雨过天晴之后,他反而觉得山光水色更加动人了。词中的“远树夕阳”,就是他心中的“北伐远景”。

他胸中的理想是那么地纯粹,那么地美好,那一场急风骤雨非但不能让他感到沮丧,反而令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只不过眼前,他暂时还是无事可做。

这个时候,他看到山的另一头有青色的酒旗,所以就云那间小店里饮酒。他想要沉浸在这山水之中,度过这个夏天。

中午宿醉后醒来,他看到酒店窗户外面有松树、竹屋。松树象征坚贞,竹子象征有节,它们都是文人笔下的君子。它们矗立在窗外,真是说不尽的潇洒!

辛弃疾写到这里,心情事实上是比较愉快的。接着,他又写到有野鸟飞过来了。因为他自己闲着无事,又“移情”到了野鸟的身上,开始想象,它们也和自己一样,无事一身轻。

然而,无所事事并不符合辛弃疾的个性。他事实上还是盼着有事可做的。所以他马上提到了白鸥。“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这里有一个出自《列子》的典故。

故事中说,海上有一个人,经常到岸边和海鸥一同游玩儿。每一次只要他去海边,海鸥们就会主动落下,跟他一起玩耍。

他父亲知道以后就说,你去把海鸥捉几只,让我也玩一下吧。结果此人第二天再去海边,海鸥察觉到他心思的变化,就再也不肯落下来了。

词中提到白鸥的典故,想说的不是作者心意起了变化;反而是在猜测,白鸥的心意起了变化。“旧盟都在”,难道是白鸥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吗?

这里很明显辛弃疾写的就不是鸟,而是他现实中的朋友。他从前在朝中有不少好友,现实中也有很多亲戚朋友。可是当他被免官之后,从前的那些朋友和亲戚,都与他疏远了。

隐居江西以后,辛弃疾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年中,又遭受言官的七次打压。言官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他有“公财私用,草菅人命”的嫌疑。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当他第五次遭打压时,朝中甚至有人放话说他残忍好杀。放任他闲居在外,当一个武夷山的宫官,万一哪天让他掌握一州一县的兵马,他肯定要祸害国家!

这个“潜台词”,就是等于在说辛弃疾迟早要谋反。就连他的好友朱熹,也在自己的私人的日志里,偷偷记录下他贩卖军用物资牛皮的过程。

另外,最初辛弃疾为了实践北伐理想,和朝中一个曾姓奸臣走得太近,导致朝中很多正直的官员,也对他产生了怀疑。

恐怕这也是辛弃疾归隐之后,亲朋好友一度与他疏远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辛弃疾想说的是:我的内心从来都没有改变。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收复河山,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因此才说“旧盟都在”。我没有变,为什么你们跟我疏远呢?莫非你们心中产生了别的想法?

结语

这首《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当然也可以当作一首纯粹写景词来理解。不过词中的最生点,还在“白鸥”出现的部分。

“旧盟都在”三句一出,这首词就无法让人简单地理解成普通抒情词了。很显然,这是一首有潜台词的作品。

词的标题叫“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不过辛弃疾好幽默,好用典的风格,依旧十分明显。词风最像李清照的,除了开头一句,“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还有词末对于白鸥的怨怪。

“却怪白鸥”以后的部分,将作者心中想说,笔下又未尽的淡淡愁丝,全部埋进了那些“潜台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