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很多女性对一句话忿忿不平,因为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经常挂在老祖宗嘴旁:女子无才便是德,造成长久以来的女性都不读书,专心在家生娃,照顾一家老小,如今在农村有很多不认字的女人大有人在。

image.png

image.png

第二,李清照是何时的人?是两宋之际的人,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程朱理学尚未在社会上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李清照受推崇在前,而此话说出在后,也就是说在这话还没出来的时候,李清照就已经受推崇了。

image.png

第三,“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来的意思真的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吗?”恐怕未必。在原话出处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中,此话还有一句上联“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要解释这句话,我们不妨采用以文证文的方法,看看他们差不多同时代的人如何理解这句话:

image.png

从这句话我们知道,作者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解就是“才何必为女子累,特患恃才妄作,使人叹为有才无德,为可惜耳。故有才之女,而能不自炫其才,是即德”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女子有才能而不到处夸耀,保持内敛就是最好的德行。这里的“无”不作动词解,而是与佛教中常见的“无我”、“无物”中的“无”差不多。大意应是“本来有而看似无”。

image.png

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根本八竿子打不到边。

不过,通常的理解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法。其起源应是老学究的误读从而以讹传讹,虽然错了但是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image.png

问答中提到的在古代备受推崇的才女举了两个人,一个是蔡文姬,一个是李清照,这两个都是明以前的人。为什么不举几个明后的才女呢?个人认为是举不出,自从程朱理学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之后,三纲五常之类的便为一般大众接受,从那之后女子裹小脚成风,并日益沦为男子的玩物,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秉性。

所以在明及明之后,我们提到最多的是,陈圆圆,柳如是,赛金花、小凤仙,这些人是什么?是妓女。此可能就是对通常理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最好的注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