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千古第一才女,酒色财气一应俱全,名副其实的怼人高手。家庭背景更是了得,姐夫是蔡京,妹夫是秦桧;画清明上河图的是她的小叔子,就连王安石都是他的亲戚。她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中,父亲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的孙女,也十分的有才气,所以父母二人就取王维的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风雅的名字“李清照”。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耳濡目染,加上优于他人的遗传基因,所以小时候的李清照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便跟随父亲生活在汴京,京都的繁华景象加上。优雅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李清照也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此词一经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而此时的李清照还未满18岁。

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迎来了她的爱情,与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当时,李清照的父亲在礼部任职,夫君的父亲则任职在吏部,均为朝廷的高级官吏。而李清照夫妇的生活却十分质朴。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每当过节回家与妻子团聚时,时常会先到当铺点质几件衣服换来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妻子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回家后,夫妇二人便相对展玩咀嚼,绝不久之后,赵明诚进入仕途,虽然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夫妻二人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的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因此二人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可惜好景不长,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就把李佳卷了进去。李清照的父亲被列入元佑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被罢官后只得携眷回到原籍。

一年后,愈演愈烈的朝廷党争甚至将罪名株连到了李清照的身上。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威胁,而且诺大的辩经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谴归的家人。直到23岁时,蔡京被罢相,朝廷毁《元佑党人碑》,大赦天下,解除了一切党人之禁,李清照才得以返回汴京与丈夫团聚。但世事无常,仅仅过了一年,蔡京便复变负相,无情的政治灾难这次降临到了赵氏一家头上。无法继续留居在京师的赵家,只好回到了青州的私宅,李清照也跟随夫君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25岁时,李清照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含义,将它的书房命名为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忧郁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夫妻二人相互支持研文志学进行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岁月。34岁时,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不久之后,二人来到莱州。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整理金石录,二人就这样夫唱妇随的过了十年的快乐时光,直到金人大举南侵,靖康之变爆发之后,北方的局势愈来愈紧张,44岁的李清照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收藏,准备南下。经过几番挑选,还是装了满满15车,李清照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成功的送到了江宁府。李清照来到江宁之后,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机。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为盐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多次写诗进行讽刺。

李清照46岁这一年,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在前往湖州任职的路上病逝。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大病一场。为了保存赵明诚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前往投奔赵明诚在兵部任职的妹婿。不料,金军。攻陷了洪州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在颠沛流离之中,剩余的文物又遗失了大半。到达杭州后,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加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得49岁的李清照陷入了伤痛和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早已觊觎他珍贵收藏的张汝舟趁虚而入,迎娶了李清照。可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没有多少财物,大失所望之下,张汝舟便对她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在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时,李清照便果断地向官府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虽然最终李清照被获准离婚,但依照宋代的法律,七告夫要被判处两年的徒刑。在亲友的大力营救下,李清照仅仅被关押了九日,就被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的事情,后世学者颇有争议。虽然经历一场再嫁匪人、无端入狱的劫难,但50岁的李清照对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他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上。一年后,李清照来到金华避难在金华期间,李清照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自己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了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叹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公元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离世,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