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享有“词国皇后”和“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自明代以来,国内四地建有“李清照纪念馆(堂)”、多处设有“藕神祠”。历代后人对李清照的才华都赞美有加,但对其再婚并“闪婚闪离”且见仁见智。
(一)秉承家传才高学博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其父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字文叔,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文叔幼时聪敏警俊,是大学士韩倚的门生,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合称后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曾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郓州教授,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等职。其家中藏书甚多,善于写文章和填词。刻意于经学,著有《礼记说》数十万言。现存的遗文、断篇及书目尚有近十种。史载李清照母亲的情况寥寥,仅知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颇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从小聪明伶俐颖悟,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受家学熏陶,加之有优雅的生活环境和京都的繁华景象,萌发了她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外,少时就在词坛崭露头角。她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据〈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载,“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当代及后世对她的高评点赞多多。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夸她:“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苏轼大弟子)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赞她:“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二)天意撮合伉俪情深
古代女子到了十六七岁已是出嫁的年龄,李清照虽不明言,内心是思春的。有其《浣溪沙》词为证: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李清照的婚姻系天意撮合哟。那年元宵节,李清照与侍女到相国寺去赏花,无巧不成书,宰相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和好友李炯也来到了相国寺。李炯是李清照的从兄(笔者管见如此确定亲属关系简易可行:父辈伯仲的儿子称为堂兄弟,爷辈伯仲的孙子称为从兄弟),见面自然要打招呼聊几句。此前赵明诚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来就有欣羡之意,如今见到美貌如花的本人,一下子就为之倾倒啦!
赵明诚回家害起了相思病。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何给老爸老妈表白呢?赵明诚左思右想,委婉地用打字谜的方式给老爸说出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老爸学问高。略一琢磨就懂起了,这小子想娶李清照,当“词女之夫”。男家派人去求婚,女方欣然应允。
赵明诚是个金石迷,一心扑在金石学研究上,到处寻访收集金石拓片,整理研究相关史料,李清照与丈夫志趣相投,小日子过得琴瑟和鸣。
虽然十分欣赏妻子的才学,但赵明诚毕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多次打主意想和妻子比试比试。传说有次闭门三天,夜以继日,一口气写出50阕词,中间夹带了李清照的三句词。他兴冲冲地请好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半天,说只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绝佳。这三句全是李清照的,自己的一个字儿没沾上边。真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赵明诚从此以后口服心服了。
史称的“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建立南宋。金国继续南侵。建炎三年(1129年)2月,在江宁的赵明诚弃城而逃。3月与李清照一起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时,李清照有感而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有人分析对赵明诚也进行了讽喻。是年五月,朝廷诏令赵明诚出任湖州知州。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染疟疾,只身赴任的赵明诚于八月十八日在建康病逝。
李清照挥泪著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安葬赵明诚后,李清照大病一场。
(三)孤苦伶仃错嫁无赖
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先投奔赵明诚妹婿李擢,后一度投靠弟弟李迒。此时战事越来越吃紧,金兵紧追不舍,逃亡途中书籍全部损失。这时密传赵明诚有通金之嫌,为了表明清白,李清照被迫带着余下文物跟着朝廷奔命,所余文物又不断散失。绍兴二年(1132年),陷入走投无路绝境中的李清照来到了杭州。
张汝舟是浙江归安人。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南宋绍兴元年始,任职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等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收藏之丰,在当时很有名气,连宋高宗赵构也曾觊觎过其家藏。见李清照来到了杭州,张汝舟更甚一筹,打起了人和物“一锅端”的主意。一开始他伪装成翩翩君子,对李清照关照有加,又四处托人说媒,49岁的李清照出于尽快有精神寄托和生活依靠的想法,不幸上当。
得到人后,张汝舟的野心便暴露无遗了,不断索要所幸存的金石文物,这些东西李清照视如生命,而且《金石录》还未编辑整理完成,怎么会拱手相让呢?张汝舟先前由于娶得美貌才女而自豪,由于自己的私欲落空,一下子恼羞成怒,常对李清照大打出手。
李清照不是个逆来顺受、坐以待毙的弱女子,她一边忍辱负重,一边暗中搜集张汝舟的罪证。很快她掌握到了其早年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违法事。这违法事一告官定能把其扳倒。但根据当时的法律,女人和丈夫打官司,无论谁对谁错,两人都要坐两年牢,李清照拼上坐两年牢,就这么干了。因李清照名声大,朝中綦崇礼等官员同情并尽力帮助她,她坐牢九天便被释放出来。张汝舟和李清照顾的婚姻关系仅维持了70余天。按现代的说法就是“闪婚闪离”。
李清照后来写了一封信——《上内翰綦公(崇礼)启》,表示“感戴鸿恩”。这封信存在宋代人赵彦卫的著作《云麓漫钞》中。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清照在凄凉孤独中生活,直到73岁后悄然辞世,
(四)再婚之事见仁见智
关于李清照改嫁一事,除了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六部宋代人的著作都有所提及,一言蔽之确认不疑。但明清两代就有人提出怀疑和异议。执“辨诬”说者认为,《云麓漫钞》这本书是杂记古今天文、地理,制度、故事的笔记之类的著作,其中有记载失实之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李清照去世四十多年后才出生的李心传所作。《要录》中先说张汝舟有违法行为,被其妻李氏检举而入官定罪,而后又补上一笔说“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辞,自号易安居士。”这种写法很不合乎行文的规则。
上文的“李氏”只是与清照同姓者,而下文显系攻击清照者所加,可能与清照写讽刺诗抨击时政有关,李心传不察,照搬了原材料。一时使“改嫁”之说几被否定。解放以后,“改嫁”说与“辨诬”说,长期以来在史学界也各执一理,相持不下。
文末述评:笔者管见,宋代女性改嫁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足为奇。宋史学者张邦炜先生曾说:“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极多”;“宋代对于妇女改嫁绝非愈禁愈严,相反倒是限制愈来愈小,越放越宽。”最能反映宋朝社会并未过分歧视再嫁女的事有典型例子,据有关史料载,当时至少有三位皇后为“二婚”女性,嫁过人的身份并不妨碍她们改嫁入皇室,并成为皇后。
看来这件历史笔墨官司还会继续“打”下去。笔者根据有关史料,估摸李清照有短暂再婚经历。但话说回来 ,不管到底有无,笔者赞誉李清照的初心不变,也深信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声誉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