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单纯羞涩,清丽脱俗的女孩走进了我的梦里:

只见她在自家的后花园内,在怡然自得、悠闲愉悦地荡着秋千。

她一身洁白的素衣,头上戴着精致的金钗,随着春日的微风,随着秋千上下荡漾,衣袂飘飘,犹如天界的仙子。

周围的花草树木也为她而痴狂,也被她的美貌而含羞自愧不如。

正待她荡完秋千,整理自己的衣襟、纤纤玉手时,突然,一客人从外而来,她害羞至极,慌忙躲避离开,顾不得穿鞋袜,头上的金钗也掉落在地。

她溜进了屋子,却又好奇害羞地偷偷张望,依着门框,低着头,手里拿着青梅,轻轻地闻着它的清香。

梦中的这个女孩如有初长成的邻家女孩一样,楚楚动人,惹人怜。多次被她魂牵梦萦,久久不能忘怀。是的,她就是一代才女,号称易安居士的宋朝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士家,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其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或许是李清照从小便耳濡目染,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或许是李清照她的天赋异常,聪颖乖巧;

或许是她的勤奋刻苦,衣不解带;

或许是父亲对她的谆谆教导,严格要求。

总之,李清照从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是一枚标准的小才女。

image.png

(一)泛舟游湖  争渡引鹭

夏季的某天,心血来潮,李清照约上二三好友,泛舟游玩,饮酒作乐,欣赏莲花美景。

李清照是如此欢快肆意,整个湖面上似乎都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个清新妍丽,秀中有骨的女该在溪亭边轻歌高吟,一颦一笑。

这群女孩沉醉于美景之中,流连忘返,待到尽兴而归时,发现已落日渐斜,余晖掩映。

她们赶紧荡起船桨,正要辨别方向,突然发现早已置身于曲港横塘深处,红莲翠何之间。

而这几个争强好胜的少女,急于从迷途中寻找出路,于是不管不顾地奋力摇动船桨。却惊起了原本停栖在洲渚上的一群水鸟鸥鹭,它们扑腾地拍打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这时的李清照处于少女时期,处处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她健康、活波、开朗、欢快,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沉醉,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昔日的少年趣事,经常被李清照忆起,每每都会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眉眼间充满了愉悦之情。

于是,她提起笔,把当时的一情一景,一动一静流诸于笔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image.png

(二)春天秘密  情窦初开

时光流转,日月更替,一年的春天悄悄来临,春天的少女是一个谜,少女心里的春天亦然。

这天李清照在自家的后花园内悠闲地荡着秋千,随意绽放自己的青春活力,欢声笑语。

此刻发生了一段唯美浪漫的邂逅,让我们走进那如梦似幻的境界: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秋千本来就是美丽的象征,如果秋千上再系上一种情愫,再来 一场美丽的邂逅,是否会演绎出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呢?

才子佳人偶遇,一个眼神,一颦一笑,皆显浪漫唯美。

李清照蹴罢秋千,正待慵懒揉搓自己的纤纤玉手之际,突来有客来访,匆忙间为了躲避客人,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和羞疾走。

走就走了,但是又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回头偷窥来客,不巧正撞上来客的视线,只好以嗅青梅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脸红心跳。

闺阁庭院,秋千架旁,迎着春末夏初的旖旎风光,露正浓花正瘦,恰是此时,一颗少女的心,情窦初开。

《甄嬛传》中甄嬛与皇上的第一次真正相逢,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满花开遍的时节,也是在荡秋千的美丽风景之中。

美好的景色,加上美人,更能捕获人心,甄嬛一下子就获得了皇上的真心。从此,两人两情相悦,坠入爱河。

同样,我们不难想象,李清照或许也正在收获自己的第一份爱情。

此时的她活波俏丽,开朗机敏,不为传统的礼教所束缚,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宋朝时期,战场、朝堂、文坛都还是男人的天下。

宋朝时期的女儿家,只需懂得礼教,善女工,生得面容姣好。

待到成年之际,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一个如意郎君。

从此以后,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就是完美的一生了。

李清照不同于平凡的女子,她不仅博览群书,还时常外出泛舟游湖,饮酒作乐,作诗行令。

她不仅要跻身于文坛之中,占得一席之地,又要收获自己浪漫的爱情,即俗话说的爱情事业双丰收。

image.png

           (三)婚姻幸福  琴瑟和鸣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披上大红嫁衣,接过赵明诚手中的红线,两人喜结连理。

新婚大喜这天,吏部侍郎赵挺之家鼓乐齐鸣,大红宫灯,宾朋满座,龙凤喜烛,热闹非凡。

赵家的三少爷与李家小姐的婚礼正在进行中。

二十一岁的新郎胸佩大红花,风华正茂,风流倜傥。十八岁的新娘李清照凤冠霞帔,红盖头下,笑靥如花。

两人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定了终身之约。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与李清照得父亲同朝为官。当时,赵挺之是吏部侍郎,李格非是吏部员外郎。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可以说是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双方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赵明诚在太学念书,太学又称为“国子监”,专为朝廷培养官员,算是宋朝得最高学府。

因此可知,赵明诚定是一个大才子,才子佳人得结合,羡煞了旁人,只羡鸳鸯不羡仙,说得或许就是如此。

佳偶天成,天作之合,婚后的两人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像掉入了蜜罐之中一样,有说不完的甜言蜜语。

两人比翼双飞,夫唱妇随。

他们有共同得兴趣爱好,在一起吟诗赋词,绮窗画眉,绿荫对弈,饮酒作乐,研究文物金石,沉浸在无边的幸福之中。

成婚后不久的一天,李清照与赵明诚携手出游逛街。

在街头,热闹非常,各种买卖的吆喝声,杂耍嬉戏等。

一个卖花郎肩挑花担走街串巷卖花,刚好被这对年青夫妇碰到。

担上的花朵鲜艳娇美,还带着早晨的清露,晶莹剔透,更加衬托了花朵的娇美,似朝霞一般。

李清照满心喜欢,但又担心自己的美貌被鲜花的美艳所比下去。

她心思一动,挑选一枝,戴于云鬓,低声问夫君:“是我美还是花美?”

此夫妻生活之趣,郊游之美,也被李清照一一记下: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情人眼里出西施,花美人更美。相信,在赵明诚的眼中,李清照比花美千倍万倍。

夫妻之间的交谈必定充满了情语,李清照满心的欢喜幸福又何需言表呢。

女为知己者容,李清照婚后的美,定时她一生中最美的。她不仅有姣好的容颜,更有爱情的滋润,两人双宿双飞。

突然想起了一首李延年描写佳人的诗句,对于李清照更显适宜。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清照这位佳人,这位才女被赵明诚获得芳心,收入房中。

image.png

    (四)离别愁绪,相思红豆

双十年华,成婚不久,李清照期盼夫妇两人能朝朝暮暮,长相厮守。但是,现实追究是残酷无情的,不得不面对分离。

赵明诚负笈远游已有段时间了,李清照不得不饱尝相思之苦。面对红藕香残秋色正浓,良人却迟迟未归。

此情此景,不免让人心生孤寂,于是拿起笔,留下当时的心境,以此来宽慰自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爱情是美好,但是相守却又是痛苦的,似一杯毒酒,却又是心甘情愿喝下去的。

面对独守空房,李清照的内心也是孤苦寂寞,将思念编织成了一颗颗的红豆,独自品评。

“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在现代生活中,面对更多的诱惑,自己是否能坚守那份爱情,那份婚姻,在历经时间、空间、距离的考验时,是否能初心不改。

无疑,李清照做到了,她用诗词派遣了心中的寂寞,相思。

此时的李清照,已没有了当时的欢快明朗,满满的思想之情。但是更加让人怜惜。

对于分离,明知是苦,却又甘心受之,除了救命的良药,就只剩下相思,只剩下不离不弃了。

虽然分离,但是李清照每每想到他,心里依然是柔情似水的,依然是温暖如春的。

爱情就是如此奇妙,纵然泪流满面,纵然对分离满心不悦。

但是依然是飞蛾扑火,愿意享受霎那间的火热,回头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独自享受一人的冷清。

思念像流水般的深长,连绵不绝,日相思,夜相思,日夜相思。

不管赵明诚身处天涯海角,李清照依然耐心等待他的归来,守着

相离莫相忘的誓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许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聚,让人期待、盼望。

image.png

(五)流离失所  独尝孤苦

李清照的前期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然而好景不长。

在公元1127念,北方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

再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在乱世的风声鹤唳中,在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一病不起,最终暴卒,享年四十九岁。

赵明诚死亡时,李清照四十六岁,两人二十八年的相守,二十八年的婚姻就此结束。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之中,独自一人走上了流亡之路。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辗转各地,如绍兴、金华、宁波等,最后才回到临安居住。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凄苦的,饱尝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颠沛流离之苦。

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对亡国之恨,丧父之哀,遗孀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


image.png

此刻的李清照,内心是凄苦的,无所依靠,无所追求寻觅,有的或许只是“空虚寂寞冷”了。凄凉悲苦,孤独无助。

为了抵御晚秋时的阵阵风寒,柔弱的她只能以酒御寒了,但是也能得偿所愿,依然感到阵阵寒意。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更加触物伤情,与“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独自一人守着窗户,时间过得太慢,天怎么还不黑?终于到了黄昏,却是雨点拍打梧桐的声音,让人更加忧愁、悲凉。

满地的黄花,更增添了些许的哀愁,凄苦。她独自一人守着窗户,时间过得太慢,天怎么还不黑?

终于到了黄昏,却是雨点拍打梧桐的声音,让人更加忧愁、悲凉。

大约在公元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中悄然辞世。

李清照享年至少73岁,在孤苦、悲伤、凄凉中走完了她的一生。

李清照的前半生开朗活波、明媚阳光,如花般绽放,后半生颠沛流离,孤苦凄凉,让人心生怜悯之情。

李清照的一生是完整的,各种美好磨难都经过了,此生绽放了所有的光彩,历经了所有的苦难,无怨无悔。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并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多少次,只愿时光静好,许你一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