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千古才女第一人——李清照的一生

1084年,北宋的朝堂之上风雨欲来,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

朝堂之下,却无一不繁华热闹,歌舞升平。

苏轼从黄州被贬到汝州,中途欣赏庐山美景,作了一首流芳千古的《题西林壁》。

黄庭坚正被调监德州,不忘给友人王安石写下送别诗。周邦彦正值年少,一首《汴都赋》让他大获神宗赏识,升为太学正,名动天下。

可以说,当时这几个才华横溢的男子占据了北宋文坛的半壁江山,在宋朝留下极具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这一年,一个女婴出生了。

没有人会知道,正是这个女婴,在十几年后以一种极其嚣张的姿态走进了北宋词坛,甚至日后独身一人占据了宋朝的另半壁江山

她就是李清照,宋朝最负盛名也最富争议的女词人。

01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熙宁年间的进士,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从小受到父亲耳濡目染的她,很早便开始读书写字,聪慧非常的小李清照,读书几乎是过目不忘,令李格非十分惊喜,给她开了许多书目。

正是家庭的开明,浸润在墨香中的李清照,在一片素净的光华中慢慢长成了娉婷玉立的青葱少女。

在浓浓的书卷气氛中,这位青葱少女日后慢慢成为了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奇女子。

她明媚洒脱,不同于其他大家闺秀的娴静,她不喜女红,不喜拘束,书中的清风明月让她为之心折,于是她常常划着小舟,漾在缠绵的江南莲田间。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酒的少女沉醉在这溪亭日暮中,游性正浓却被一群鸥鹭惊扰,本应是扫兴之事,这位才女却尽性至极,回家后作出了一首如梦令。

让人只觉悠闲惬意,却也带着少女情怀,柔软细腻。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词风婉约清丽,字里行间是隽永的风景和与花草树木共生的同理心。

一天傍晚下着雨,李清照从外面回来,好酒的她有些贪杯,不胜酒力地躺在榻上睡着了。

第二天侍女将帘子卷起,服侍仍有些头疼的主人起来。

李清照想起窗外娇弱的海棠,昨晚的雨又下得那么急,便轻声问海棠如何。侍女不解主人敏感的内心,便回答和从前一样。

这下子,清傲的李清照有些生气了,嗔怪她的粗心,海棠经过一夜风雨的摧残,自然会凋零,怎么可能还安然无恙呢?

一首更加脍炙人口的如梦令便横出于世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个知否,将少女敏感柔软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用肥瘦的红花绿叶增添了词的灵气。

可以说,李清照天生就有一颗词人的心。

02

李清照在16岁时便因她的词作名满京城,而几年后,写了《词论》的她才算正式地走进北宋文坛。

在《词论》中,李清照非常不客气地批评了当时词坛最有名的几个文人。

对于苏轼、欧阳修、晏殊三位文豪,她评价道:“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意思是:这三位前辈十分有才华,但写的词根本不是词,毫无词境不说,标点还随意乱标,根本不合音律。

一些善音律的词人,照样被李清照狠批一通,她是这样评价柳永的:“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柳永吧,音律没问题,但写的都是风尘之事,难登大雅之堂。

有人认为李清照实在是自负,身为一个年仅18岁,一官半职也无的弱质女流,有何底气和自信说出这番言论?

经年积累的诗词歌赋,让她有资格有能力评价别人的诗词,词就是她的底气。

她的词不是一味的婉约细腻,也可以豪情万丈,飘逸出尘。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非常有名的《渔家傲》,健气的词风受到了后世许多文人的高度评价,其中梁启超就大为赞赏,并将李清照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相提并论,可见对李清照的欣赏。

要知道,不论是在宋代还是在民国,男性的地位永远比女性高,李清照却能在男为尊的时代杀出一片血路,与苏辛平起平坐,甚至作品的流传度更广,可见其才华之横溢。

你现在读的好书,积累的知识,都会在脑海里生根发芽,然后在不经意的一个清晨开出秀丽的花,风一吹,香气便四散蔓延开来,带着气自华的意气。

03

席慕蓉曾说过:“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世上本无佛,但人生七苦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佛是精神的寄托,也是众生皆苦的信仰。

李清照的尘缘也在她的青葱岁月,走进了她的内心。

那个人,叫赵明诚。

恰逢京城大旱,只得举行求雨仪式,李格非便带着李清照来到大佛寺求雨,可她对这种举动感到索然无味,只想着快点离开。

好不容易走到门口,远处的太学生中却有一位俊秀文雅的男子走到李格非面前施礼问好,抬头间眼波流转,正好与李清照的视线撞个正着。

此男子正是赵明诚。

这不是他们的初见,但几次的相见都只是匆忙掠过,而这次二人一下就将对方放在了心上,一个青春少艾,一个公子如玉,悄然生了一段美好的情愫。

赵明诚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出了名的才子,小时候便被誉为神童,他学识渊博,喜欢诗文,尤好收集金石字画。

二人理应是门当户对,但起初赵明诚向父亲赵挺之说明自己想娶李清照时,赵挺之却犹豫不决。因为李格非正好与他政见不同,他担心赵明诚与李清照结亲会得罪自己的政党。

可看到赵明诚日日对李清照的思念加深,再加上朝中风起云涌,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有何变局,二人成亲后两家还能互相有个照应,便答应了儿子的恳求。

赵挺之挑了个日子,带着赵明诚上李家提亲,饶是一向洒脱的李清照也像所有见到心上人的少女一般匆匆跑开,而后羞红了脸。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个刚刚荡完秋千的花季少女,突然看见心上人,又惊又羞地跑走了,到门口却忍不住想回头看看那个人,却无意嗅到耳畔的青梅。

一首《点绛唇》,把自己少女的羞涩欲说还休地展现在心上人面前,这世上恐怕只有李清照可以将那种细腻青涩的情丝入木三分地表达出来。

不然世人怎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04

李清照得知消息后自然是万分欣喜地接受了提亲,二人也很快成了亲,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

李清照的诗词,赵明诚会一一品鉴;赵明诚想收集的金石字画,李清照就是当掉首饰也要帮丈夫买到。

郎情妾意,志趣相投,好不惬意。

可惜,好景不长。

朝堂的风云诡谲慢慢开始伸向李家,李格非的调职使李清照被迫离京,不久后赵家也自身难保,夫妻二人便迁到了青州的私第,过上了节俭清贫的生活。

即便如此,夫妻二人也要想办法收集各种金石字画,有意趣与诗书作陪,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李清照还会与丈夫比赛作诗,再请友人评赏,毫无疑问李清照自然次次夺得魁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些让后人传唱的诗词,皆是创作于这个时间段,这时候的李清照既怀有着少女的天真,也有已为人妇的愁思。

直到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二人不得不带上古董南下逃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女真人的铁骑沾着脏污的鲜血践踏着这片即将倾覆的河山,李清照与一家人只得去南渡找庇护,而赵明诚则被调到江宁城担任知府,二人分离。

谁都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是个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一直对爱情抱有幻想的李清照更是如此,可就在她屈辱地东躲西藏时,却听闻了丈夫弃城而逃的事情,不由生起了愤怒与失望之情,提笔写下《夏日绝句》寄给赵明诚。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也要坦坦荡荡做个鬼中英雄,项羽兵败,都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可你呢?不战反退,实在让我失望至极。

赵明诚自然看懂了妻子的潜台词,赌气要好好守卫城池,但却因为一场大病,没几个月便病逝了。

悲痛欲绝的李清照在战火纷飞的当时只能强忍心中悲痛,带着花尽夫妻二人毕生心血的金石字画继续逃亡,途中遗失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望着烽烟四起的土地,李清照早就记不清曾经轻解罗裳,醉酒游玩的自己是何模样了。

徒留满地黄花堆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05

中年丧夫,家国破灭的李清照身心俱疲,本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任何一个人,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打开了她尘封已久的内心。她渴望被人收藏,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她苦,免她惊,免她四下流离,免她无枝可依。

而张汝舟恰好在她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形象,对她照顾有加,慢慢地,李清照对他动了心。

可聪慧一世的李清照万万没想到,眼前的君子是个披着人皮的恶鬼,与她成亲只是想要得到丰厚的家产和珍贵的文物罢了,见李清照没什么东西,便与她产生口角、谩骂,甚至对她拳脚相加。

这下李清照爆发了,她本就是个一身傲骨的文人,怎么受得了这个气,直接对簿公堂,申请离婚的同时还提交了张汝舟科举时作假的证据。

宋朝当时的法律规定,女子如果先提出和离的话,必须要坐三年的牢狱,所以很多女子顾及名声会选择忍气吞声。但李清照根本不在乎这些,她只觉得受了委屈就应该说出来,而不是咬碎牙齿和血吞。

幸好在亲友的帮助下,李清照坐了9天牢便出狱了,但这件事给她留下了很大阴影,她被伤了心。

在今后的几十年光景中,她也没有再嫁过人,在山河破碎风飘絮中飘零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成了李清照晚年的写照。

李清照一生的命运并不算顺利完美,她也有走投无路、真心错付过的时候,但她的豪情万丈,她的家国情怀,她的腹有诗书使她亮起了耀眼夺目的光彩来,成为了千古才女第一人,留给后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即便处于烽火狼烟中,她也保持着自己的诗意与气质,人淡如菊,出尘脱俗。

温一壶茶,在一个午后,细数鎏金岁月的痕迹。不一定要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只要潇洒自在,平淡过一生何尝不是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