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李清照的词,不能不说说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于大宋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在济南章丘。
大宋是一个比较富庶的王朝,百姓干点小营生就能养家糊口,大户人家读书,踢蹴鞠,遛鸟,到瓦肆听书。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那时候的市井人情。
北宋重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普通百姓也不太愁吃穿,很少有人愿意送自己的子弟去当兵。因此,兵力不强,边防松弛,金兵南下,无力抵抗。虽有主战派宗泽岳飞等力主抗金,然朝廷里大多数大臣们安逸惯了,他们不想打仗,力主议和。那时候大宋有的是土地钱粮,统治者割地赔款就是了。
重文轻武,这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是有所体现的,对知识分子很是尊重,不杀文人,文人忤逆一般也就贬谪流放。所以耿直随性如苏轼者,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宋真宗在有些功利的《励学篇》里写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在这样的社会里,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画家,有的皇帝如宋徽宗本身就是书画家兼蹴鞠高手。不仅男子读书,大户人家也极其重视女孩读书。这样的文化环境造就李清照这样的一代词宗,也让她的一生从无忧无虑浪漫多情走向坎坷愁苦。
李清照幼承庭训,起跑线就甩了同时代的其他女孩子几条街。父亲李格非是翰林学士,治学严谨饱读诗书,进士出身,又时常出入苏门探讨学习。母亲是当朝状元的孙女,琴棋书画诗词曲赋都比较精通。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养出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儿,就不足为奇了。
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有几个有才华的女子,也多是歌妓之类的欢场女子,不被人们所看好。女子的温良谦恭让,相夫教子才是贤德的。 但是,李清照生来聪慧天赋极高,又得后天家学濡养,又怎能做足不出户针黹度日的俗世女子。
她在16岁就凭着两首《如梦令》名噪京城,开一时小清新的词风。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轻轻巧巧一首小令,看似随意而为,却又惜墨如金,读来朗朗上口兴趣盎然。恣意潇洒的少女时代,多么值得留恋回首啊。
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短短一首小令,有场景,有人物,有对白,有细节,惜春晚春的情思,跃然纸上。 这两首小令一时广为传抄,就像我们从前用硬皮本抄歌词似的,很多人是能熟练背诵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当朝宰相赵挺之的三儿子太学生赵明诚。 对于这桩婚事,李清照也是满意的。婚姻也是和美的,婚后都痴迷于金石学,一起收集了很多古书字画青铜金器,在青州贮存了十几间屋子。那时候赵明诚大学毕业,还没有正式工作,夫妻俩在一起读书,研究金石学,读书饮酒猜书罚茶,好不幸福美满。
在李清照的那个时期的词里,可以看到,比如《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春天,花开的正好,买了一枝花,花朵还带着露水,就斜插到鬓边,撒娇地一遍遍问夫君: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是花好看还是我好看?
赵明诚外出游学做官,当时社会不能带家属,李清照在家里,把对赵明诚的万千思念都寄托在一首首词里。比如那首千古传唱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夫妻,哪怕是短短的别离,也盛满深深的忧伤。长长的相思束缚了远行人的目光。离别后徒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只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来一诉衷肠。
可是金兵南下,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朝廷立赵构为新君建立南宋小朝廷,统治者几乎不做任何抵抗一路南逃,到江南偏安一隅,继续花天酒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赵明诚因急着南下料理母亲丧事(不久担任江宁知府),迁徙搬家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了李清照。
他们的毕生收藏十五船呢,李清照一个弱女子押运。我们不妨想想,若是没有搬家公司,没有亲朋帮忙,一个柔弱女子就是放在现在要搬运这么多东西,其艰难可想而知。何况都是价值连城的古文字画、金石古董,更何况在一个战争频仍动乱不堪的时代。
好不容易一路来到江宁,却碰上了江宁内部兵乱,外部被敌人攻打的危险。作为守城的官员有些弃城而逃,这里面就有赵明诚。 悲愤之中,李清照写下了最悲壮的一首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楚霸王兵尽粮竭,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苟且过江。南宋的官员们呢,尚有忠心耿耿的官兵,尚有足够的粮草,却一逃再逃!
此事发生之后不久,年仅48岁的赵明诚就病逝在湖州赴任的途中。
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之痛,临时寄居在弟弟家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赵明诚死后,谣言四起,说他把玉壶托人献给金国。李清照为了洗刷冤屈,她便想把多年携带的古董青铜器皿一起献给宋高宗赵构。她追随着皇上逃亡的路线,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从南京到越州,经明州、奉化、宁海、台州,然后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皇帝最后回到杭州。 李清照一路追随,雇船求人,历尽辛苦,贫病交加,身心憔悴,她与赵明诚收集的金石书画也丧失殆尽。
张汝舟就是在这时候闯进了李清照的生活。
张汝舟时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就是个核准钱粮的小官,官阶也就七八品。
在这时候,他以赵明诚同学的身份,对李清照大献殷勤,关怀备至。 而李清照那时在流亡途中有丢失了大半书籍文物。自己的住处经常有盗贼光顾,无论从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孤援无助,虽然有时寄居在弟弟家,然弟弟生性柔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况那时人到中年的李清照,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中多愁多病。张汝舟又甜言蜜语信誓旦旦,还请了媒人拿帖子登门提亲。犹豫再三,李清照答应了这门亲事。
李清照有一封写给当朝翰林学士綦崇礼的答谢书信,即《投内翰綦公崇礼书》,李清照悲凉地在信中写道: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弟既可欺,持官文书来辄信;身几欲死,非玉镜架亦安知。俛难言,优柔莫决。呻吟未定,强以同归。
这封信在《见字如面》上被演绎读来,声声含悲字字带泪。
然而,一旦结婚,张汝舟这个居心叵测道德败坏的渣男就原形毕露。他娶李清照并非出自真心,只是因为看中了李清照带来的那些古董文物。他时常拿李清照的那些孤本字画请托送礼,甚至贩卖。
李清照看清他的真面目时,再也不能忍,“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怎么能以清白之身,嫁给一个肮脏市侩之徒?于是李清照想写和离书,提出离婚。
张汝舟一看,即将人财两空,竟然起了杀心。“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旷世才女,竟屡遭家暴,每天拳脚相加,被打得鼻青脸肿。 在那个礼教束缚男权至上的王朝,一般人会选择忍辱苟且偷生。可是作为一代词宗、大学士之女,曾是宰相儿媳、金石专家之妻的李清照怎么能忍!
她绝不将就,不凑合,即使人到中年历尽坎坷,她也要有自己独立有尊严的人生!
她要状告张汝舟,可是在封建王朝一个女子打官司谈何容易!几百年之后袁枚的妹妹在婆家遭到非人的待遇,还要忍下去,最后父兄出面救回,可还是抑郁而终!《红楼梦》贾家那样的簪缨望族,二小姐迎春也是活活被夫家虐待致死。
李清照明白在当时仅以感情不和或者家暴,是打不赢官司的,大宋法律中没有这些条款。于是,她暗中搜寻罪证,以“枉增举数”的罪名状告张汝舟。
什么是枉增举数呢?宋代科举制度规定,举人们在参加省试时,要在试卷上写上自己参加省试的次数(即举数),年龄大参加次数多的人按规定会受到优待,虽考试成绩不及格,亦有可能特别录取并授官。
书香门第,一代才女,人到中年毅然走进官署衙门,与张汝舟对簿公堂。
张汝舟犯的是欺君之罪,官司惊动了宋高宗,他勒令司法机关、监察机关联合调查此案。多方查实,张汝舟罪证确凿,摘掉乌纱帽,开除公职,发配柳州。
依照大宋荒唐的律法,妻子状告丈夫,无论官司输赢,妻子都要服刑两年。李清照因此被关进监狱。
好在有很多好友,京城官员知道一代才女被判刑,于是为之四处奔波从中斡旋,李清照在坐了九天大牢后被保释出狱。“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如果生活可以假设,李清照宁愿她的生命里不曾有过张汝舟,宁愿她的人生里不会有那段折辱的历史。
从监狱里出来,李清照身心俱伤,靠人不如靠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靠山!李清照不再向任何人托付余生,再苦再难她要活出她自己。“誓当布衣蔬食,温故知新。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
从此之后李清照的词越发愁苦,她写了很多家国之痛离愁别恨的词句: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还有高中课本上那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纵使生活悲苦,孤独无依,李清照依然是喝茶,练字,读书,写作,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活到了七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