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这个词牌,不论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还是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都显得很刚劲,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词牌只能填豪迈一调,它同样适用于婉约风格。比如欧阳修的这首《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欧阳修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采莲词。记的是一群青春活泼的少女荡舟、逗趣、玩乐,一派人与自然的生机,词里的一个个天真面孔仿佛从纸里走出来。
开篇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忽”字,说明之前荷塘是比较安静的,突然一下子打破了沉寂,故一个“敲”字显出较大的力度,读到这里就会有疑问,是谁猛然来了这么一下子,急乎乎地划起了小船?
带着这个悬念,你会想看第二句。原来是同来的姐妹想要并船玩了。一条船上可能不止一个人,而她们显然不止一条船。忽闻敲桨的只是第一条船,可能还有第二条、第三条,她们会划着一齐靠拢,当然,你还可以想见,她们会一边划一边叫唤:“快点快点!”“来啦来啦!”词人不写其声,却已闻声满耳。
第三句写到当时采莲的风习,荷叶当盏,也带出姑娘们玩闹的天性。
以荷叶当酒盏,据说是这样的:将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手捧荷叶注酒,针孔细小,酒慢慢渗下,人则可以从茎端断口处倒吸。荷茎事实上成了天然吸管。采莲诗词很多都有写到。至今我们还能看到流传的《荷叶杯》这样的词牌。可见当时风尚。
第五、六句,以及下阕的前两句,都是写姑娘们尽情地撒欢饮酒,你打我闹。人、荷、酒互混互融,场景一度浪漫无极。
起初盛开的红莲倒映在晃动的酒里成了红浪,后来姑娘们也喝多了,酒上腮边,也生红润,红腮、红莲、红酒一时互相辉映,蔚为奇观。在酒香、荷香的缭绕下,词人把采莲嬉戏的氛围推到极动极美。
于是自然有了第三句的醉倚而眠,乏了困了,就随便躺着小憩一会吧。但意想不到的是睡着了,一醒来,发现小船竟随风漂到沙滩边了。在趣意盎然的一惊中,词戛然而止,留下的是少女们紧接着相视一笑的画面。
词从并船写起,到惊望作结,重点在于描写释放天性的快乐,突出淳朴的少女时代独有的气息,语言清新明丽,格调健朗奔放,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如果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反映的是个人采莲的大欢喜小波折,《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刻画的则是采莲人欢乐的群像。两词最后的结尾,都定格在一个特写似的镜头,画面感之外兼有无穷余韵。但因词体容量原因,欧词要较李词细腻丰满,描写上也呈现出更多空间。你觉得呢?
两词结尾,你更倾心于谁?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按):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