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才女,物是人非的沧海桑田


一阵风吹动帘幔,惊动书桌旁专心阅书的女子,女子一身素色轻纱薄衣。

不顾被风吹乱的发丝,眼里浮动的流光,只为文字停驻。

门外匆匆赶来的侍女,轻唤一声"小姐,老爷找"。女子便缓缓移开与书对望的视线,迈着轻盈的步伐缓步踱了出去。

这位独居闺房与书为伴的女子便是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如果将人生喻为一场盛大的晚宴,李清照的前半生绝对是华美,丰盛,大气磅礴的满汉全席。

1.书香子弟

李清照自小生在衣食无忧的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丰,爱好文学艺术。幼时的李清照深受父亲的影响,在一个艺术氛围浓重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的成长。

父李格非是济南人,进士出身,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善属文,工于词章。

李清照的文学功底,就是在这种身居无忧且书香四溢的氛围里被奠定。

外加自身聪颖好学,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虽少有诗名,但李清照受京都优雅环境的感染,激发了内心对词的创作欲。

在词作方面即初出茅庐也开始崭露头角,一首《如梦令》便轰动了京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短短几十个字,在一问一答中,将生活场景跃然纸上,极具情趣。

有文人道"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误入藕花深处


如此有才气的李清照,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的清新明丽,无忧无虑的时光里,逐渐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到了婚配的年龄。

此时,听闻李清照才华且同为宦官子弟的赵明诚,前来拜访。

赵明诚是当朝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此人不但没有宦官子弟骄奢媚俗的不良嗜好。反而知书达理,才华满腹。

这让李清照不禁小鹿乱撞,青春少女初见心上人的娇羞借"见客入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本都是朝廷高级官员,但当时分属两个派别。应是对立,却恰因宋徽宗上台,选择中立态度,才得以成就李赵的百年好合。

2.相濡以沫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

婚后,两人志趣相投,相濡以沫,李清照完全沉浸于小女人的小家幸福中。

这可以从李清照"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花式秀恩爱中可窥得。

李清照逛街时看到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开始嫉妒于花的美,偏要拿回去给赵明诚看。明知赵明诚会赞她比花娇,还要问她与花谁更美,像极了爱撒娇的小女媳妇。


此时婚姻里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然而婚后两年,赵明诚从太学毕业,要出外任官职,因不稳定,李清照便没有跟随。

这一时期,李清照就过上了"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空闺生活。

不过异地分居的生活,丝毫不减夫妻二人的情分,每次赵明诚有探亲假。便急忙赶回家,在路过集市时,买上他们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妻二人"相对展玩咀嚼"。

好一对志趣相投,情趣高雅,安静和谐的神仙眷侣。

3.政坛风波

然世事无常,在宋徽宗崇宁元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党派斗争,被划分为元祐党籍,处处被打压。

而在同一年的赵挺之则一再升迁,官至宰相,李清照的父亲被驱逐出京,回到了山东老家。

在此期间李清照曾写文请求赵挺之救助父亲,可由于当时的政党之间矛盾尖锐。赵挺之虽为宰相,却不是与李格非对立的党首,也就没有对李清照的请求给予答复。

此时,一向享爱情甜蜜的李清照,意识到了政坛的风云变换,生活的反复无常。

现实终归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当头棒喝。

但赵明诚对于这场政治斗争的态度,似乎有些微妙。

从九岁便开始的收藏金石字画的爱好,并没有因政治斗争的客观因素而停止,他依旧在搜寻苏轼等文人的诗作手稿。

于李清照而言,赵明诚用行动给予的安慰,像给蒙霜的心透过的几米灿烂的阳光,让心里的阴霾渐渐缓和。

这样的好景并不长,在处理过守旧的元祐党籍后,同与赵挺之当朝为相的蔡京。把矛头指向了赵挺之,这使得昨日还权倾朝野,门庭若市的赵挺之瞬间倒台,罢官至家,仅五日,便辞世。

事后,蔡京紧接着抄了赵家,在诬陷赵挺之三个儿子贪污受贿没成功后。把他们赶出权利的中心,遣返山东老家。

4.隐居十年

于是,李清照跟随赵明诚回到山东青州,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隐居生活一隐便是十年,在此期间,赵明诚虽受父亡家破而伤心难过。但在李清照细心的照料下渐渐走了出来。

就是在青州的这十年,夫妻二人过上了一段可谓此生最难忘的和美日月。

两人在青州生活上清贫,却一直致力于精神层面的高雅情趣。每日两人除却赌书泼茶就是挥笔泼墨,欢恰异常。

5.分隔两地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青州十年后,蔡京政坛落败,赵明诚重新走上仕途。开始了与李清照长久两地分居的生活。

一年深秋重阳,李清照写下著名的《醉花阴》寄于丈夫。

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看到赵明诚心里是三分喜,三分忧又三分自愧不如。他心有不甘落于妻子之后,闭门谢客,按照李清照填词的韵脚,一个星期连写五十首。

把李清照的《醉花阴》乱于其中,让对有诗词鉴赏能力的好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观看良久,说只三句最好,赵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回"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听罢,赵明诚无话可说。

宋徽宗宣和三年,赵明诚调任莱州,李清照赴莱州帮助丈夫辑集整理《金石录》。

宣和七年,李清照42岁,随赵明诚改守淄州,赵得白居易《棱严经》,忙奔回家与李清照共赏。

6.风波再起

宋钦宗靖康二年。李清照44岁,爆发"靖康之变",金人大举南侵,北宋朝廷彻底崩塌。

这一年赵明诚母亲故于江宁,李清照随赵南下奔丧,也恰战乱逃往江宁。

李清照整理两人大量收藏字画文物,准备运往江宁。却因战乱,动荡不安,途中多有丢失。

到达江宁与赵明诚团聚后又遭金人入侵,辗转途经乌江。想起英雄项羽,对此眼下动乱,慷慨写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今,国已不国,家已不家,一腔热血,却困于女儿之身,无以施展。只有借文字抒发内心的焦虑与苦闷。

流离失所中,赵明诚又被指任湖州,却在复命途中感疾,逝世于建康。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大病一场,辗转带着两人珍惜的金石字画投奔弟弟。动乱中收藏遗失大半,又被窃去部分,已所剩无几。

绍兴二年,李清照到达杭州,身心俱疲,经历家破人亡的惨痛,颠沛流离,无所依靠。

7.流离再嫁


正是在此时,李清照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急需一个安定的生活和身旁知冷知热的人。

可刚嫁不足一百天,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是觊觎她的收藏。当张汝舟发现李清照的收藏没有想象中的多时,便开始谩骂,最后甚至拳脚相加。

忍无可忍的刚烈女子李清照,一纸状书将张汝舟告上公堂。坐实罪名的张汝舟被贬官,李清照顺利与其解除婚姻关系。

但按宋朝法律,状告丈夫者要入狱三年,好在,李清照有人相助,只在狱中九天就被释放。

李清照的在嫁风波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李清照为后世女子开创自我保护不苟且的先例。


虽然,经历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一系列风波,但意志力顽强的李清照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创作热情反而有增无减。

8.投身家国

她开始把自己从悲剧的个人命运中解脱出来,投身于国家兴亡。

绍兴三年,朝廷派遣韩肖胄和故松面出使金朝。李清照写下"欲两血泪寄山河,去洒东方一坏坏土"的诗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山河的强烈渴望。

绍兴四年,完成了早先与赵明诚合作的《金石录后序》,避乱金华。不忘继续与赵明诚多年的收藏梦。

9.晚年回首


期间写下知名的《武陵春》,在"风住尘香花已尽"时,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经不住"欲语泪先流"。听说闻溪春景好就试图"也拟泛轻舟",上船才发现内心担忧"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时的李清照已是人生晚年,面对的是国破山河,物是人非,无所依靠,贫病交加,寡居异乡。

曾经的美好就像前世所得,遥远的不真切,故去的知己爱人,徘徊于心间,因想得而不可得,更添愁绪。

错综复杂的情绪交错于心间,压抑的难寻出口,落叶西风,吹起片片涟漪。

简短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出李清照内心的茫然无措。

此时,无人诉说,只有孤独属于自己,你立于千古的秋风黄叶中寻寻觅觅。却无所得,有的只是孤独和孤独的灵魂。




人生真是一场讽刺,难道你前半生的现实安稳,岁月静好只为对此此后的孤独寂寞吗?

命运在你人生的分界线是否太过于清晰与残酷,让你游走于冰火两重天。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此生经纬分明的人生又像极了你爱憎分明的性格。

对赵明诚这个此生最依赖的伴,你爱的执着,爱的洒脱,甚至不留余地。

对致使国破的金人,你恨的彻骨,恨的决绝,甚至粉身碎骨。

一代词宗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你短短73年的生命,尝尽人生百味,悟尽世态炎凉。

你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用无悔的身影,饮尽一生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