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我是词人,其实我是情痴。
壹
宋神宗元丰七年,
也就是公元1084年,
我出生于山东章丘一个书香门第。
我父亲叫李格非,
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
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苏门后四学士”。
父亲在朝廷担任礼部员外郎,
是个从六品的小官,
相当于文化部副司级官员。
而我母亲王氏呢,
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在祖父熏陶下,母亲也写得一手好文章。
《宋史》说:“拱辰孙女,亦善文。”
父母都喜欢大唐诗人王维的诗,
尤其是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所以便给我取名“清照”,
意即:清泉照影,心地澄澈。
在那个时代,一般的女孩子,
都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
待字闺中,专攻女红。
我很幸运,由于父母非常开明,
所以我在学习女红之余,
得以尽览家中万卷藏书。
书读多了,便手痒,
于是就学着男人写点闲文章。
父亲读了我的闲文,评价说:有灵气。
有了鼓励,我便更加喜欢玩弄笔墨了。
6岁那年,父亲做了太学博士。
太学,乃大宋最高学府,
是专门培养栋梁之才的机构,
父亲就被调去这里做了教授。
于是,我便跟着父亲,
来到了大宋首都汴京(开封)。
▲ 大唐中兴颂
贰
我15岁那年,
父亲与几位朋友去游匡山。
回家之后,他递我一卷纸:
“这是我好友张文潜写的《浯溪中兴颂》,你学习学习。”
唐朝文学家元结,
曾写过一篇《大唐中兴颂》,
此文乃歌颂大唐中兴的杰作,
后被颜真卿题于石崖之上,
这就是著名的“浯溪摩崖石刻”。
张文潜叔叔写的《浯溪中兴颂》,
就是应和这篇《大唐中兴颂》的。
读完这篇《浯溪中兴颂》,
我萌生了一个与张叔叔不一样的看法:
“为什么大家总是歌颂唐朝中兴,
而没有看到其淫逸腐化的一面呢?”
于是我写了“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长诗,
来检讨唐朝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
比如,其中一句就是“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为什么唐朝军队老是打败仗呢?
因为好马都给杨贵妃送荔枝去了。
父亲觉得我想法独特,
便将两首诗传了出去,
没想到竟然轰动了汴京,
后来,大学者朱熹评价说:
“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就是说万万没想到,这些话竟然出自一个女孩子之口。
后来,父亲又把我填的词传了出去,
很多词人看后都说:“我等男人,也写不出如此佳句。”
于是我在汴京便有了“才女”之名。
▲ 清代《历朝名媛诗词》中的李清照
叁
17岁那年,哥哥带我去逛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是汴京最大的寺庙,
每月都要搞大型庙会,
卖什么东西的都有,
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发生在这里。
这一次逛大相国寺时,
我认识了太学生赵明诚。
我父亲是太学的老师,
他常常提起学生赵明诚。
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乃吏部侍郎,
相当于国家人事部副部长,
是堂堂的朝廷三品大员。
明诚虽然出身于高官之家,
但是没有一点纨绔子弟习气,
他从小就喜欢研究金石字画,
虽然年纪轻轻,却有了“汴京第一金石学家”的美名,
在汴京,对于金石字画的品鉴,
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所以我父亲特别喜欢他。
那一天,恰好明诚也在逛庙会。
当哥哥跟我介绍他是赵明诚时,
我眼里立马冒出一串火花。
他,竟是那样的温文儒雅,
以至于我只偷偷瞥了一眼,
心里便如万只小鹿在乱撞。
当哥哥跟他介绍我是李清照时,
他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瞳孔骤然收紧,
“哦哦”了好几声,才羞涩地说:
“原来你就是李清照啊!”
那天回家后,我就失眠了,
一闭眼,就全是他的影子,
我心猿意马地想入非非:
“明诚,你做我老公可好?”
后来,明诚对我说,
那天回家后,他也失眠了,
他也心猿意马地意淫着:
“李清照,请做我老婆吧。”
世间有个词叫“一眼万年”,
以前我不懂其义,
但自从那天我遇见赵明诚,
瞬间就懂得了此词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