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将8位诗人云游四方的足迹绘制成图,27年18省80座名山。

  • 根据诗人的生平事迹还有他们名垂千古的诗作,能够看到古代诗人的轨迹地图。快来看看,它们期待你给一个合适的描述呢~

  • 我们知道,古代交通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天南海北车马劳顿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所以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出过省。但转身看看这些大诗人,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踏遍大江南北写尽大好河山!

  • 1、李白足迹地图

  • 李白喜欢云游四方,饱揽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句。李白才华出众,但终不得赏。孤独寂寞之时,他来到了敬亭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慰,写下了:“众鸟高飞进,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尽”一“闲”两个字,烘托出了李白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相看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把敬亭山写的知情达意,只有他理解李白内心的郁闷,久久对视毫不厌倦。

  • 李白的游历诗还有很多,或描写美丽风景,或借景抒情,奇特的想象,绝妙的修辞,无不让人倾倒。走近李白,走进他的诗歌,随他一起云游四方。

  • u=2445446059,4277234242&fm=173&s=AF72E117410B714F0E7940C0030060B3&w=600&h=428&img.jpeg

  • 李白足迹地图

  •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 u=598350648,3106161967&fm=173&s=AF60E11619C14D4348F470DA0300C070&w=579&h=284&img.jpeg

  • 在这很长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游山玩水,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偶遇高适,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 u=2885472889,3869324845&fm=173&s=6F72A15749B3D8C810D505CA0300F033&w=569&h=446&img.jpeg

  • 李白足迹地图(局部)

  • 不过诗仙李白就不一样了,点开了李白的轨迹地图,网友笑喷:他大概是个跑长途的吧……古代人真能跑,没几个呆在原地的。

  • 2、苏轼足迹地图

  • 类似的还有苏东坡,天南海北中国大半个版图他都呆过。

  • 1.1037年出生:眉州眉山——2.1056年21岁赴京科考:开封——3.母亲病故回乡奔丧——4.1061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5.后父亲病逝,守孝三年。回京王安石变法开始,与其政见不合自清出京: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6.后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7.1077年至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8.1079年四十三岁调往湖州任知州,因在任上写给皇帝的《湖州谢表》被新党抓住把柄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9.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期间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10.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11.1085年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12.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修建苏堤。——13.1091年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14.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15.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16.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17.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8.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 u=2492726078,3345460693&fm=173&s=AFE2E1174933F4CE1848F0EC030060B1&w=300&h=298&img.jpeg

  • 苏轼足迹地图

  • 3、杜甫足迹地图

  •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杜甫出生在巩县,入世之后到长安做了朝中的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他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潼关,石壕等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 u=2498015041,3406496855&fm=173&s=AFE2E1160193C9C6584DB9DB0300A033&w=600&h=398&img.jpeg

  • 杜甫足迹地图

  • 4、骆宾王足迹地图

  •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 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

  • u=1941501689,1297506971&fm=173&s=6F6AA35743867943447155CA0300A031&w=613&h=277&img.jpeg

  • 骆宾王足迹地图

  • 5、李清照足迹地图

  •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

  •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 u=3637329860,1153355339&fm=173&s=E77AA3761103C14F0E41C5CA030020B3&w=600&h=490&img.jpeg

  • 李清照足迹地图

  • 6、王勃足迹地图

  •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u=1802864055,29786810&fm=173&s=E7722776419BD5CC50F43DCE03006033&w=600&h=465&img.jpeg

  • 王勃足迹地图

  • 7、柳宗元足迹地图

  •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 就这样,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 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去世.

  • u=1037811411,375438520&fm=173&s=E772A17601A3D14F1A6D10CE0300E033&w=600&h=561&img.jpeg

  • 柳宗元足迹地图

  • 8、文天祥轨迹地图

  •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 u=2424793806,3787129665&fm=173&s=A772E137491BF1CE14E081C8030060B3&w=600&h=574&img.jpeg

  • 文天祥轨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