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李清照这个女酒鬼,到底用的什么酒杯呢?)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
▽
要说宋朝,自然要提及它的物质水平。
世人皆知宋朝乃承上启下的时代,它完全符合现代的理想生活模式,比如说外向型经济巨额出口,景德镇向全世界供应高档厨具,汝窑盘极简风设计,简直就是厨房用具中的apple,清明上河sundown大道,各国小清新梦想的旅游圣地。
然而一说宋朝,不得不提宋词了。
宋词始于梁,形成于唐朝而极盛于宋朝。
那时候的宋词其实是与音乐合二为一的,每一首词都代表一首曲谱,而且都能唱出来。
好曲自然配好词。
宋朝的词人,随便挑一个出来就万众瞩目。什么幼安、永叔、子瞻、陆游、秦少游,各个顶呱呱。
▽
但一说女词人,你定能想到的必然是李清照。
李清照这人,一生清晰明了,不论是从少女时期遇到心上人时的芳心交付,还是嫁了心爱之人感情盛笃,亦或最后国破山河,夫亡再嫁时的凄切愁苦。
从她的诗词中你可以看到,这人就活脱脱是个酒鬼。
自少女时期开始,《如梦令》《浣溪沙》都有描写醉酒的场景,比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后来嫁了人,与赵明诚伉俪情深,聚少离多只能借着酒意抒发相思之情,朗朗上口的诗词也有,比如《醉花阴》、《诉衷情》、《渔家傲》、《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再来就是赵明诚病逝之后,正遇北宋沦丧之际,这时她的词开始大幅度转变。
比如《菩萨蛮》《声声慢》: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些词中“酒”、“醉”昭然若揭,每首词背后的醉意程度却大不相同。
《如梦令》二首中先是写自己喝醉了不记得回家的路如何走,后写自己看到风雨来了就开始自饮,结果喝大了直接睡了,由此可见她定然是喝了不少,酒醉程度至少80%。
而《浣溪沙》中写自己并未沉醉却已意蚀魂消,可见沉醉并非来源于酒,而是青春期少女的寂寥,深闺寂寂,酒醉程度40%。
《诉衷情》中写自己喝得太多睡了过去,早上又被自己发间的梅花香熏醒,再加上此时的她是已婚,而丈夫赵明诚正在求学之中,思念又不得见只能将感情寄托在酒里,酒醉程度80%。
《醉花阴》是在黄昏时喝的酒,而我们的李清照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菊花。此时定然是小酌怡情,酒醉程度20%。
至于后期词中的醉酒,如《声声慢》,语境不同,“三杯两盏淡酒,”哎呀我就喝了几杯淡酒而已怎么能抵挡得了这晚上的冷风呢?一般来说越是说直接不能喝的人,越是能喝。
李清照也不意外,我就给大家通报一下自己只是喝两三杯而已,对外能喝一壶,绝不报一壶的量,文人向来谦虚,我只报二三杯,加上此时正是国破山河,丈夫没了,成了寡妇,苦啊悲啊,通通涌上心头,罢了,借酒消愁,酒醉程度100%。
▽
但是喝酒总需要器皿的吧,现代人喝酒,分白酒、啤酒,黄酒、干红葡萄酒,酒杯各式各样,喝啤酒有啤酒瓶,喝葡萄酒有高脚杯,李清照喝酒作词,到底用的什么酒杯呢?
难道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对瓶吹又何尝不可?
试想一下,一位有才情的闺秀女词人,身穿襦裙抱着酒坛对瓶吹,简直就是扯淡嘛。
柔荑之手轻握酒杯方是闺秀之选,我美故我在。
喝酒也需意境,《醉花阴》是微醺之时,用酒浅淡,用龙泉青瓷小酌清酒杯,一杯容量在10-20ml左右,解风情,醉此时。
青瓷质地温润,如雪衣公子,含蓄又内敛。
△鉴真青瓷
《浣溪沙》是微醉之时,深闺寂寥,多喝两杯一解忧愁,此时的心境终归是寂寞的,寂寞之下,心中难惹,小酌已无法满足少女情怀,柴烧的容量比清酒杯稍多一些,约莫30-40ml左右,柴烧质地厚实,色泽古朴,像家中父兄,稳重又深沉。
△藝匠·匯
《诉衷情》时沉醉之时,与丈夫离别,心中甚是思念,不说豪饮也莫过于此,以前少女未嫁,一人自得其乐,此时已嫁爱人却相离,有苦难言,有爱难诉,何以解忧,唯有醉酒。
大碗喝酒才能忘记空闺苦闷,用碗代替酒杯,容量在60-100ml左右,汝窑色泽晶莹,含水欲滴,视如玺玉。
天青釉透亮,有句歌不是就唱着:“天青色的烟雨,而我在等你。”
△得闲雅器
《声声慢》是大醉之时,夫亡只剩遗孀,国家也没了,山河不复返,凄苦零离,喝酒哪里用的着酒杯,盛满酒一壶,诉不尽情调悲离,叹不尽亡国之伤。一壶容量200ml。
△月暮柴烧
微醺也好,沉醉也罢,活得都是真情实意。
好词配好曲,好酒配好瓷,此词非彼瓷,反正讲的都是人生,喝酒论意境,酒中品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照网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