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jpg

     寻求诗意栖居的现代人,最适宜在安静的夜晚去读宋词。在词篇中与宋代词人共同浪迹天涯,品清风明月,看昨日黄花,这样的心灵默契,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虽近千年光阴,却因宋词的存在,在不经意间拉近了历史的距离,与他们相遇,仿若故人,成了莫逆和知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宋代词人的世界里,有一位女子在烟雨朦胧的年月,以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卓然一家。她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李清照。

李清照词作之美,美得让人沉醉。生动而无造作,轻松而无矫饰,情深而不凌乱,意重而不赘人……延续近千年了,这种美,风韵依旧不减。

宋词之美,美在两端,一曰豪放,一曰婉约。李清照是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但她的作品却没有过多的脂粉之气,而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书写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两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她用浅白的语言,清新自然、独具匠心地创造出别致的意境,将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表现出来,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点绛唇· 蹴罢秋千》

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书写独特的性情、抒发真实的感受是李清照词作最显著的特征,这一首《点绛唇》词意虽浅,字里行间却可见李清照年少时的才气,她用笔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看线条,虽有些稚嫩,却并不纤弱;看构图,虽清浅色淡,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读着词作,一个纯洁、活泼且多情的少女形象已近在眼前。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李清照存世的作品虽然只有七十多篇,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她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诗、词、文、画、金石无一不通,那缠绵悱恻、行云流水、舒展自如的语言风格,使她的词“别是一家”,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他是进士出身,后来因为诗文创作和学术成就得到苏轼的赏识,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是在诗书世家长大的女子,文学修养极高,其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时的科举状元,他还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的无拘无束也养成了她爽朗率性的性格,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虽数婉约派,却不失豪放之气,恰如《如梦令》中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激起一层涟漪。

    云英未嫁之时,李清照的词作无不洋溢着少女的浪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清晰自然的描绘也只有李清照能够准确地表达。“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个字就把含羞小儿女的心态和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了大家闺秀的忸怩,却多了几分天真少女的天真和欢愉。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良好且宽松的家庭教育,使得李清照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所以她的才能与学识能够达到一般古代女子难以达到的高度。

     她聪明灵动、博文多学,在少女时代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和见识。她写的诗词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这引起了太学生赵明诚的注意。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当朝吏部侍郎,虽出生于官宦之家,赵明诚身上却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他从小便酷爱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才子。

     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互倾慕对方的人品和才华,可谓是两情相悦,志同道合。虽说父辈分属新党与旧党,有政治上的分歧,但同为京官,又是山东同乡,如此门当户对,实在没有阻挡的理由。赵明诚二十一岁,李清照十八岁,这一对金童玉女顺理成章地结为秦晋之好。

     如果说待字闺中的李清照是枝青梅,出嫁后与赵明诚新婚之初的李清照则陶醉于良辰美景,旖旎情事,二人琴瑟和谐,情意缠绵。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

2.jpg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宋·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是李清照最甜蜜的一首词,她以轻灵的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了新婚女子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自信、活泼、俏皮,充满了春天般的热情,花映人,人衬花,虚实相映,浓浓的生活气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婚姻幸福美满,琴瑟和谐,两人经常一起吟唱诗词,整理古籍。这一时期,是李清照婉约词创作的成熟期,慢词和小令也都有了很高的造诣,可以说她的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成熟,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由于赵明诚经常外出学习、为官,分离給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无尽的愁绪,她把离愁别绪、相思之苦诉诸于笔端,这些词情真意切,独具一格。

3.jpg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荷花已凋零的清秋,送别了新婚的丈夫,挥之不去的相思之情无法逃脱,景中寄情,融情于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由己推人,想象丈夫也同样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足可见二人情深意切,心心相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独特且细腻的描写,烘托了全篇的气氛,前后映衬,具有浓郁的感染力。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念丈夫,她借赏菊饮酒抒发寂寥之情,这种倦与爱,带着闲愁的笔法,以回环曲折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无限的感慨与孤寂。以花木之“瘦”,比拟人之“瘦”,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图画展现眼前,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宋·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结束青州十年的隐居生活,赵明诚即将再次踏上仕途之时。那时的她因为丈夫不愿带自己同行正满心愁苦。香炉灭了她不理,被子没叠她也不睬,太阳很高了也不愿意起床,起床后又不想梳头,任凭首饰匣子落满了灰尘,心中只念着一件事——离愁。而离愁背后隐藏的故事却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词的下阕,李清照用了两个典故。“武陵人远”说的是汉朝的时候,有两个人在山里迷了路,后来遇到了两个仙女,他们便与仙女在山中一起生活了半年多的时间。等到他们回到家中,发现家中已是自己的第七世孙,这就是所谓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得的传说。

     “烟锁秦楼”说的是,相传秦穆公时,有个年轻人叫箫史,他特别擅长吹洞箫,秦穆公很喜欢,就把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婚后,弄玉模仿凤凰的叫声吹箫,他们共居秦楼十年,十分恩爱,终于有一天凤凰听到了他们的箫声,箫史和弄玉这一对伉俪骑着凤凰飞走了,去过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借用这两个典故,李清照反观自己的生活,在青州与丈夫共同度过十年的清苦生活,终于等到丈夫重回仕途的时候,自己却不能随行,心中总会涌起深深的“被遗弃”感。而这一切又能与谁诉说呢?只有门前的流水能够见证她终日的凝眸远眺。

     自从公公赵挺之在政治斗争中死去,家里也日间衰败,但赵明诚的收藏事业不能放弃,李清照全力支持丈夫,虽粗茶淡饭,却也相濡以沫,她以自己的深情和贤惠始终陪伴着赵明诚。李清照始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独守青州时,她写了很多词,这首《蝶恋花》最为真挚。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宋·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词的上阕写大好时光,暖日晴风,柳眼梅腮,春心涌动,可惜再好的诗情画意也没有人与之分享,终归是寂寞。词的下阕中“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弄花”最绝妙传神,夜深人静,带着孤独的浓愁,翻身起来弄灯花,灯花本是喜庆的征兆,独居的妇人这一行动更显得意味深长,那长长的喜庆与热闹的灯花下,映着是怎样的惆怅与无奈!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始于靖康之难被迫南渡,以及丈夫病故家破人亡。一连串的变故和打击,以及生活的困顿,使得后期李清照词作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由清纯的少女、清丽的少妇,变成一个愁寂哀婉、饱经忧患的中年妇人。

     经过了家破人亡之后的易安词,是一块青玉,虽然玲珑剔透,却充满怜爱,是消残,是恋恋不舍;这块玉,既具有冷静的气质,内敛的情感,亦有决绝与慷慨之气。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连翘催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陈祖美先生说:“《漱玉集》中比重最大的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的心灵史。”

这首写梅的词,虽然依旧是“柳梢梅萼渐分明”的时候,李清照已无当年的激情。岁月磨砺了她的容颜,更苍老了她的心,但她的气质依然鼓荡于词牌之中,让后人反复揣摩、叹息。从北宋的凋残风景中一路走来,来到南宋的城邑之下,她的愁却在书卷之外。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利用音乐美来表达情感,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雨打芭蕉,点点滴滴,令人动容。李清照的笔法是萧疏、凄婉的,总带着清冷的质地。她不仅写深闺寂寞,小院闲窗,笔下更多的是两盏淡酒,云鬓斜簪,有着细腻、清新之气。李清照的愁是云霄鸿鹄,不坠尘埃,是兰舟催发,千里明月夜。

      宋词是一条河流,我们泛舟溯源而上,与词人们一同感悟他们的精神家园。李清照的词是这河流中的一块青玉,清丽哀婉,饱含深情。她一笔写下宋代女子的哀愁、思恋、细腻、徘徊之情,更写出了风云女子心怀家国的凝重之情。